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
2015年,外贸企业迎来了更严峻的挑战。在外需不足的大背景下,外贸企业应该怎么办?
据海关统计,2015年1~7月,我国进出口总值22244.5亿美元,同比下降7.2%。其中出口12648.2亿美元,微降0.8%;进口9596.2亿美元,下降14.6%。
“中国贸易比预想更加严峻复杂。”在8月19日的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沈丹阳评价当前的外贸形势。他表示,由于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外部需求严重不足,不排除2015年下半年个别月份出口负增长的情况。这也意味着在连续3年不达标的背景下,2015年的外贸表现可能更加糟糕。在经历了十几年高速发展的红利期之后外贸进入到了向创新驱动、优化结构转型最艰难的时刻。
在这一大背景下,外贸企业纷纷开始需找应对之策。目前,对接“一带一路”政策和发展跨境电商业务成为外贸企业普遍认可的两大对策。
紧跟政策,对接“一带一路”
2015年5月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了“全面提升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水平”的意见,其中包括3点内容。
第一,深化贸易合作。稳定劳动密集型产品等优势产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抓住“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机遇,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及技术、标准和服务出口。顺应“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型升级趋势,加快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快与相关国家开展农产品检验检疫合作及准入谈判,扩大与沿线国家农产品贸易。扩大自沿线国家进口,促进贸易平衡。
第二,大力拓展产业投资。推动我国优势产业产能走出国门,促进中外产能合作,拓展发展空间。鼓励较高技术水平的核电、发电及输变电、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及汽车制造等行业企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支持轻工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企业到沿线国家投资办厂。开展农牧渔业、农机及农产品流通等领域深度合作。深化能源资源合作,加强海洋经济合作。支持境外产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建设,促进产业集聚发展。
第三,优化周边经贸发展格局。巩固和扩大电力输送、光缆通信等合作,加快形成面向中亚、俄蒙、新欧亚大陆桥、东南亚及南亚等地区的国际大通道。以重点经贸产业园区为合作平台,着力推进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境外经贸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与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共同打造若干国际经济合作走廊。扎实推动中巴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指导我国企业有序参与建设活动。
2015年8月4日,沈丹阳在新闻发布会上说:“2015年上半年,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扎实推进,进展积极,总体进度和效果都比预期更好。”2015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合作亮点纷呈。尽管受国际经贸形势影响,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同比下降了8.4%。但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2957.7亿美元,增长1.9%,占出口总额的27.6%。2015年上半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贸易总额4853.7亿美元,占同期进出口总额的25.8%。
可见,“一带一路”沿线市场有着极强的潜力。而对接“一带一路”政策,更是成了很多大型外贸企业的选择。
转型升级,发展跨境电商
《意见》中同样提到了推动跨境电商发展,而发展跨境电商、促进企业转型升级的战略也受到了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的青睐。
《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抓紧研究制订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培育一批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和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运用跨境电子商务开拓国际市场。鼓励跨境电子商务企业通过规范的“海外仓”等模式,融入境外零售体系。促进市场采购贸易发展,培育若干个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推进在内外贸结合商品市场实行市场采购贸易,扩大商品出口。培育一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加强其通关、物流、退税、金融和保险等综合服务能力。
2015年3月7日,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准设立。截至目前,该试验区已拥有3个跨境园区,实现了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和进口业务全覆盖。同时,2015年5月13日,海关总署发布了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实行全年无休日、货到海关监管场所24小时内办结海关手续的通知,跨境电商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便利。
目前,跨境电商正以的惊人的速度发展着,据统计,2014年,我国跨境电商进口交易规模约为4.2万亿元,同比增长33.3%。商务部发布的全球贸易格局报告预测,2016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额有望增长至6.5万亿元,年增速将超过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