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勋
金融体系改革,不能走“成熟一个改一个”的路子,需要协调性、系统性地推进各项改革。
今年以来,中国金融市场改革呈现出“谨慎前行”的场景。之所以说“谨慎前行”,分析起来,主要有两方面原因:其一,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巨大。其二,金融市场动荡引发市场对大力推进金融改革的顾虑。
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日前在“2015中国金融创新论坛”上说,中国金融改革“开弓没有回头箭”,不能因为金融市场波动而延误改革时机。他还提出,“不能因为人民币短暂贬值而否定这一次汇率改革,目前推进汇率改革正当其时。”这些观点并不新鲜,是央行的主旋律。但盛松成对当前金融改革与其他改革的关系,以及对金融改革中不协调问题的分析,对市场理解当前金融改革的复杂性和未来的金融政策可能很有启发,值得留意。
比如我国的利率、汇率改革与资本账户开放就不完全协调,汇率改革和资本账户开放相对缓慢。汇率改革、资本账户开放滞后,抬高了均衡利率水平。每当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就通过各种金融创新绕过利率管制,给我国金融市场带来压力。
再如实体经济改革滞后于金融改革,金融指标往往超调。由于实体改革滞后,财务软约束长期存在。当政府和部分企业不计成本增加投资时,利率迅速上升;当企业债务负担加重,加杠杆难以为继时,利率又会下降。利率频繁波动,导致债券和股票价格甚至汇率的大幅波动。
此外,金融业分业监管已无法适应混业经营的需要。目前银行理财产品余额已突破20万亿元,其中表外理财超过14万亿元,表外理财等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金融市场的一股重要力量。很多短期资金成为国内游资,在各金融市场寻找套利机会。而由于分业监管,很难形成监管合力。
有学者认为,今年经济的下行压力不仅来自于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很大程度上还与我国经济的结构有很大关系。而在实体经济与金融业发展上,也出现了严重的结构矛盾:实体经济发展放缓,金融业则过快和过度发展。以银行、证券、保险三行业的资产变化为例,2014年我国银行业总资产172.34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276.2%;2014年证券业总资产4.09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304%;2014年保险行业总资产为10.16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334.2%。而2014年我国GDP为63.61万亿元,比2008年增长199.6%。还有专家分析说,从我国金融业过于激进地模仿金融创新,以及多个地方争相创建不同层次的金融中心来看,我国金融业发展可能出了方向问题。如果金融业发展的基础不打好——包括实业、金融市场、政策与制度基础等,市场的结构布局还没完成,就在杠杆市场上开始激进动作,最后可能又要全国人民来为过于激进的金融改革买单。这反映出的就是金融改革的系统性问题。
大家都已看到了,我国市场波动的推力往往不在市场本身,而在市场之外,是很多制度性因素导致的;改革与创新缺乏系统性,造成改革措施不匹配,比如金融放开价格很快、鼓励金融创新力度很大,但监管与制度建设不足;我国市场并不缺乏流动性,但各种非市场化的梗阻却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迅速降低,不仅使制度性金融资源供给不足,也扭曲了金融市场的价格信号。
所以,中国金融体系改革,不能走“成熟一个改一个”的路子。只有继续协调推进各项改革,金融改革才能真正深化,进而降低改革成本和风险,化解潜在危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