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滇参战,那段难忘的如歌烽烟
——步兵第106团1营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作战纪实

2015-10-27 08:35王学义王成松江志刚谢鸿鹤
参花(上) 2015年1期
关键词:阵地

◎王学义 王成松 江志刚 谢鸿鹤

赴滇参战,那段难忘的如歌烽烟
——步兵第106团1营老山八里河东山地区作战纪实

◎王学义 王成松 江志刚 谢鸿鹤

越南士兵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原话:美国兵和中国兵的差别是,只要我打死一个白人,其他的就趴着不敢动了,如果你打中了一个中国人,赶快跑!他们会像猛虎一样扑过来报仇。中国军人为了战友、祖国什么都可以失去,包括生命;美国军人,为了生命什么都可以失去,包括祖国!

——题记

作为军人,不亲临枪林弹雨无以感知战争的残酷;不切肤体验两军厮杀,无以深刻领会家国感、责任感、使命感和战友情的厚重!

目睹新中国的沧桑巨变,回想军旅生涯的慷慨激昂,畅述患难与共、生死相依、荣辱相伴的战友深情,对于参加过1984年中越战争,为戍边卫国浴血奋战过的我们来说,既感慨万千又倍觉自豪,经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我们无愧于军人称号,无愧于这个时代,我们为个人的军旅生涯、为老部队的光荣历史,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岁月如歌,今年是2014年,适逢步兵第106团1营赴滇参战30周年。当年1营的营长为王学义,教导员为王成松,副营长为郭小兵,副教导员为夏龙祥,作为亲历者,回顾参战历史,一切至今历历在目,恍若昨天。

快速准备,随团南下

1984年3月以来,越南当局在柬埔寨发动了6个旱季攻势并入侵泰国边境,同时,又在我国边境地区不断进行武装挑衅。当我边防部队相继收复了被越军侵占的老山、者阴山和八里河东山等祖国领土后,越军连续向我反扑,特别是7月12日越军发动的师规模反扑惨遭失败后,为扭转被动局势,其又积极筹备发动更大规模的侵略攻势。

为增强我边境地区的防御力量,粉碎越军的侵略企图,捍卫我神圣领土,保卫边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祖国“四化”建设,支持柬泰人民的抗越反霸斗争,维护东南亚地区的和平与安宁,同时锻炼提高部队在现代条件下的综合作战能力,1984年7月13日,我营刚刚结束为期106天的南京军区城西湖农场劳动任务,就接到上级命令——立即备战,在师团的编成内赴滇参战。

我营是在1927年黄麻起义时组建的红军营,与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岁。我营有近30年的脚步是从硝烟弥漫的战场上走过来的,先后参加过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我营走出去的有李德生等多名共和国的高级将领。自1954年抗美援朝回国后,我营长期在和平环境中担负守卫海防、战备值班、国防施工等任务。时隔30年后首次赴滇执行作战任务,可谓养兵万日,用兵一时。

准备工作要在时间紧、任务急、变化快、要求高的背景下进行,从7月13日18时接到参战命令到7月19日18时前完成一切准备,从平时转到战时仅有6天时间。

根据这种实际情况,我们迅速理清思路,重点抓思想发动、收拢人员、补充兵力、调整组织、配备骨干、配齐装备、补充弹药、拟定计划等多方面的备战工作。按照上级指令,全营多次召开党委会、作战会。认真学习和深刻理解中央军委命令,使广大指战员深感此举是党和人民对自己的信任和托付,激发使命感和自豪感;同时营、连不分昼夜地收拢官兵30人,补充友邻部队调来的兵源61人,全营490人(其中干部47人,战士443人,军马39匹)齐装满员均按一级战备要求,按时完成了各项准备工作。此次参战的行动代号为“842”。部队于7月17日召开赴滇参战动员誓师大会,会议在“我们肩负着党和人民的希望,胜利一定是属于我们的”呼号声中结束。7月20日晚8时,部队冒着大雨离开营房和亲人,21日1时35分乘坐13号军列离开新沂火车站,途经徐州、郑州、西安、宝鸡、成都,行程3000多公里,于25日11时到达昆明牛街庄站卸载,到昆明陆军指挥学校休整。27日8时全营乘44台汽车摩托挺进,途经宜良、开远、马塘,行程450公里,于29日16时到达文山州麻粟坡县平坝乡下云盘村待机。我营是全团的第一梯队。营长、教导员手拿军用地图坐在全团222辆汽车的第一辆,既要准确带路,又要严防越南特工袭击。得益于两人在团、师当过参谋、干事,又到军校学习深造过,识图用图知识尚可,全团安全到达战区,并且全营做到一人不少一物不丢。此时部队编入陆军第一军,番号为陆军第42师甲1团1营,代号为35160部队60分队。

