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平
(南京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例谈高中历史课堂的现状及对策
李家平
(南京秦淮中学,江苏 南京 211100)
现在的高中学生往往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主要原因有现在的教学要求、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及学习效果的评判标准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本文试图就上述四个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旨在找到一些改善的思路和办法。
历史教学;成人化;兴趣;评价;对策
作为历史教师最大的尴尬莫过于学生喜欢历史,却不喜欢历史课。目前高中历史课堂的常态是老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老师发问,学生茫然似与己无关;学生回答问题,不得要领或照本宣科。课堂缺乏生气和活力,落实基础知识尚且困难,更不用说培养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以及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据笔者了解,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1.教学要求过高。这里主要是指中学历史教学应达到何种知识层次和认知水平的要求。在平时的工作实践中,我感觉中学历史教学存在着一定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看看我们的试卷,瞧瞧各种练习,其难度和深度严重脱离中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认识水平,已过分地追求抽象化、体系化。当学生达不到相应的理解水平,而老师又要完成教学任务时,“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就会成为一种习惯性的选择。
2.教材内容比较枯燥。我们现在的中学历史教材侧重前因后果。中学生之所以一开始喜欢看历史书,就希望多看点“故事”、“英雄”,当一位位鲜活的历史人物,一个个精彩的历史故事被湮没在这些原因、背景、意义、影响之中时,历史就失去了与生俱来的魅力。另外,由于课本上对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较详细而又单一的归纳,使本身有丰富含义的历史失去了多重意味,变成了一种简单的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或道德说教。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简单的画与记。当然,历史课本并不可能变成故事书和连环画来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但必须在内容上让历史人物形象更加鲜明,让历史事件更加详细生动。笔者以为中学历史教材的重点应该是告诉学生发生了什么,至于影响、意义等,我们可否大胆的加以取舍,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去评价,让学习的主体有发言权,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在体验中学会学习历史,培养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这不正是我们所期望的素质教育的结果吗?
3.较固定、呆板的教学方法。教学中,课堂缺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即使有,也比较单一,仅仅是一些常见的就某个课内的习题进行讨论,然后得出一个标准答案。师生之间的交流也往往是一问一答式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得出老师所希望学生回答出的答案。这种关系还是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老师是权威,学生是听众、书记员的关系上。
4.有失偏颇的学习效果评价。这个学习效果的评价方式基本上就是考试。用一张试卷,几种固定的题型,让学生回答老师要他们掌握的一些内容。学生所要做的就是在考试前认真复习课本上的内容,将之当成定论,把这些无需检验,只要理解和记忆的“绝对真理”掌握记熟之后,在试卷上简单的呈现“标准答案”。答案本身就是人制定的,答案也不一定正确,我们应该给学生以更多的发挥余地,而不是用课本知识来套住他们。让他们谈谈自己喜欢的关心的历史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可能更有利于对学生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然而,以上所说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可变,而且很多内容也不是一线教师可以决定的。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强调“历史教师是最重要的人力课程资源。教师的素质状况决定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范围和程度。”所以,要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教师是关键。要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作用,历史教师必须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性。
对于教材内容枯燥的问题,课程标准明确强调教学中的“新材料、新情境”的应用和创设,应该作为我们教学的指导方向。以课程标准为指导,以历史教科书为载体,根据教学的需要,挖掘合适的课程资源,对于学生的学史兴趣的增强和史学素养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对于发挥历史学科培养现代公民的功能也是必不可少的。如在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滥发纸币造成通过膨胀的危害时,教材表述简单,学生认识不深,兴趣不浓。笔者借用一幅漫画来丰富课程内容。漫画讲述了一个人牵着一条狗在路上溜达,同时看到了一根骨头和一百元钱,结果小狗叼走了骨头,可那人却没有捡那一百元。
关于教学评价,教师要紧密结合课改,紧盯高考方向,研究高考动态,把握高中命题中的新动向,积极探索多种评价机制。目前考试仍然是最主要的评价方式,脱离考试谈评价是不现实的,也是不科学的,近年来围绕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争论如火如荼。笔者以为,素质教育是大势所趋,应试教育有其存在的道理。二者并非水火不容,考试不代表就是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也不是说不要考试,关键还在于考什么,怎么考,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作为教师尤其要关注能够彰显学生历史素养、个性发展的开放性试题。同时能够开辟多种渠道给学生发表主见,表达心声,让学生有多种路径感受自己的成长,获得他们成长所需要的成就感,比方说用不限内容的历史小论文,给学生自由发挥、自由创造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的去想、去说。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思想的升华。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以上几点是笔者对现在历史教学中阻碍学生思维发展和人格培养问题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1]葛新斌.融合创新论——蔡元培中西文化教育观的历史研究[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
G633.51
A
1005-5312(2015)32-023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