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明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患者血液学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李 明
(邵阳市中心医院,湖南 邵阳 422000)
目的 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中血液学不良反应。方法 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晚期肾癌的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1例,男性49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为(2.3±0.4)年。肾癌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记录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变化。结果 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白细胞(× 109/L)、血小板(×1012/L)、中性粒细胞(×109/L)、淋巴细胞(×109/L)、血红蛋白水平(g/L)分别为(5.92±1.37)、(203.63±42.66)、(4.34±1.65)、(1.43±0.37)、(139.54±16.5);(5.66±1.28)、(184.27±28.55)、(3.64±1.89)、(1.42±0.45)、(142.87±22.68);(5.21±0.53)、(162.33±46.8)、(2.97±1.39)、(1.39±0.53)、(144.24±23.54);(5.06±0.35)、(126.37±24.71)、(2.28±0.80)、(1.41±0.67)、(140.33 ±16.54)。可以看出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血红蛋白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药2周时间后逐步下降。结论 本次研究认为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需要注意发生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下降的风险。
舒尼替尼;晚期;肾癌;不良反应
舒尼替尼是一种新型多靶向性的治疗肿瘤的口服药物,具有抗血管生成和抗肿瘤的双重作用,用于标准化疗方法无效或不能耐受的肾癌患者。目前,有学者[1]指出舒尼替尼能延长肾癌患者5年生存期,但是对于在使用舒尼替尼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报道较少,因此我们拟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晚期肾癌的患者,探讨舒尼替尼治疗晚期肾癌中血液学不良反应。
1.1病例选择:收集2013年4月至2014年12月我院诊断为晚期肾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计61例,男性49例,女性12例,平均病程为(2.3±0.4)年,肾癌病理类型为透明细胞癌,本次研究通过医院伦理道德委员会的批准。
1.2治疗方法:接受舒尼替尼(批准文号:注册证号H20100777,生产厂家:Pfizer Italia S.R.L.)治疗,每日50 mg,服用4周,停药2周,治疗期间根据症状调整药物用量,酌情减半或停药。
1.3评价标准:记录患者在服用药物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红蛋白变化。
1.4检测方法:对患者抽取肘部静脉血10 mL,血样抗凝,放入离心机内,2000转/分钟,离心10 min,去除下层血浆,取上清液,置-15 ℃冷冻冰箱保存,使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测定。
1.5将资料录入Econometrics Views6.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描述,使用t检验。当P<0.05时,判断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常规指标变化: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白细胞(×109/L)、血小板(×1012/L)、中性粒细胞(×109/L)、淋巴细胞(×109/L)、血红蛋白水平(g/L)分别为(5.92±1.37)、(203.63±42.66)、(4.34 ±1.65)、(1.43±0.37)、(139.54±16.5);(5.66±1.28)、(184.27±28.55)、(3.64±1.89)、(1.42±0.45)、(142.87± 22.68);(5.21±0.53)、(162.33±46.8)、(2.97±1.39)、(1.39±0.53)、(144.24±23.54);(5.06±0.35)、(126.37± 24.71)、(2.28±0.80)、(1.41±0.67)、(140.33±16.54)。可以看出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淋巴细胞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血红蛋白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药2周时间后逐步下降。见表1。
表1 患者服药前、服用第2周、第4周、第6周时血常规指标变化
经过多年的临床使用,靶向抗肿瘤取得了广泛的成功。靶向治疗使得许多癌症成为一种慢性疾病,靶向治疗作用机制为抑制肿瘤的恶性生物学行为,使其接近正常组织生长。舒尼替尼通过抑制受体酪氨酸激酶,血小板生长因子受体和内皮生长因子受体阻断肿瘤生长所需的血液和营养供给。舒尼替尼无常规化疗的不良反应,Ⅲ期临床试验证实,能够大大延长已对伊马替尼治疗耐药或不能耐受的肾癌患者的肿瘤进展时间,此外还有学者[2]指出舒尼替尼能大幅降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患者5年病死率。2006年ASCO会议上美国纽约Memorial 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Motzer等报道,在一项针对mRCC患者的随机Ⅲ期试验中,和干扰素(IFN)-α相比,舒尼替尼作为一线疗法证实对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和目标缓解率(ORR)都有明显改善作用。还有学者[3-4]将晚期肾癌患者分组,分别接受舒尼替尼(每天50 mg口服,连用4周,休息2周)或IFN-α(9 MU皮下注射,每周3次)治疗,研究发现舒尼替尼中位生存时间11个月,IFN-α 4个月。因此舒尼替尼已经成为治疗晚期肾癌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
但是,临床中发现舒尼替尼在服用过程中,肾癌患者会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因此提前预防不良反应并尽可能的维持患者服药时间,可以大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国外临床试验显示,舒尼替尼不良反应主要有血细胞减少、出血、腹泻等。我们本次研究的重点为探讨舒尼替尼对血细胞的杀伤性。我们发现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逐步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在停药的2周时间内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仍持续下降。日本有学者报道服药舒尼替尼发生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比例约为80%,而血小板下降比例达到70%~82%。但是西方国家报道这一比例更高,可能与人种、靶点密度及给药方式有关。还有学者[5]认为血细胞的不良反应与靶向治疗的“脱靶”有关,即舒尼替尼对正常组织有一些不可预测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产生药物不良反应,舒尼替尼不良反应同药物的“靶点”效果和抑制途径相关。
本次研究还发现患者在服用舒尼替尼期间血红蛋白逐步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药2周时间后逐步下降。一项对34例接受舒尼替尼治疗的肝癌患者研究发现,舒尼替尼可短暂性升高肝癌患者血红蛋白浓度。可能与舒尼替尼对VEGFR通路的抑制降低了一氧化氮的合成,进而使血浆容量短暂性的减少,最终导致患者血红蛋白短暂升高有关。
[1]Keefe DM,Bateman EH.Tumor control versus adverse events with targeted anticancer therapies[J].Nat Rev Clin Oncol,2011,9(2)98-109.
[2]Motzer RJ,Hustson TE,Tomczak P,et a1.Sunitinib versus interferon alfa in metastatic renal—cell carcinoma[J].N Engl J Med,2007,356(23):115-124.
[3]马建辉.晚期肾癌靶向治疗临床研究现状[J].实用肿瘤杂志,2011,15(25):30-32.
[4]杜贤进,张杰.分子靶向药物舒尼替尼治疗肾细胞癌[J].世界临床药物,2013,12(33):1774-1777.
[5]周迪.厄洛替尼联合全脑放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研究[J].第一军医大学学报,2011,18(2): 101-107.
R737.11
B
1671-8194(2015)26-00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