抓战术研究,促临战训练,不忘军民共建

到达平坝集结地域后,团司令部指示抓紧休整和总结。8月3日晚,我营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议,进行临战训练动员。当时我们提出的训练口号是:把身体练棒,把技术练精,把战术练活,把意志练坚,把作风练硬,把指挥练好。

8月5日,全营投入到紧张的临战训练。从平时到战时,从亚热带平原到热带山岳丛林,从对付高度依赖机械化实施宽正面大纵深、高速突击的苏军到对付装备混杂、战术手段狡诈、连续抗法抗美打仗40多年,号称“万日战争胜利者”的越军,必须高度统一临战指导思想,深刻领会中央军委充分准备,打歼灭战,以小代价换取大胜利,锻炼部队和积累经验的作战方针。根据对越作战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和老山地区有“五大”(山大,林大,高差大,雾大,温差大)、“三多”(河流多,毒蛇、虫、蚂蟥多,民族多)、“二少”(道路少,人口少)的特点,以能打仗,打胜仗为标准,采取急用先训的方法,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训练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班以下以战术技术和勤务科目为主,突出体能训练。我们的官兵大多是在内地当兵,很不适应山区训练,于是爬山、越野、奔袭成了体能训练的主要内容。训练中,战士背着几十斤重的石头、南瓜、枪支、弹药,一口气爬上高程1000多米的山顶,“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指导思想,切实转化为官兵的自觉行动。第二阶段着重解决基础科目中的难点。突出“五小一反”(即小分队、小火炮、小动作、小科目、小行动、反特工)训练和攻防演练;针对步兵对炮兵知识缺乏,营长把当炮兵师团参谋和炮兵股长时总结的如何防炮,减少伤亡的经验总结成顺口溜传授给大家,具体是7句话70个字:耳听炮声响,心中别惊慌,正确判方向,要把规律掌,若是尖剌声,无事别紧张,若是吱吱声,卧倒把身藏,炮弹头顶过,音大并无妨,地形地物好,肯定不受伤,思想要重视,防炮不神秘。第三阶段结合作战方案在相似地形上进行连贯协同训练。四个月的临战训练,我们着力抓了敌情、地形、战法的研究,不断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实用性。67个训练日(其中夜训18天)完成了从基础到应用,从白天到夜间,从技术到战术,从班到营的合练,从干部到战士等各类科目的训练,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了部队在山岳丛林地带作战的能力水平。

为进一步提高干部的合成作战能力,8月7日至9日,营专门组织排以上干部学习兵种知识和营属9种武器操作、射击运用。为加强对越军研究和适应性训练,营广泛开展军事民主,发动群众进行战场情况设想,研究和制定各种战法。3连在攻打汉扬前,在军事上共提出500个怎么办;一连在政治思想工作方面提出120个怎么办,并都集思广益一一作出答案,对整个作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战前准备期间,王永怀副师长、李和平副团长等首长在我营分别召开了连防御、班进攻、步炮协同现场会。在团考核中,1连8班、2连、3连7班等三个特种班分别获得第一、二、四名;营破障班总分第一;2连、1连炊事班获第一、二名。在营组织的负重爬山比赛中,机枪连、1连分别获第一、二名。

在临战训练接近尾声的时候,我团于11月12日在平坝前线召开了五年一次的党的十一次代表大会,党委书记、政委李必范作了“发扬传统,改革创新,多打胜仗,不断开创部队建设新局面”的主题报告,党委副书记、团长马存才作了会议总结报告。本次会议,王学义和王成松同志当选为团党委委员。

1983年,我营在苏俊高老教导员的带领下曾荣获江苏省军民共建模范营。在临战训练中,我营还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关系,“双拥、共建”工作也取得新成果。

1984年7月底,我营驻训平坝下云盘村。1机连同志了解到村民杨国元家8岁女儿杨大善是一个领养的失去父母的孤儿,因养父母长年患病,经济十分困难,无力供女儿上学。副指导员费玉龙得知后,及时开会,向连队通报情况,文书江志刚等人带头捐款,给杨大善买了衣服、蚊帐、棉被,在营检查工作的苏俊高主任送来10多元的学习用品,营主要领导也加入了募捐的行列,9月1日孤儿杨大善报名,交费,入学。

