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手机课堂现象的冷思考

2015-10-28 20:43:30汤纯蕾胡志洪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5年11期
关键词:智能手机大学大学生

汤纯蕾 胡志洪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对大学手机课堂现象的冷思考

汤纯蕾 胡志洪

(中国计量学院现代科技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随着智能手机和WLAN网络在校园的普及,智能手机俨然已成为大学管理与教学不可回避的问题,智能手机出现在大学课堂究竟是利还是弊。

智能手机;手机课堂;利与弊;建议

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与网络高速的发展存在密切的联系,然而在大学生中也普遍存在。对于大学生是否可以将智能手机带入大学课堂又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手机在给学生联络家长、老师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但由于手机功能的拓展以及智能手机的出现,加上学生的自控能力薄弱,学生在课堂内使用手机的弊端已显得十分突出。作为当代的大学,笔者认为,手机课堂应该制止。

一、手机课堂的益处

1.有利于学习:学生可以把手机作为学习的工具,利用手机上网功能查阅学习资料,可以用手机上网,学习和查询多种知识,手机还可以当字典。有时候无法迅速记录上课的只是点,就可以拍照及时记录下老师上课书写的重要内容。

2.可以调节心情:心情是学习好坏的重要条件之一。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以课间的时候,通过手机听听音乐,调节调节紧张的学习氛围。上网玩一些益智游戏,放松心情,提高上课效率。

3.进行课堂点名:大学生逃课可以说是很常见的现象,有些老师也是束手无策,但是智能手机的出现,也为有的老师解决了难题。老师们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知道哪些学生没有来上课,可以督促学生上课。

二、手机课堂的弊端

1.影响学生的学习:大学生自控能力差。有一部分同学上课时玩手机,就忽略老师上课所提及的知识,特别是上课收发短信、接听电话、玩手机游戏等,殊不知这会严重影响学生听课的质量和效率,导致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下降。

2.课堂学风差:课堂本身就是学习殿堂,若是大部分学生拿着手机上课,不是用来学习而是用来玩的,这样子对老师教学的不尊重。手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手机铃声的此起彼伏也影响了老师上课的情绪,老师所讲授的内容难于保证是学生所应该得到的知识量。

3.学生思考能力和想象力下降:大多数学生有了智能手机,对于课堂上老师布置的问题都是通过网上搜索完成的,不会自主地思考,减弱了思考能力和想象能力。

三、主要原因分析

1.思想认识不到位:很多学生学习动力缺乏,学习兴趣低下,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学习态度自然不会端正,因此手机成为其打发时间的重要工作,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心理依赖,对带手机进课堂的弊端认识严重不足。

2.学生自控能力低:有些学生也知道带手机进课堂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上课打电话、发短信、玩游戏都会影响上课质量,但是带手机进课堂玩手机已经成为某些学生的一种习惯,如果不带手机心中会有一种不安全感,带了手机有控制不住自己。

3.教师教学水平低:有些大学老师刚从学校毕业,教学经验缺乏,教学水平低下,上课照本宣科,毫无趣味性和吸引力,在客观上促使学生注意力转移,更多的关注和使用手机。

4.学校监管制度不到位:有的学校对于学生带手机上课听之任之,没有制定任何管控制度,部分学校虽然实行无手机课堂制度,但是都没有很好的落实。大学生便会认为手机带入课堂是正常现象,以致于手机课堂现象蔚然成风。

四、改善手机课堂的建议

1.教师方面:(1)教学方法:任课教师可能不能改变教学内容,但是可以改进教学方法,多采用一些形式新颖和有吸引力的方法,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2)教学表达:教师表达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所以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使用形象的语言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愿意听课自然不会在课堂上使用手机;(3)教师的仪表:教师在体态、仪表举止和技术动作示范等方面应给学生以楷模,使学生产生羡慕的“心理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会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4)课堂交流:知识的拓展,要把握住哪个知识点需要拓展、如何拓展、拓展多少,增加与学生的交流,尽可能发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他们参与教学活动,这些都对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影响甚大;(5)教师的态度:任课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不良现象要予以批评和制止。

2.学生方面:(1)进一步端正学习动机,除了日常工用所需要的必不可少的使用手机外,课堂上则减少一些不必要的使用,可以携带手机,但是不要在课堂上使用;(2)改变交流方式,如书信、直接见面和交流聚会逐步脱离对手机的依赖;(3)增强自控力:杜绝在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明确自己上大学的目的,从根本上解决手机课堂现象

3.管理方面:(1)无手机课堂:积极倡导无手机课堂活动,加强过程管理,定期进行巡查活动,与授课教师开展良性互动;(2)落实奖惩制度:对于承诺不带手机的同学进行通报表扬,对于经常在课堂上玩手机的学生建立黑名单制度,跟评奖评优密切挂钩;(3)团队辅导:请专业教练对班级就无手机课堂目标进行团队教练,突破障碍,引发学习,开发潜能,以此来达到集体行为的改善,真正实现无手机课堂,保证课堂秩序和教学质量。

[1]游金平,梁晓明.海南高校大学生手机上网现状及不利影响应对策略[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01).

[2]蔡雪珍.手机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J].吉林省教

G642.4

A

1005-5312(2015)32-0220-01

猜你喜欢
智能手机大学大学生
智能手机是座矿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智能手机脸
英语文摘(2020年5期)2020-09-21 09:26:30
大学求学的遗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假如我是一部智能手机
趣味(语文)(2018年8期)2018-11-15 08:53:00
大学生之歌
黄河之声(2017年14期)2017-10-11 09:03:59
智能手机
小说月刊(2014年4期)2014-04-23 08: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