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旋孙宁江.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北京龙发装饰有限公司南昌公司
小面积多样性空间的室内设计策略研究
周旋1孙宁江2
1.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2.北京龙发装饰有限公司南昌公司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家庭越来越小型化和多元化,而城市化住宅越来越精细。本文从住宅的居住需求出发,结合小面积住宅室内设计特质,进行小面积多样性空间的室内设计策略研究。
关键词:小面积住宅居住需求室内设计策略研究
(一)多样化的功能需求
小面积住宅多样化的功能需求要求设计师在设计之前充分考虑到居住主体经济承受能力和空间功能使用要求,小面积住宅的居住主体多为单身人士、新婚夫妇、单亲家庭、中低收入家庭等,由于其职业、收入、教育程度和价值取向的不同,因此对设计风格和功能需求也不同,设计师要针对不同的家庭结构的不同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分析,设计师要从住宅的物质层面出发,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住宅的功能配置。
(二)多层次的品质需求
小面积住宅多层次的品质需求要求设计师从精神层面量体裁衣。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职业的家庭有着不同的需求,这构成了小面积住宅需求的多层次格局。一般而言,年轻新婚夫妻更倾向于享受型生活方式,相对较为重视室内娱乐空间,居住个性化的居住空间;家庭人口较多的家庭,更注重空间的实用性,更注重房间的数量配套设施的完善及更高的空间利用率。
(三)可持续的发展需求
小面积住宅发展的需求观要求设计师从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可持续方向量体裁衣。在城市小户型住宅的使用者中,对住宅的舒适度、实用性、多永性要求都有所不同。
(1)随家庭生命周期不同而阶段变化的功能需求,一般家庭在不同的阶段对功能具有不同的要求。
(2)随时段不同而暂时变化的功能需求。生活的动态性要求住宅能满足住户变化的临时性功能要求。
(3)随年龄增长而变化的精神要求。同一居室承受同一人年龄性格的发展变化,即满足一般人群各个时段的精神功能。
(4)随人性和经济变化的双重发展需求。具体表现为由量的满足到质的满足,再到个性化的满足等。
这些因素要求设计师以发展的眼光看待需求,以可持续的动态方式来设计室内空间。
(一)掌握五大原则:向上发展;往下争取;弹性运用;重叠使用;死角活用
1.向上发展
在室内空间高度富余的情况下,可以利用向上的空间,做出阁楼,加上楼梯形成实用的储物空间,使得有限的室内空间得到延伸。在挑高足够的室内空间,还可以设计出夹层,多出一至两间房间。
2.往下争取
利用地面抬高隔离出两个空间,用来区分地面的阶梯可以设计为具有储物功能的抽屉,榻榻米是兼具节省空间和设计感的设计,在小面积空间中可以经常使用的设计手法,整个榻榻米内部空间都可以设计成储物空间,也可以设计出抽屉、鞋柜等,榻榻米上部的空间,可设计出整面的书柜、玩具架、衣柜等。高低床的合理利用也可以节省很多空间,高低床下可以设置书桌、衣柜、书柜等储物空间。沙发座椅底下稍加利用也是很好的储物空间。
3.弹性运用
除了空间利用外,家具具有多功能用途,也是节省空间的一大妙方。如沙发床,折叠床,折叠桌,折叠餐桌、椅。
4.重叠使用
使用抽屉床、可拉式桌板、可拉式餐台、双层柜、抽屉柜等家具,充分利用空间的净高,增加房间的使用面积。
5.死角活用
合理利用楼梯间、楼梯转角等不起眼的空间死角,也会有出人意料的巧思,比如,楼梯转角的空间可以设计出储藏柜、储藏抽屉等。靠墙的一侧可以做成展示柜,楼梯踏板也可以设计成活动踏板,设计成抽屉作为储藏空间。
(二)兼顾透光性及隐秘性
利用橱柜作为隔屏,隔出个别
的空间。尽量使用透光的质材做隔间,也是小面积住宅的设计要点。因为透光的隔板,如雕花玻璃、毛玻璃、彩绘玻璃等,不但可以透光,让室内更明亮,而且可以让视觉有延展性,使室内感觉更宽敞。
至于卧室的隐秘性,也是这类透明隔间设计必须兼顾的重点,如加上布幔或百叶帘等,在墙面上多运用镜面做装饰,会让房子看起来更宽敞,此法亦可多加利用。此外,弹性隔间,如:布幔、百叶帘、折叠门等,亦可使小空间变成多用途,可大可小,可进可退,运用自如。更重要的是,空间小的住宅最忌讳“乱”,再完善的设计,若是使用者不懂得维持干净、整齐,规划周全的雅室也会被平白地糟蹋掉。空间愈小、摆设愈细,所以更要保持整齐,一些小玩意、书本、鞋子等一定要利用柜子收藏起来,否则会影响视觉的延伸,使空间看起来更狭小。
住宅是一个以实用者为中心的变化的、灵活的、开放的空间系统,灵活性、开放性、可参与性是住宅具有的特质,进行小居室室内设计要充分考虑这一属性,以提升生活品质,给予使用者更多的可能性。
进行小面积住宅室内设计时,要基于这些特点,将传统的二维平面布局引导至三维、四维空间方向,充分发挥时空设计优势的变化频率来实现居住主体对生活模式多元化、居住品质多层次的需求。
本文总结了小户型住宅空间的多样性空间策略。首先,分析了由时间的变化对家庭结构以及家庭生活方式的变化对居住空间要求的影响,提出了针对家庭变化特征的动态空间组织策略。然后分析了使用家庭的多元化发展对处于静态的空间的影响,从而提出了针对不同的使用者的静态空间组织策略。
参考文献
[1](日)隈研吾.十宅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2]魏维.中小套型住宅适应性设计研究[J].北京: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09.
[3]张群,刘文金.“偶变”与“频变”——小面积住宅室内设计研究策略[J].中国建筑装饰装修,2011(3).
教育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