炮连班长朱林杨在临战训练中扭伤了脚,不能正常参加训练,虽经军医治疗,效果不佳。中医世家出身的村民陶连仙大妈知道后,立即上山采药帮助治疗。

9月的一天,炮连卫生员陈广林看到村民李荣名的堂屋里,烟雾缭绕,灯光昏暗,李的妻子跪在佛像前,双手并拢,口中念念有词:“佛祖保佑荣名的病快好。”陈广林马上走进屋内,连声说:“大妈,快起来,我给大伯看病。”原来三天前李大伯身上一时发冷一时发热,李大妈上街买了四炷香,求佛消灾,经过一番折腾,病情不但不减反而加重。经过小陈诊断,原来是打摆子,马上给李荣名打针、吃药,第二天病就好多了。

下云盘村有山有水,特别是营部驻地的村中央,有一眼清泉,是全村二百多人的生命泉,人们用它洗衣、洗菜、泼地浇园、人吃畜饮。天长日久,泉水两旁的堤坝踏平了,破烂不堪,一遇雨天,污水泥浆就一齐流向中央,一股清泉变成污水沟,严重影响村民的身体健康。目睹这一现状后,营领导亲自设计,组织施工,利用业余时间,5天建成了大、中、小三口水池,大的蓄水,中的用水,小的饮水,既美观,又实用,当地百姓夸不绝口,并请石匠凿了一块大石碑,上刻“军民友谊池”五个大字,竖立在水池旁,祝愿军民友谊像石碑一样,万古长存。

“别道谦养猪法,一天能长二斤八”。通过营部管理员李居贤的传授,当年轰动于湖北省内外的劳动模范别道谦创造的科学养猪法也传到了千里之外的滇南边陲这个四面环山,信息闭塞的小山寨。

精心接防,周密部署

临战训练使我营官兵的思想、政治、军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部队士气高涨,上阵地、要打仗的心情十分迫切。

我营的阵中日记如此记载:1984年11月30日,星期五,睛。我营由22辆汽车组成团第二梯队,结束了历时4个月的临战训练,由战区开赴战场,去执行盼望已久的作战任务。全营含见习排长计491人,4时30分离开了平坝,通过文山,中午11时到达平寨、青林山、茨竹坝地域。全营配置为:1连位青林山,2连因友邻未撤暂住豆鼓店,3连位949高地东200米凹部,机枪连位平寨东侧第一山脚,炮连位第二、三条山脚,营指位平寨南无名村,分别与十一军91团和十四军122团各部换防。

为保障换防的顺利进行,在团精心组织下,我们有计划分步骤地派干部、骨干对接防地域进行地形勘察,到接防单位对口见学,熟悉当面敌情和友邻的兵力部置、火力配系、工事构筑、障碍设置等情况,了解阵地管理、指挥手段和各种情况的处置方法。我们用7昼夜的时间按实际接防背景进行训练,重点训练接防的时机,组织程序和方法,以及接防后的工作。在这次接防中,营领导采取统一计划、集中指挥、分段组织、区位包干、各负其责的办法,加强现场指挥,在交接双方共同努力下,部队在敌情顾虑大,道路复杂,车辆进出频繁的背景下顺利接防。整个换防,全营做到无掉队,无灯光,无抽烟,无讲话,既隐蔽又安全,完成了一切防御准备。刚到战场,营领导就逐连检查,看地形,定哨位,连晚召开全营干部会议,介绍敌情、民情,布置哨兵。

进入阵地后,上级令我营为军预备队,配置在青林山地区。为不负上级首长的希望,为师、团争光,我营紧急制定青林山地区战斗警戒防卫方案。当面之敌为越军313师266团及特工团,企图夺回丢失阵地,在16号至18号界碑地段向我青林山、茨竹坝方向实施渗透,偷袭我指挥机关,炮兵阵地和弹药仓库等重要目标;以特工分队从青林山北侧方向进入袭击,配合正面部队进攻;以炮兵与航空兵火力相结合,对我纵深实施火力袭击,封锁交通要道,切断我后方补给。为确保万无一失,我营分别在25个重要位置设立明、暗哨所,另设5个潜伏哨。特别是步兵第2连担任炮兵第16团战斗警戒,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为确保每门大炮的安全,该连采取多种措施,制定多种预案,保障炮群安全。

英勇作战,圆满完成四大任务

亲身经历战争,才能体会到战争的残酷;亲身经历战争,更能彰显军人卓越的斗志。为时半年的对越防御作战,我们浴血奋战,顽强拼搏,战胜了穷凶极恶的敌人,战胜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夺取了四大任务的胜利。

