深化设计在型钢混凝土结构中注意的问题

2015-10-29 23:33姜琳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0期

姜琳

摘 要:型钢混凝土用钢骨在构件中做骨架,很好地改善了混凝土的受力状态,缩小了混凝土竖向构件的截面,增加了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因此近几年来,钢骨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得较多。在进行型钢混凝土结构构件的深化设计时,设计者常会遇到一些细节问题。以具体工程为例,提出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以期为有关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型钢混凝土;钢骨;牛腿腹板;钢柱高度

中图分类号:TU22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0.098

1 工程案例简介

该工程位于乌鲁木齐市国际会展中心片区。上部结构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分别为A区——辅楼(6层),B区——主楼(23层,带2~4层裙房),C区——连接体(2层);结构设计标准为:设计基准期为50年,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B区结构体系为框架—核心筒结构,框架与核心筒的抗震等级均为一级。B区大部分钢骨采用“十”字柱,截面宽度在600~1 000 mm之间,材质除个别采用Q390GJ外,其余均采用Q345B。该工程结构如图1所示。

2 设计要点

本项目在进行深化设计时,设计者需要注意以下几个设计要点。

2.1 钢柱高度误差控制

B区共有23层,其中,型钢混凝土部分共有10层。根据车间生产和现场吊装要求,采取了一层一段,分段制作的方式。设计要求上、下柱采用连接板连接,柱与柱之间留有5 mm的间隙,焊缝为全熔透焊缝。现场施工时,先找对拼接位置,固定、检验、校准后施焊。如果车间加工出现误差,上、下柱间间隙太大或者太小,极易导致施焊时焊缝堆积过多或者施焊空间不足,无法满足结构设计要求。

2.2 取消栓钉

栓钉在以下区域需取消:①C区在标高-0.15(请询问作者此处数字的单位)以上全部采用钢框架结构,因此在这个标高以上的栓钉需全部取消。②在型钢柱与钢筋混凝土梁的连接中,如果节点区域设置栓钉,会影响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与牛腿的焊接;同时,设置栓钉的目的是承受剪力,牛腿位置受力已经满足,此位置的栓钉也需取消,具体如图2所示。

2.3 钢骨构件与混凝土相关的部分构造

钢筋和混凝土之所以共同工作,主要出于以下三个原因:①混凝土结硬后,能与钢筋牢固地黏结,互相传递应力、共同变形。

这两者间的黏结力是钢筋和混凝土共同工作的基础。②钢筋和混凝土具有相近的温度线膨胀系数。当温度变化时,混凝土与钢筋之间不会产生过大的相对变形和温度应力。③混凝土提供的碱性环境可以保护钢筋免遭锈蚀,因此,零部件都应该包在混凝土里面。

2.4 钢筋穿孔大小

由于该工程设计钢筋为HPB300级热轧光圆钢筋和HRB400级热轧带肋钢筋,对于钢筋穿孔大小,设计要求参照表1.设计中需特别强调,型钢上穿孔应兼顾减少型钢截面损失与便于施工两个方面。实际构件被加工运到现场后,穿钢筋作业并不便利,因此建议当钢筋直径≥25 mm时,穿孔大小都要大于钢筋直径15 mm。如果钢筋满足锚固长度,不需要在钢骨腹板上打孔或者加设连接板。

2.5 劲板的标高

根据设计要求,在牛腿标高对应钢骨的位置加设劲板。前期劲板刚好放在孔下方,车间在焊接成型后,由于焊缝的堆积,实际可用孔径已经远远小于设计图中的孔径。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建议劲板至少错开腹板孔10 mm,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调整。

2.6 缀条的下料

根据设计要求,在“十”字柱四周加设缀条。如果缀条按照钢骨翼缘外边到外边端点最长点下料,车间焊接成型后,焊缝堆积,缀条全部凸出钢柱。经过调整,改为板件靠近钢骨内侧尺寸下料,很好地避开了上述问题,具体如图3所示。

2.7 劲板的分解

根据设计要求,原有劲板是沿着钢骨内侧连接成的异形板,后期考虑到混凝土的浇筑,如果劲板与焊接在外侧的缀条间隙过小,不利于后期施工。通过与设计院沟通,更改了劲板的形状,增加了圆弧倒角,具体如图4所示。

2.8 牛腿腹板

由于牛腿上翼缘板布置上部钢筋,下翼缘板布置下部钢筋,腹板将上、下翼缘连接为一个整体。如果梁钢筋第二排比较少,可以直接穿过钢骨。为了使牛腿腹板避开箍筋孔,可以采用参考节点。但如果第二排钢筋比较多,可以将一部分钢筋穿过腹板,另一部分焊接在上翼缘板上,腹板与较长翼缘平齐,此时的腹板无法避开箍筋孔,具体如图5所示。由于节点域箍筋比较密集,箍筋形式多样,许多施工人员为了施工方便,在距钢骨较远的箍筋孔打长圆孔,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牛腿腹板,更不利于土建施工。对于上述问题,笔者建议采用以下两个方案解决:①参考避开箍筋孔的方法处理,使牛腿上、下翼缘悬挑;②取消牛腿腹板,使密集的箍筋自由穿过。

2.9 双排钢筋对设计的影响

根据设计要求,当梁上部钢筋比较密集时,在满足保护层的前提下,按照钢筋在梁截面均分的原则布置双排钢筋。经过实际放样,发现很多钢筋的净间距无法满足要求的最小间距——25 mm,很多仅有13 mm。同时,根据图纸要求,当腹板截面损失大于25%时,需要补强。目前,补强方案有以下三种:①开U形槽,如图6所示;②在补强板上开长圆孔,如图7所示;③将单排钢筋布置成双排。

针对上述问题,设计者在设计图纸时应将钢骨打孔考虑进去。当梁截面宽度较窄时,考虑是否可以将单排钢筋布置成双排。在满足结构受力的前提下结合实际,避免焊缝被打穿。

2.10 其他要点

深化设计中,标注尺寸时应从钢骨中心标注,不宜从柱边标注。钢板在生产、制作过程中有负偏差,钢柱加工成型后截面也会出现偏差。另外,结构受力都是沿着形心线传递,因此,钢骨中心才是标注尺寸的基准点。

当两个方向的梁截面相同时,如果上、下都有两排钢筋,除必须满足两个方向钢筋穿过钢骨错开一个钢筋直径+5 mm外,还要兼顾一个方向部分钢筋穿过牛腿腹板预留孔,对于有干扰的箍筋孔、其他抗扭钢筋用板等都应该避让。

3 总结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总结出以下几点:①分解图纸前,需仔细阅读图纸,并与设计师沟通;②分解图纸时应考虑便于施工操作;③分解图纸时应尽量保证原设计的意图,需要改变时应从最早的设计考量出发,协调设计、加工、施工操作(此条是有先后主次关系的);④不同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要点不同,要在遵循自己所在阶段的原则的同时,兼顾上一阶段、下一阶段的可靠和便捷。

参考文献

[1]冶金工业部建筑研究总院.GB 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1.

[2]王家鼎,王新武,王映梅.建筑结构[M].第二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刘晓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