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岳然 图片>>>森吉梅朵慈善学校
悬崖上的森吉梅朵
撰文>>>岳然图片>>>森吉梅朵慈善学校
活佛对森吉梅朵慈善学校有一个美好的祝愿:“森吉梅朵——心中慈悲仁爱的花——祈愿它在每个人心中灿烂地开放。”
“森吉梅朵”是藏语音译,意思是“心中的花”。
这是让迥活佛贡觉丹增确吉坚赞给学校起的名字。
2014年11月25日,热衷于慈善的网友在微博和微信上疯狂转发着这样一则消息:“森吉梅朵慈善学校昨夜着火了,全校孩子老师安全,无人员损伤。厨房、食品仓库都烧没了,还有锅、灶具、粮食、油、菜、蛋、所有电器全部都烧没了,仅仅剩下水泥、砖瓦、木头和玻璃 ”
50多个孩子的温饱问题瞬间揪住了网友们的心,大家纷纷伸出援助之手。
11月27日,是西方的感恩节,森吉梅朵慈善学校的微博上同样在感恩着:“今天是别人国家的感恩节,但是我们是真的很感谢这次火灾中对我校伸出援手的四海友人。”11月28日,“在广大爱心亲朋们的帮助下,目前学校已经初步度过了最危急的时刻。”12月5日,“亲爱的小伙伴们,目前学校粮油充足,感谢大家一路支持!”
截至记者发稿,森吉梅朵慈善学校已搭建好临时厨房,孩子们已能吃上热乎的饭菜,而学校的灾后重建工作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一个民办慈善学校的一场无妄之灾,让无数不认识的人为之奔波着
“森吉梅朵”是藏语音译,意思是“心中的花”。这是让迥活佛贡觉丹增确吉坚赞给学校起的名字。活佛对森吉梅朵慈善学校有一个美好的祝愿:“森吉梅朵——心中慈悲仁爱的花——祈愿它在每个人心中灿烂地开放。”
森吉梅朵慈善学校位于云南迪庆洲维西县其宗村,距丽江4个小时车程。这是一个非营利性十年制免费住宿民办慈善学校,旨在为贫困地区孤儿、特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以及超龄失学儿童等无偿提供学习机会和自助助人的谋生能力。学校于2006年5月23日由云南省迪庆州教育局批准成立,学生年龄从5岁到17岁不等,包括彝族、藏族、傈僳族、纳西族等,并先后接收10多名严重残障及患病儿童,为其提供有效的医疗救助。然而,这些原本应该困苦的孩子脸上却看不到任何忧伤,穿着整洁,天真活泼地玩耍、学习、劳动,宛如一朵朵盛开的花朵,灿烂明媚。
森吉梅朵慈善学校的校长出家人贡觉丹增强丘是一个传奇人物。她本名李兵,是北京人,游历过很多国家,后来旅游到西藏,出家为尼,在藏区生活了1 0多年。
她经常讲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老奶奶养着两个外孙子,她从来没有穿过一件新衣服,自己养了一只鸡却从来没有吃过一个鸡蛋,她给别人打短工挣了2元钱,但孩子在原来学校的杂费却要15元。她说:“我已经有了2块钱,就差13块钱了。”其实连她自己都不知道孩子能上到什么时候,却还如此乐观。
于是,她发愿要让“孩子们可以吃饱,有衣服穿,可以上学。”但是,这对于世代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家庭来说,是种奢侈。
李兵原来打算把学校建好,用一年的时间完善好一些事情就交给别人管理,自己就回寺庙了,可是做着做着就走不开了,志愿者来了走了又来了,孩子们总感觉不到归属和安全感,为了给孩子们一个安全的归属感,李兵就留了下来,森吉梅朵就是一个家,而李兵用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这个家的责任。
“慈善学校是2006年建成的,虽然建校至今还不足10年,但过程却很艰辛坎坷。那时,这里只是一个废弃的稻谷厂,周边没有任何设施,甚至没有可供行走的道路。凭借着第一批来到这里的一些十多岁的孩子和志愿者,学校的雏形才慢慢建成。”森吉梅朵的常青老师告诉《中国新时代》,“现在想来,细看学校的所有建筑设施,没有哪个是一次性建成的,而都是经过几波人慢慢完成的。刚建校时,我们的宿舍极少,老师只能住在烂草搭成的棚屋里,没有仓库,没有厨房,孩子们都是露天做饭,然后聚到门口一起就餐。现在好了,有操场,有厨房,宿舍多起来了,甚至还有了图书馆。这一切大概用了两年,2008年之前非常非常艰难。”
然而,即使如此艰难,森吉梅朵基本不接受外面的采访,网络上有很多相关的文章均是出自很多朋友及捐赠财物的好心人。李兵校长和所有老师都达成了共识:“我们是学校不是作秀的舞台,孩子们平静安宁的学习生活是最重要的。”
常青表示:“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的孩子都非常的乐观健康,目前慈善学校中孩子的心理成长是个大问题,但我们做得很好。这里主要是来自藏区的孩子,当然也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并有几名残障孩子。在运转资金上,我们目前主要是接受社会捐款,这也是在2008年后才慢慢展开的,但我们从来没有办过募捐活动,所以钱不是很多,只够近期的耗用。但反过来说,我们学校的人员很少,太多的钱在我们看来也没有很大用处。”
李兵在个人的留言板里写道:“办学校的想法,基于平等关爱的理念而产生,如果不是运用这点,整个事情就失去了它的根。建校的整个过程,这么多人一点一滴的给予,无一不在广布利他、慈悲、无私、坚定、宽容、谦虚、尊重、责任、自律、平等、关爱的信念。这是根本意义的所在之处。若能得此滋养,则我个人在大家心中是精神目标也好,是该遭摒弃也好,都不重要了。”