作战任务之一:老山军工

1985年1月15日,越军连续3天向老山前沿阵地——李海欣高地等发动了由排到营规模的数十次反扑,也就是著名的“1.15”战斗。我一军1团伤亡较大,一线运力十分紧张,伤员救不下,弹药送不上,情况十分危急。

作为军预备队的我营在18日下午4时30分接到赴老山执行军工任务的命令。我营令1连在3小时之内由平寨赶往老山前线的楠榔执行前送弹药、干粮,后运伤员、烈士的任务。时间紧,任务急,连队在营副教导员夏龙祥的带领下,迅速收拢人员,采取边行动、边动员的方式,激励同志们发出“站起来是一座山岗,倒下去是一座桥梁,永远都是一个硬汉子”的誓言。到达老山后,夜深天黑,山路难行,加之敌军炮火不断,机枪扫射不停,同志们在长达7华里的运输线上,生死接力,连续奋战12个小时,向“116”钢铁阵地也称李海欣高地前送弹药、物资104箱(件),后运伤员、烈士38人。因冒着敌人枪林弹雨,该连班长周生平、见习排长韩中卫,3次冲到前沿抢救伤员,第四次冲上去时,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清理韩排长遗体时,在他口袋中发现了一份用鲜血染红了的入党申请书。另外还有13名同志受伤。第二天,我们用3连换下1连。3连从无名3号高地向无名1号高地集中烈士22名,前送弹药物资644件,出色地完成任务,受到上级首长和友邻的好评。其事迹被昆明军区前指通报表彰。军区《国防战士报》头版头条报道了我营的英雄事迹。

作战任务之二:出击汉扬

全营(欠2连)全部参加了2月11日发起的汉扬出击战斗。正值此时,团政委李必范、副政委李宏亲自来我营进行战前动员。团首长传来了中央和军委首长莅临云南边防前线视察,并接见了团以上主要领导的消息,首长对前线官兵的关怀更加激发了广大干部战士英勇杀敌、戍边卫国的豪情。

为了确保出击拔点成功,2月8日,营长带通信员孙长国、卫生员梅钱荣秘密前往前沿阵地实施侦察,突然遭敌炮火猛烈袭击,当一发炮弹落在我们身边不到一米时,卫生员梅钱荣将营长猛推在地,保护了营长的生命。此次炮击,炮弹像下雨一样地持续了两个多小时,打得前沿阵地的地雷像过年放鞭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地炸响,阵地上火光冲天。-14号阵地旁的营前沿弹药所建在两块天然大石头形成的狭长空间里,堆满了各种弹药,遭到敌人炮火的集中攻击。密集的炮弹引燃了灌木,弹药所四周燃起了大火,快速蔓延的大火随时可能引爆弹药所。危在旦夕之际,弹药所负责人员江志刚急中生智,选择有利地形,将手榴弹掷向靠近弹药所的火苗,利用炸飞的泥土、石块将火扑灭,保住了弹药所。等敌人的炮击停止仔细一看,多发炮弹直接命中两块大石头,有几箱弹药的木箱和铁盒都已被炮弹弹片击穿,江志刚用于睡觉的“枕头”——一条叠成厚厚几折的球裤也被弹片炸穿到底。

步兵第3连担任此次作战主攻任务。3连是1927年11月黄麻起义中诞生的红军连队,是我军“三湾改编”后最早实行“支部建在连上”根本制度的连队之一。战争年代,党支部带领连队屡建战功,1941年,被八路军政治部授予“模范党支部”荣誉称号。和平时期,党支部始终继承和发扬“铁心跟党走,党员当先锋,特别能拼搏,非常讲团结”的“草地党支部精神”,充分发挥着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该连队年年被评为“五好”支部,五次受总政和军区表彰,连续10年被军区、集团军树立为“基层建设标兵”,被中组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六次荣立二等功。对这样的红军连队担任主攻,我们感到放心。发起攻击前,他们秘密成功开辟距敌仅有30米远的通道3条,约4230余米,排雷437枚。2月 6日凌晨,一连在师侦察排配合下,成功地偷袭并占领了412高地。上级要求该连在该高地秘密坚守七昼夜,在任何情况下,不暴露企图。当时阵地上地雷密布,杂草丛生,战士们每天只能吃一餐饭,饮水十分困难,这与当年的上甘岭十分相似。此时,教导员王成松亲临一线,看望每个干部、战士,极大地鼓舞了连队的士气。出击汉扬前的最后一餐饭,战士们把自己的碗筷全部扔丢,并高唱“再见吧妈妈……”场面悲壮,令人感动。战斗中,副营长郭小兵率3连及加强分队共175人,在其他分队的配合支援下,于2月11日0时由进攻出发阵地秘密接敌,4时50分全部到位,6时发起攻击,按计划攻击爬颔、汉扬等5个目标,并对12个洞穴、工事进行搜剿,缴获部分战利品,于7时12分完成战斗任务。在搜剿过程中,发现敌人被窝还有热气,逃跑的时间不长。我们立即识破了敌预设“口袋”和唱“空城计”的诡计,为不上敌人圈套,营主要领导立即请示团指,令部队全部快速撤回。当部队回到自己的阵地内,到达安全地域后不到1分钟,敌炮火对汉扬地区实施猛烈射击,发射炮弹1600余发,而我营无一炮伤、误伤、雷伤,胜利地完成了战斗任务。事后,上级给营有关领导记了功,主要事迹是作战中英勇顽强,指挥果断,战绩显著。部队返回新沂后,营长和教导员双双被提升为团参谋长和政治处主任,并进入常委班子。

