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限速值控制探析

2015-10-29 22:52陈敏
科技与创新 2015年20期
关键词:法律法规

陈敏

摘 要:限速标志是非常重要的交通标志之一,是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提升,限速值的合法性、合理性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目前,遵循“安全、效能”的原则,综合考虑法定限速要求、公路功能、运行速度(V85)、平均速度和速度的离散程度、路侧影响、道路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第三方机构对限速标志设置效果的评估等要素,分路段确定公路限速值是比较科学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限速值;运行速度;安全效能;法律法规

中图分类号:U491.5+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20.038

1 限速值控制中的矛盾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公路建设水平和养护水平越来越高,交通工具也越来越先进,人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也在不断提升。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以来,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加大了查处超速行驶车辆的执法力度。因为超速驾驶的处罚加重了,所以,限速标志的“限速值”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一些政协委员通过提案对“限速值”问题提出了质疑,要求充分利用公路资源降低社会守法成本,并建议适当提高部分公路的限速值。而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往往以减少事故或减轻事故后果为目的降低限速值。

2 控制限速值的对策

在实际工作中,限速值不能片面地以一个部门的利益来取舍,而应遵循“安全、效能”的原则,权衡合各部门的出发点和公众利益,综合考虑各项要素,分路段、科学地确定公路限速值。

2.1 以法律法规为依托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2条规定:机动车道路行驶不得超过标志标明的最高时速。在没有限速标志的路段,应当保持安全车速。《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45条规定:机动车在道路上行驶不得超过限速标志、标线标明的速度。在没有限速标志、标线的道路上,机动车不得超过下列最高行驶速度:①没有道路中心线的道路,城市道路行驶速度为30 km/h,公路行驶速度为40 km/h;②同方向只有一条机动车道的道路,城市道路行驶速度为50 km/h,公路行驶速度为70 km/h。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第43条规定:同方向有2条以上车道,城市道路最高行驶速度为60 km/h,公路最高行驶速度为90 km/h。由《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 5768—2009)标准可知,属于禁令标志的限速标志是公路使用者必须遵守的标志。这些法律法规、规范和标准对限速标志的规定,不仅确定了公路限速标志的法律效应,还为限速值的确定垫定了基础。但是,具体限速值设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是有所欠缺,急需完善。

2.2 以公路功能和运行速度为基础

在确定限速值时,要考虑公路功能和运行速度。新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打破了传统观念,明确了公路功能作为确定技术等级和主要技术指标的主要依据,而不是将交通量作为唯一可以明确量化的指标。在确定公路功能的前提下,结合交通量、地形条件选用技术等级,并以此技术等级为依据选用设计速度。“新标准”也规范了各种速度的概念。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几何线形的基本参数,是根据一条公路的功能等级、服务水平、沿线地形等自然条件为控制工程规模和工程造价而确定的一定长度内不变的最低速度控制值,是气象条件良好、车辆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具有中等驾驶技术的人员能够安全驾驶车辆的速度。运行速度是车辆在道路上实际行驶的速度,一般采用第85位车辆行驶速度(V85)。它是指在路面平整、潮湿、自由流的状态下,行驶速度累计分布曲线上对应于85%分位值的速度。设计速度和运行速度只是限速速度取值的参考要素,不具有法律效应。简单地将控制最低线形指标的公路设计速度认为某公路全路段的限速值是不合理的。在确定运行速度时,综合考虑了驾驶行为、心理、视觉要求、汽车性能特征、线形几何等要素,虽然比设计速度更能反映一条公路的安全行驶车速,但是,也需考虑其是否符合法定的限速要求和混合交通量大时横向干扰多、速度离散大等问题。

2.3 重点考虑平均速度、速度的离散程度和路侧影响

限制速度具有法律效应,是交通警察执法的依据,也是分析交通事故原因常用的一个指标。限制速度,即对公路上行驶车辆规定允许行驶的限值,指道路运营后,在保障车辆安全运行的条件下,道路交通管理部门为发挥道路的运输效率,对道路上行驶车辆规定的管理速度,包括最高行车速度限制和最低行车速度限制。速度对驾驶员的视觉特性、判断特性、反应特性有很大的影响。当车辆高速行驶时,驾驶员的视野变窄、动视力降低、感知和反应时间变长,对各种信息的感受刺激变得相对迟钝,对速度估计过低,并且容易对距离估计失误,对信息处理能力和对车辆的控制能力也比低速行驶时差,会增加操纵失误的次数,而且高速行驶还会降低车辆的操纵性和横向稳定性。因此,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为了达到减少事故或减轻事故后果的目的,降低了限速值。但是,这并不意味着速度越低越安全,还应该考虑平均速度和速度离散程度。在交通流中,当速度接近平均速度时,事故率最低,随着速度与平均速度的差距值增大,即速度离散程度增大,无论是大于还是小于平均速度,事故率都呈增长的趋势。因为速度离散程度增大会导致频繁超车,增加车辆变换车道的次数,而跟驰车辆不得不频繁调整速度,这样就会增加同向车辆间的干扰。所以,为了降低事故率,保障车辆的运行安全,不仅要适当降低车辆的速度,还要减小车辆间的速度差(包括相邻路段的运行速度差和不同车型间的速度差),即降低速度离散程度。由此可见,在确定限速值时,不仅要考虑限速值本身、某个区间控制点段的限速值,还需要考虑整个路段的最高限速值,以防区间平均速度过大。针对相邻路段运行速度差的问题,在《关于清理和完善公路交通限速标志的通知》(浙交〔2004〕319号)文件中规定:原则上,可以按照20 km的级差设置相应限速值的限速标志。针对不同车型间的速度差,可以通过修改设计或采取措施提高低速车辆的行驶速度,控制高速车辆的行驶速度或采取相关措施分离低速和高速车辆(客货分道行驶)。

