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闻
2014年底,新编京剧《裘盛戎》的创作便提上了北京京剧院的日程。2015年是著名京剧花脸演员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按照往常的惯例,一般剧院会举办演唱会、座谈会等形式进行纪念。这一次,李恩杰院长希望能有所突破,提出创排一出展现裘盛戎先生舞台经历的新编剧。这个富有挑战性的提议让剧团为之一振,尤其是裘派艺术的继承人,都希望通过新剧目的形式,更好地再现裘盛戎先生为戏痴狂的一生。
经过数月的创作,几易其稿,编剧王新纪终于将剧本打磨成型。这是一次难度颇大的创作,因为毕竟戏中人均为真人真事,无论是裘盛戎、编剧汪曾祺,还是琴师汪本贞都是剧院中大家熟悉的人物。在设置剧情冲突时,人物之间的冲突就很难进展下去,没有典型的反面角色。重重限制下,编剧创造性地将冲突设计为人物与环境的冲突——文化大革命中,裘盛戎被打成了“反动艺术权威”,正处于艺术巅峰期的他痛苦万分、郁郁寡欢。当时老北京京剧团演出《海港》,不让他演A角,只让他演B角。在时代面前,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但在艺术面前,“戏痴”却是不可战胜的。裘盛戎先生通过与昔日饰演的剧中人对话,实现了自我慰藉与人格的超越。
触及“文革”之痛的京剧作品可以说几乎没有,此外,将人物置身于不可抗拒的大环境之中,形成以人物内心冲突为主轴的一部大戏,在京剧创作中也开创了先河。剧中的人物、故事,甚至每一句对话都有据可考,使整出戏充满了浓重的岁月感,真实可靠的流水叙事也让人物更加接地气。
裘盛戎先生为戏而生,他的一生可以浓缩为一个字——“戏”。他不善言辞,但却知晓大义,整日沉浸在戏的世界中,远离纷争。他在“文革”中深受迫害,登台演出的机会越来越少,对一个“戏痴”而言,心中的苦痛是难以言喻的。无人诉说,唯有与戏中人对话。四位龙套演员分别饰演《探阴山》包拯、《锁五龙》单雄信、《姚期》姚期和《盗御马》窦尔敦,不但再现了裘派经典唱段,而且通过戏词将裘盛戎难以纾解的痛苦心境展现出来。裘盛戎先生也正是通过这种超越时空的交流,达到了精神的解脱和升华。
1971年10月5日,一代名净、裘派艺术创始人裘盛戎先生走完56岁的生命历程,静静地谢下了他的人生之幕,但他开创的“十净九裘”的局面和塑造的经典艺术形象却是不可磨灭的。新编京剧《裘盛戎》通过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向这位京剧界的巨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在裘盛戎先生诞辰100周年之际,北京京剧院投入大量精力,悉心打造人物传记体剧目,既是创举也是功德。11月26、27日,该剧在长安大戏院正式上演,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