由于我营担任军预备队,随时都可能执行各种战斗任务,进攻时通信保障显得十分重要。在特定的战场上,我营通信排班长李高祥组织了浙江丽水籍老乡网通话尝试,取得明显独特效果。实战检验证明其优点:一是用方言通话,内容有一定的保密性,不易被敌台冒充、破译;二是能提高在单位时间内通话内容,减少译电时间,增强部队快速反应能力;三是便于组织训练,并有充足的后备力量。我营在攻防战斗中,五次组织老乡网通话,共收发话稿200余条,做到迅速、准确、无误,圆满完成了通信保障任务。事后得知,越军当时反应不过来,不知电台里讲的什么话,无法破译。

在出击汉扬战斗中,3连的60迫击炮班和配置在老山的高机火力队,主动支援友邻,打退向A1据点方向反扑之敌,取得歼敌28人、摧毁机枪一挺的成绩。配置在8号通道口的1连8班在班长金文星的带领之下,主动支援4连2排打退向A1据点反扑之敌,歼敌11人,救护我方伤员3名,受到团党委的表彰,荣立集体一等功。营部步谈机员陈进荣、班长李高祥负伤。

作战任务之三:坚守防御

2月17日,团部令我营接替2营由出击转入防御,在刚刚收复的越军的-14号,无名1、2、3号,A1据点,B据点,-21,-22号等8个敌情复杂、条件艰苦,被誉为“八十年代的上甘岭”新阵地上实施防御。

上甘岭是朝鲜半岛中部五圣山东南两个小高地之间的小山村。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历时45天,战争以极度惨烈闻名。在敌人对阵地坑道严密封锁,严重缺水,我军战士们把饼干放在嘴里都会把舌划破,把人丹放在嘴里也不会化的情况下,依靠舔吮坑道壁上渗出的一点点水珠,甚至把人尿当“光荣茶”喝,平均每天打退了敌人20多次的进攻。透过历史的崇山峻岭,在我们的心目中,它是当年武装到牙齿的美军等惨败的见证,是我军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的象征,更是永远激励后人前进的号角。

我营(欠步兵2连)替换的八里河东山阵地位于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和天宝县境内,是中越边境13号界碑东北侧的一个骑线点,位于老山东侧,其山脚抵流直经中越两国的盘龙江东岸,与老山、662.6高地隔江相望,是八里河地区的制高点。我营配置在13号界碑北侧,2连配置在17号界碑附近,专门担任军炮兵群的战斗警戒。该地区山高林密,荆棘丛生,藤葛攀缠,怪石林立,受季风环流影响,是典型的热带山岳丛林气候,天气多变,晴雨无常,终日浓云密雾,对我作战影响很大。

当面之敌为越军313师266团和821特工团,在爬颔、983高地、887高地地域组织防御,我营距爬颔直线距离仅300米左右。1984年11月下旬以来,敌军利用防御接合部和间隙地,采取“堑壕延展”前推阵地的圈围战术手段,将防御前沿向我阵地贴紧,形成围攻态势。

在109天的防御作战中,干部战士24小时轮流休息,白天修工事、挖掩体,夜间防偷袭、防特工,“猫耳洞”的生活终身难忘。

由于正值老山旱季(当地气候只有雨、旱两季,但是旱季不干,阵地整天处于浓雾之中),空气湿度大,衣服洗了一周也干不了,阵地一片泥泞,一脚踩下去要陷好深。在猫耳洞内,蚊蝇叮咬,蛇虫骚扰,缺水洗脸洗澡,衣服的夹缝里生满了虱子、臭虫,吃的仅有压缩干粮和罐头,没有蔬菜、水果,因此绝大部分干部战士患了烂裆和各种皮肤病。战区的昼夜温差还很大,白天20多摄氏度,夜里不到10度,放哨太冷又缺少衣物,只好用修筑工事的麻袋挖3个洞,加工成背心状穿在身上御寒,这就是大家说的“全麻背心”,其艰苦状况可想而知。