森吉梅朵现在的教师主要由长期教师和短期志愿者两部分组成,“我们现在基本都是长期教师,因为要保证孩子能在一个连续的教育环境中成长,但长期教师要支付工资,这也是我们最大的问题。短期志愿者,我们现在已经很长时间没有接收了,如果他们要来必须有自己的特色课程教学。比如美术、音乐课又或是可以带着我们的孩子排话剧或者歌舞剧,其实我们的自由度还是很大的。”常青表示。
她说,“师资一直是非常大的问题,但也许什么事都是相辅相成的吧,老师弱些,但孩子非常懂事。我们避免了题海战术,因为在金沙江边上,我们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所以类似科学、自然课我们基本都是在户外完成的,包括转山、朗诵会、户外调查等等因为实在有太多的自然资源可以利用,所以他们一点不闭塞。关于‘大理模式’,我们是真的想探索建立一所能为孩子们带来出路的半工半读的职业高中。我们刚刚在做,还在雏形当中,但我们一直在努力。”
森吉梅朵的师生基本过的是一种自给自足的田园生活,种地养鸡,乐在其中。学校给每个孩子都分配了一块菜地,孩子们自己开垦,领了种子,播种施肥浇水除虫到收获。
当问到学校需要一些什么帮助的时候,常青笑道:“只要是可以循环使用的东西都可以,但最好是一些实用的,要是奶油蛋糕就算了,还不如换成一袋面粉来得实惠。”
协庆慈善孤儿学校选址于中国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县竹庆乡雪山脚下一片美丽的草原(通遥玛)上,这里属于康巴藏区。协庆慈善孤儿学校是一个非政府机构的组织,学校校长同时也是创办人的贡夏仁波切是德格县协庆寺的活佛。由来自当地、汉族地方甚至海外的志愿者们成为他身后的团队。学校依据国家制定的小学教学大纲要求来教授孩子们文化课程以及藏语和温室种植、草药种植、牧业饲养、环境保护、手工艺生产、旅游业等实用技能。学校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关心下,于2006年9月29日顺利开学,至今已8年,学校的基本设施和孩子们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由于藏区环境的恶劣,物资短缺,资金的缺乏,学校生活还很艰苦,尤其缺少志愿者教师。
北京市太阳村儿童教育咨询中心作为非政府的慈善组织,20年来以无偿代养代教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为己任,对服刑人员无人抚养的未成年子女开展特殊教育、心理辅导、权益保护及职业培训服务,以使他们在一个相对安定温馨的大家庭里像其他孩子一样受到保护,得到教育,健康快乐地成长。这些孩子,因不属孤残,难以得到相关资助;因父/母犯罪的背景得不到人们的同情。他们有的流浪,有的为人放牧,有的沿门乞讨,有的不被亲属接纳,遭受虐待。更有甚者,已像父/母那样走上了犯罪道路。在过去的20年中,太阳村救助了6000余名特殊的孩子。目前,共有600余名孩子分别在北京、陕西西安、河南新乡、陕西陇县、江西九江、江西南昌、青海大通、辽宁大连、辽宁朝阳九处的太阳村生活。
在济宁市高新区王因镇有一所特殊的学校——济宁市慈善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都家庭特别贫困,有的是父母有病或身有残疾,有的是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孤儿,他们在这里可以免费学习技能,但由于财力有限,这里的办学条件还特别简陋,孩子们生活也非常清苦。为帮助贫困家庭摆脱贫困,2007年10月,济宁市慈善总会与济宁北方职业技术学校联合设立了“济宁市慈善学校”,资助城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专业技能培训,到这里学习的学生只需交纳部分伙食费和课本费,首批接受技能培训的学生有325人,他们绝大部分都是贫困家庭的孩子,或初中毕业,或高中中途辍学,其中23名特别困难的学生被免除了所有的费用。
SOS儿童村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慈善组织,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的奥地利,其特色在于采用家庭模式收养孤儿,让他们重新享有母爱和家庭温暖,并用SOS这个国际上通用的求救信号,呼吁全社会都来关心和帮助那些在灾难中幸存的孩子。SOS儿童村模式由SOS妈妈、兄弟姐妹、家庭住房和村落四个部分组成。中国SOS儿童村于1984年开始创建。十多年来相继在天津、烟台、齐齐哈尔、南昌、成都、开封、莆田建立了SOS儿童村,以及SOS青年公寓、幼儿园、社交中心等附属设施,还在烟台建了一所赫尔曼格迈纳尔中学。乌鲁木齐和拉萨的SOS儿童村也正在兴建中。目前在已建成的7所SOS儿童村中,建立家庭100个,收养孤儿900多名。他们在SOS儿童村的美好环境里、在SOS妈妈的照料下,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