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赏石古风

2015-10-27 08:35林志坚
参花(上) 2015年1期
关键词:藏石米芾赏石

◎林志坚

文人赏石古风

◎林志坚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是一种文化符号,自古以来,文人学士向以清贫、孤高自诩。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让文人一步步参悟,投身于自然山水之中,怡情悦性、吟哦歌咏。人成全了自然,自然成全了人,勾勒出了文人学士或曲折或直达的心路历程。山水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得益彰,相互倚重,回归自然、耽乐山水的闲情逸致,表现的正是文人学士的人格精神。奇石与诗词绘画渊源极深,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古代绘画关注所绘山水之外的境界,追求情趣和气韵,神似高于形似。

古典诗词,审字造句,溶铸得体,韵律自成,营造出意象境界,反映生活,表达感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完美境界,超越了客观的写景效果,从而成为独特的抒情手段。景和情的并列是诗境、是画境、是物我相融。

奇石是天然艺术品,赏石艺术是以自身学识素养和审美水平为基础的发现艺术。一块奇石作为观赏石,仅仅具有天然美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人为其命名、配座、赏析,并赋予文化内涵后,这块奇石才具有更高的审美价值和鉴赏意义。

大千世界,诸多收藏当中,观赏石收藏是最具有独特魅力的一种,因为自然是不会造就相同的两块石头,任何一块观赏石,一经人们发现,就是独一无二的宝贝,就会有无与伦比的收藏价值和审美价值。观赏石的历史文化内涵极其丰富,文人雅士多予奇石以象征意义和人格化。如:因其年代久远,便谓之为寿石;因其守坚,便谓之为石德;因其沉静,不随波逐流,被借称于朋友之间的牢固友谊,便谓之为石友。石之牢固不移的特性,为人所爱,常见斋阁、厅堂的案几上,左摆花瓶,右供奇石……

奇石所体现的或坚贞、或温柔、或雄强、或清秀、或拙朴、或灵透、或顽丑、或俊逸、或刚直、或含蓄等内涵意韵,一方面令文人雅士倾倒,而修身悟道,另一方面文人用自身的文化修养赋予奇石更深远的内涵而载文赋典,源远流长。

一枚韵味无穷的奇石,蕴含着其特定时代的地质面貌及社会历史岁月风貌,成为多涵义、大容量、高密度的文化载体。面对一枚奇石,不同文化层次的人可解读出不同的含义,品味出不同的价值,奇石的真正魅力也就缘于此。

一枚上品的奇石,必须有点睛的命题,方能凸现出其内在的含义。好的命题取决于藏石者宽广的文化知识,同时得益于对赏石所蕴含的内涵的深切领悟,从而极大地拓宽审美意趣,提升审美意境,不至于囿于物象的框框中,所渭“物物不为物而物”之理也!

在众多的收藏门类中,唯有石头的收藏历史最久。自宋代以来,已有研究奇石的专著几十种。历代文人墨客,特别是古今名人对奇石更是情有独钟,千百年来在我国形成了独特的石文化。

“石奇含天地,趣雅意隽永。”奇石是大自然散落的美,是无声的诗,是不朽的画,它留给人间无尽的爱,难怪古今名人多与奇石结下不解之缘,他们爱石、藏石成癖,把感情寄托在石头上,怡情明志,留下脍炙人口的趣闻。

诗人白居易是唐代最有名的石迷,他对收集石子很有兴趣,并以石为伴,他在《双石》诗中写道:“回头问双石,能伴老夫否?石虽不能言,许我为三友。”

宋代大书画家米芾是闻名古今的第一石痴,他举止颠狂,人称“米颠”,他玩石如醉如痴,最有名的就是“米芾拜石”的故事。宋人叶梦得《石林燕语》记载,米芾初入州廨,见奇石便“呼为兄弟”,见之三拜九叩,“米颠拜石”一直传为美谈。他曾在涟水为官,因当地毗邻美石产地——灵壁县,因而米芾藏石很多,上佳石子,他一一品题其名,藏于雅斋,“入玩则终日不出”。遇有石中珍品,他便藏于袖中,随时取出观赏,谓之“握游”。

历史上敬石、供石、赏石、写石、画石、藏石现象,大多出现宫廷皇室、达官贵人和文人墨客之中,知识阶层“爱石”“赏石”之风进一步升华了这种艺术创造活动的品位,丰富了石文化的艺术欣赏内涵。

陶潜——被后世文人尊奉为赏石之祖,只因一块“醒石”而闻名。相传陶宅边菊丛中有丘石如砥,纵横丈余,诗人每醉辄坐卧其上,赏菊之余,便诗兴大发。因此石有提神之效,遂取名“醒石”。

郑板桥——“扬州八怪”之一,藏石、画石,且论石。他完善了宋人的赏石观,进而阐明:石丑,当“丑崦雄、丑崦秀”方臻佳品,“丑字则石之拮态万状皆从此出”。由此看来,米元章的四字奇石观,是很好的概括,苏东坡的“丑石观”进一步丰富了这一赏石理论,而郑板桥对苏东坡观点的肯定和诠释,则使之更加明确和深刻。

赏石艺术,其文化内涵涉及天文地理,社会历史,地质矿产,考古猎奇,绘画雕塑,诗词歌赋以及园林景观等综合性知识。赏石藏石,其源也远,其流也长,它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艺术智慧,是东方文化艺术的璀璨瑰宝。传统与创新的结合,赏石人将继续推动赏石文化的繁荣发展。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藏石米芾赏石
北宋·米芾《白帖》
周惠忠 藏石欣赏
杜文经 藏石欣赏
赏石·人
赏石·图
赏石·景
赏石拍卖新观察
邢春阳藏石欣赏
知磐堂 藏石欣赏
米芾学“字”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