在深入研究敌特战术特点后,我们制定了“山顶设哨,山腰设阵,山谷设伏”的反特工战术,科学布置兵力,形成坚硬外壳式的防御体系,有力地阻止了敌特工的渗透活动。因上阵地后大家都没有理过发,部队老兵也没有退伍,所有人胡子都很长,敌人多次渗透受阻后惊呼:“这个部队防守太严密,都是胡子兵,进不去!”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我们机动灵活,有效击退和粉碎了敌人10次排、班、组规模的偷袭、渗透和夜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3连在刚刚完成汉扬出击任务后,2月17日又紧急受领去-21、-22、A1据点接替4连的防御任务。全连组织严密,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间,顺利通过地雷密布的阵地,无一伤亡地按时完成接防任务,并且在与敌直接接触的新阵地上坚守了7天7夜,站稳了脚跟,稳住了阵局,打退了敌人两次偷袭,锻炼和提高了部队的作战能力。

在防御作战中,指战员坚决执行上级命令,英勇顽强,自觉发扬邓小平倡导的“五种”革命精神(革命和拼命精神,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精神,大公无私和先人后己精神,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的精神,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109天的战斗中,我营共歼敌141人,摧毁敌机枪2挺、火炮1门、隐蔽部4个,以小的代价换取了大的胜利。在防御作战中,我们还十分重视加强阵地建设和阵地管理,做到“生命不息,构工不止”。几个月来,我们共构筑各类工事350余个,挖堑壕1600余米,扩宽通路900米;在阵地管理中,我们采取严密的伪装措施,规定严格的阵地纪律,并严密控制人员流动,有效地杜绝了误伤,减少了雷伤、炮伤。在阵地防御的109个日夜,敌共向我阵地炮击43天,117次,发射各类炮弹3000余发,高机枪射击35次,发射子弹600余发,导弹11发,除1名战士遭炮击牺牲外,其余没有发生炮伤。记忆清晰其中一天,营指挥所内指战员们正在吃晚饭,突然听到“吱吱”的弹道声,营长令大家卧倒,一发122加榴炮炮弹垂直落下,幸亏被山洞上方突出的一块石头挡住,炮弹炸了一半,弹片和碎石落了一地。因为一块石头和半截子没有爆炸的炮弹,指挥所才免于大难。事后江志刚一直保留着这枚没有炸完的半截子救命弹,直到撤出阵地。

防御作战中,营卫生所在钱根银所长的带领下,认真开展卫生防病活动,参战以来我营一直是“四无”营,没有发生非战斗减员;营弹药所由于吕建中、江志刚管理得当,遭到炮火猛烈攻击时措施采取有效及时,未发生非正常损耗,被团评为先进弹药所;营后勤由李居贤负责,被评为先进营后勤。在阵地建设和管理中,我营炮连迫击炮阵地被师评为模范阵地;1连-14号阵地被团评为模范阵地;在二线阵地的2连、3连均被团评为战区正规化建设先进单位。在整个防御作战中,全营被师评为百日安全先进单位。

作战任务之四:警戒勤务

我营2连进入阵地后一直担任军炮兵群战斗警戒,机枪连担任团后方地域警戒勤务,他们共在29个哨位上履行职责。在执行任务中,2连干部亲自带哨120多天,制止和粉碎了敌军特工13次袭扰,被炮兵16团誉为“阵地卫士”。在执行这项任务中,2连还主动配合炮兵射击16次,发射炮弹13000余发,协助装卸炮弹1500发。机枪连在为团尖山、豆鼓店4个弹药库、2个特需库装运炮弹、军需物资672车,约2700余吨,均受到上级和友邻一致好评。

回顾这次对越作战任务,主要呈现以下五个方面的特点。

一是执行任务种类多。既有出击拔点,又有守点防御;既有战斗警戒,又有军工保障,锻炼全面,收获较大。

二是任务变化比较快。作战中,我营共临时受领多种战斗任务13次,每次均出色地完成任务。例如:1月18日,1连在受命赴老山执行紧急军工任务时仅1小时就要登车出发,开往战场;1月30日,1连按计划正登车向进攻出发阵地机动,3排上车后改变任务去1175.4高地接替6连1排防御。“2.11”汉扬出击后1连本应按原计划撤回但又因情况变化转入长期坚守;在“东观”战斗中,该连8班临时增援4连A1据点战斗。3连汉扬出击撤回后又奉命接替4连防御;机枪连临时组织河西火力队和跟进保障队;营卫生所1小时内派两人去A1据点抢救伤员,营部步谈机班从3营到3连后,返回3营又到2团,再到1连。我营是预备队,得益于临时受领任务思想准备充分,有各种预案,故均能圆满完成上述任务。