路侧影响也是限速值取值需考虑的重要内容,穿镇(村)、道路因城市化进程加快使得公路的城市道路化加速、路面的平面交叉口多少、“三院一校”等路段都需要分路段合理设置限速值。如果路侧平面交叉道口多,行人和非机动车对公路路面的横向干扰大,那么,驾驶人员要随时注意避让,速度不可过快。

2.4 以道路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为参考

道路交通违法和交通事故情况也是确定限速值的重要参考依据,包括近10年的省级、市级、县级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整治数据。“十次事故九次快”,从现在的交通事故数据分析,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是车速过快。所以,在整治事故多发点(段)时,要将限速值不合理作为整改参考的依据。

2.5 采用新方法、新技术解决限速值控制问题

2.5.1 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

确定公路交通限值具有一定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浙江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2005-01-13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第40条规定:需要增设或者变更公路交通禁令标志的,县级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和同级公路管理机构应当在听取各方意见和科学论证后提出书面意见,报设区市公路管理机构同意,并报设区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备案,限速值的确定需要交警和公路管理机构联动。由于管理双方的出发点不同,导致同一路段限速值的设定标准存在差异。交警以降低车速、减少事故或减轻事故后果为目的,公路管理机构则以提高公路效能为目的。由此可见,两者的工作是存在矛盾的。

为了全方位地体现当前金华市限速标志的设置效果,也为限速值的确定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金华市公路管理局首次邀请第三方有资质的评估机构(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进行了“金华市普通国省道公路限速标志设置效果评估”。该评估项目涵盖了金华市境内16条普通国省道,总计超过了700 km(不含义乌),已经于2015-01-30组织召开了初审。此次开展全市普通国省道公路限速标志设置效果评估工作的目的是通过调研和分析限速标志的现状,指出公路设计速度与公路安全行车限速存在的差异;以分析和研究限速标志设置位置、设计值等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全面分析是否存在限速标志“低、多、乱、缺”的情况,进而综合评价设置限速标志时所产生的社会、技术和安全等效益。

在设置限速标志时,应全面分析的内容有以下3部分:①调研和调查普通国省道公路限速标志现状,以事故数据为依托,分析特殊路段,比如大型交叉口、集镇段、线形限制路段等处的限速标志状况,确定限速标志设置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完成调查分析报告;②在本交评估中一并考虑交警设置的限速标志,结合公路路段限速标志的设置现状,调研、分析设置限速标志时存在的问题;③确定全面的评估指标体系,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并建立相应的评估模型研究限速标志规范设置效果。全面、系统的评估不仅是日后确定限速值的重要依据,还能缓解交警和公路管理机构因限速值取值问题引发的矛盾。

2.5.2 借鉴国外的经验

美国《统一交通控制手册》(MUTCD)做法:标志速度限制值应当是自由流情况下的85百分位运行速度,按10 km/h或5 km/h的整数倍取值。同时,MUTCD认为,在确定速度限制值时,需要综合考虑最近12个月的事故调差报告和路侧环境。

2.5.3 采用事前控制的方式确定限速值

目前,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在调整某路段限速值时,一般以发生交通事故的伤亡人数为依据,它是在事故已经发生的前提下进行的。也就是说,事故多发点(段)的限速是以事故统计数据为基础的。为了避免统计的偶然性,所需统计时间比较长,通常需要1~3年,这是一种事后控制的安全管理方法。如果采用事前控制,在研究限速值时,提前寻找和鉴别可能发生危险的地点和路段是更加合理的方法。

2.5.4 利用信息化的技术

建议在互联网上公布主干线公路的限速值,并注明确定公路限速值的有关法规和技术标准,为公众监督提供便捷的途径,也为交警严格执法创造有利的社会环境。

3 结束语

限速值的取舍要遵循“安全、效能”的原则,在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总体框架下,为实现保障交通安全、改善交通环境、提高道路运输效率的目的而综合考虑。

参考文献

[1]赵一飞.速度管理技术[D].西安:长安大学,2013.

[2]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院.GB 5768—2009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对照手册》编委会.JTG B01—2014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与设计规范对照手册[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4.

〔编辑:白洁〕

猜你喜欢
法律法规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韩中法律法规翻译研究
论依法治网视域下对网络新闻发布的规制
地方性政策法规引导企业社会责任分析
国内外生态补偿制度对比研究
政府采购制度改革该从何处入手
“民间网络反腐热”冷思考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要培养法律意识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浅析税收强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