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艳
走出抱怨的泥沼
吴艳艳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发现,有些人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抱怨的毛病。这种人说起话来,总带着不满意的、抱怨别人的口气。比如一上班就开始抱怨:先是锅炉房的开水烧得不够开,茶叶没有味儿;拿起电话,怪对方为什么响了好儿声都不接;然后嫌张三自私,不讲义气;李四太抠门,就会拍领导马屁;王五爱打扮,可妆画得难看死了……
与这种人在一起交往,好像世界上没有几件能让她称心如意的事。
当然,人与人,人与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矛盾的统一体,在其运动的过程中有些磕磕碰碰’,烦闷、不快,也在所难免。但总是抱怨别人或环境,先不说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生活和事业也实在是徒劳无益的。
爱抱怨的人,有时过于理想化,用自己理想化的模式,去套生活中的现实,结果常常是事与愿违。还有的人是看问题过于狭隘偏颇,只考虑自己,不顾及他人,凡是不对自己脾气的都一慨予以否定。另一种便是用放大镜甚至是显微镜看人,将别人微不足道的缺点放大。正如鲁迅先生曾经比喻的,一位老夫子用一个放大镜去看美人那嫩白的胳膊,结果却看到了皮肤间的皱纹和皱纹间的污泥。那么试想,如果再用显微镜去观察,岂不就是骇人的细菌布满全身了吗!
另一方面,喜欢抱怨的人,很难与人友好交往,即使她并没有直接说对方不好,但她那般万事皆不如意的心态,让人很难和她找到舒心满意的共同语言。久而久之,人们还会觉得此人太“刁”,难以相处,常常近而远之。
智慧的人生就是尽量少抱怨。要是每天抱怨你的薪水微薄的话,你永远没有可能加薪,因为你把精力都集中在薪水上,而没有考虑如何把工作做得更好;假如你是一名学生,每天都抱怨学校环境太差的话,你永远不可能读好书,因为读书需要全身心地投入。
我们应该经过自己的努力,走出事事抱怨他人的泥沼。
用心做好自己的事。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是,他完全有理由而且应该去做那些自己能够做、做得好的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这就是成功者的处世之道。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把有限的时间尽量用于琢磨做好自己的事,哪还有时间去自寻烦恼或张家长、李家短呢?
和衷共济,与人为善,这是做人的基本要求。我们每个人都好比棋盘上的一粒棋子,不论是将帅还是兵卒,都有一定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与我们的职业或社会角色相符合的那种可以自行支配的力量。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像下棋那样,通盘考虑,既能恪尽职守又同时为其他人的存在创造便利,那么,我们的权利就可以形成一种强大的粘合力,这种粘合力有利于我们的一切运动,反之,那将是抱怨不断涌现的根源。
学会理解,善于排遣。据医学专家研究,人们过度的忧郁、生气和抱怨,不仅可以引发胃病,而且还会引起许多疾病。抱怨,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而且还有损于自己的身体。来一个换位思考,矛盾就可能不那么激烈了;心胸再宽广一点,问题也可能就不那么严重了。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的还未到来,一切抱怨都是无益的,问问自己现在能够做些什么、能够做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