三是战区机动范围广。我营既在老山执行任务,又在八里河东山执行任务;既在一线执行任务,又在纵深执行任务;既在本团内执行任务,又在军师内执行任务。执行任务高度分散,对部队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四是坚守阵地时间长。1连在阵地上执行任务109天,是步兵分队中天数最多的连队;2连担任军炮群战斗警戒任务时长达6个月。

五是代价较小战果大。我营共执行射击任务81次,消耗各类弹药3244发,歼敌180人,其中伤敌82人,毙敌98人,摧毁敌机枪3挺、火炮1门,隐蔽部4个,破坏堑交壕114米,伤亡仅26人(含老山军工在内),其中伤21人,亡5人。全营我伤亡数与歼敌数相比为1:7,较好地贯彻了中央军委以小的代价换取大的胜利的要求。

安全换防,战评休整

1985年5月5日,团召开交防会议。接替我营的部队是济南军区的陆军第46军138师414团3营。交防时间自5月18日开始至28日完毕,全师撤离。顺序为先前沿后纵深;先步兵后炮兵;一次性撤至德厚。总的要求是:谦虚谨慎,反骄防松,加强管理,严守纪律,顾全大局,增强团结,齐心协力,狠抓落实,圆满完成轮战任务。

5月18日下午3时30分,414团3营杨营长率该营先头抵达-10号我营指挥所阵地,尔后和友邻一起布置兵力,24日4时办理了交接手续。至此,我营胜利完成了为时半年的对越防御作战任务,撤至文山德厚地区休整。此时,营长正巧在阵地上碰到了在南京陆军指挥学院学习时的同班学员——414团副参谋长王春林,老同学战场相见,主动请示团指,陪他3天,于5月28日撤回。此次作战中,全团阵亡17人,伤89人。评上等级残废的战士86人(三等残43人,二等残31人,一等残11人,特等残1人),其中一机连沈根林、张秋林,一连排长宋根加等被评为一等残废。

5月31日开始战评,大家都能正确对待荣誉,有功不争,无功不闹,居功不骄。全营490人中,120人立功,占24.59%(其中烈士伤员26人中15人立功,17名干部立功),115名官兵受到团、营嘉奖,1连荣立二等功,3连荣立三等功,全营17个所排班立功,为军旗增了辉,为红军营争了光,不愧是炎黄子孙,华夏后代,祖国的优秀儿女,红军团队的新一代。参战一年,全营在大军区以上报刊见报46篇,其中《人民日报》1篇、《解放军报》头版头条要闻1篇、《中国青年报》1篇、团中央给我营发贺信1封。赴滇作战期间也发生了一些小问题,1名干部、8名战士受到处理。

“生为人杰,满腔热血洒边关;死做鬼雄,一身素装镇南疆”,这是麻粟坡烈士陵园里的一副挽联。在离开文山战区之前,我们专程去祭扫了麻粟坡烈士陵园。在战斗英雄张大权烈士墓前,大家把用山茶花做成的花圈放在烈士墓前,尔后与烈士们一一深情告别。虽然我们马上要离开文山麻粟坡,但我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是你们用碧血丹心谱就了人民战士崇高理想之歌,是你们用血肉之躯捍卫了祖国的尊严,在祖国南疆构筑了钢铁长城,你们不朽的青春永远激励亿万青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实现中国梦奋力拼搏!亲爱的战友,我们忘不了你们,同龄人也忘不了你们,人民也忘不了你们,共和国更永远铭记你们,你们虽为国捐躯,但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神圣国土上,在亿万人民的心中,你们是参天耸立的丰碑。再见了,亲爱的战友!虽然离别,但我们一定还会来祭扫你们!

成绩的取得归功于师、团首长的正确指挥,归功于全营官兵的共同努力,归功于友邻的配合,更归功于党和人民的全力支持!

作战期间,地方党和政府、人民群众给部队以极大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舞。参战一年,全国28个省市、200多个县,从四面八方给部队寄来慰问信、慰问品。江苏省省长顾秀莲致信江苏籍指战员,勉励大家杀敌立功,为家乡人民争光。云南省、文山州、麻粟坡县成立支前机构,为部队解决蔬菜供应,训练场地,驻地房屋等。徐州、新沂采取多种措施帮助部队看护营房,解决家属就业、子女上学,协助团后方留守人员排忧解难,真可谓前方在打仗,后方支前忙。7月7日,部队由德厚出发,全团编7个梯队沿开远、宜良之线摩托运输送至昆明站,后编成两个列车梯队,沿成昆、宝成、陇海之线输送,于7月17日16时全部到达新沂,沿途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难忘的军旅生涯,永恒的战友情结

今天,老山郁郁青青,麻粟坡秋海棠又匝地开遍。

回首30年前赴滇参战与死神擦肩而过的一幕幕,四目相对镌刻昨日记忆的容颜、把酒言欢当下,亲爱的战友,我们忍不住热泪盈眶、长吁短叹。

亲爱的战友,让我深情地呼你一声兄弟!这世上有多少情能超越战友情的真挚、纯洁;这世上又有多少爱能媲美战友爱的深厚、无私!当今天怀想起“猫耳洞”的岁月、呼啸的炮弹和被你扑倒的瞬间,当偶尔回忆起那枚所幸未全炸的半截炮弹,我们真真切切地知道这就是兄弟、战友。

亲爱的战友,我们无比激动又无比自豪。风烟滚滚唱英雄,披上军装,我们一道浴血奋战、出生入死戍边卫国;脱下戎装,拂去硝烟,分散到“四化”建设的不同职场,我们依旧展示着自己的优良素质,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着新的工作业绩。这些年来,485名战友(不含配属分队和见习人员,490名战友参战,为国捐躯5名烈士)虽然天各一方,但都在不同的领域拼搏,有的成了地方政府、部门领导,有的当上了企业老总,有的自主创业当上老板,有的身残志坚,继续为民发挥余热。然而,无论来自何方,无论身处何地,我们都不会忘记这段生死相依、荣辱与共、朝夕相处的烽烟岁月,不会忘记教育、培养我们的部队和老首长。人民军队这所大学校、大熔炉铸就了我们的革命友谊,军旅情结,也正是这股力量,使我们的战友情谊地久天长。

为适应军事斗争形势的需要,积极推进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实现信息化、机械化转型双重历史任务,全面提高我军打赢未来高科技战争的能力,2003年底中央军委作出裁军整编的决定,我营因为卓越的战斗史得以保留。这是我们这些穿越血雨腥风、枪林弹雨活着回来的人,以及作为步兵第106团1营老兵的荣幸。

“英雄年代英雄业,龙虎精神龙虎年”。亲爱的战友!岁月如刀,虽苍老容颜,但无法抹杀我们的赤子之心;山水迢迢,虽阻挡视线,但隔不断我们血溶于水的深情!新的年代已经开启,瑰丽的“中国梦”需要千万双手共同建设,让我们继续初衷不改,携手并肩,共度春夏秋冬,同跨坎坷曲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再写春华秋实,再谱豪迈壮歌!

(责任编辑 薛雨)

王成松,现名王柏丞,江苏盐城人。1954年7月生,1972年12月入伍,历任副班长兼团直报道组长、班长、排长、团政治处干事、12军政治部干事、108团8连代理指导员、106团1营副教导员、教导员、团政治处主任、西安政治学院学员兼区队长、107团副政委、政委,上校军衔。转业后任安徽广播电视报社社长兼总编辑,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组组长,安徽广播电视传输发射总台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参战时任教导员。

江志刚,江苏射阳人。1964年4月生,1982年11月入伍,历任文书、书记员、退役后任信用社信贷员、股长、副主任、主任、建湖、东台农村商业银行董事长、党委书记,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参战时任文书、营部书记员。

谢鸿鹤,江苏无锡人。1963年3月生,1982年12月入伍,历任副班长,班长,退役后任无锡鸿恒纸品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战时任营部副班长。

王学义,江苏东台人。1950年6月生,1969年2月入伍,历任文书、排长、团参谋、团直无座炮连代理连长、师参谋、股长、南京高级步校学员兼班长、营长、团参谋长、师炮团副团长,中校军衔。1989年10月转业至东台工商局任副局长,已退休。参战时任营长。

猜你喜欢
阵地
阵地鏖战 陈毅安
从严从细从实抓好防范应对 守牢守住安全阵地
书屋“小阵地”教育“大课堂”
“无尾怪”和“独角怪”
红领巾阵地之小画廊
让“中队角”点亮少先队阵地
红领巾阵地之小导游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暑假,到校外阵地去实践
让图书馆成为学生进行快乐阅读的主要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