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文
在北京前门一条胡同里,一处四合院中建了好多低矮的平房,顺着曲里拐弯的小巷,走过四五户人家,在最里面的两间房中,记者见到了98岁的王先明。
毕业于黄埔军校,参加过远征军,越南河内受降日军,辽沈战役随部队起义,王先明一身的传奇故事在这个逼仄杂乱的小院里默默无闻了半个多世纪。
抗战胜利70周年,来访的人多了,窄小的房间坐不下,大家就倚在门口,听他讲那一段段风云往事。突然被众人关注,老人脸上看不见惊,也没有喜,湿润的双眼看着窗外,自顾自地说着远征军的悲壮战事。一时记忆停顿,就用雄浑的嗓音高唱《义勇军进行曲》和自己写的抗战歌曲:“有福同享,有祸承担,我与中国共生死,鬼子消灭理应当。”
难忘腾冲战役
“我是湖北松滋县人,从荆州师范考上黄埔军校,毕业后回到县里中学当老师。抗战爆发后,我就投笔从戎,到宜昌考上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主办的战时干部训练团,毕业后分到53军政治部。以后一直跟着53军在东北起义,从没离开过。”王先明对记者说。
1943年春,王先明随53军参加鄂西会战后,从湖南调往云南,加入中国远征军序列,隶属第20集团军,正式成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先后参加了攻克腾冲、龙陵等重大战役。
“我这辈子最忘不了的就是腾冲战役。”王先明说。
53军原来驻防云南弥渡、蒙化地区,日军为了切断当时国际援华物资的唯一通道——滇缅公路,企图攻占昆明,威胁重庆,大军压境。国民党感到这是一个重大危机,所以决定调出主要力量,将日本鬼子歼灭在腾冲。
1944年5月,由53军和54军组成的中国远征军第20集团军,从昆明抢渡怒江,开展滇西反攻作战。此战打了8个月,终于攻克腾冲等地,与滇西远征军第11集团军及中国驻印反攻部队共同打通滇缅公路,在芒友胜利会师。
腾冲是抗日战争以来,我国收复的第一个有日军驻守的县城。第20集团军会战概要对腾冲战役有如下描述:“攻城战役,尺寸必争,处处激战,我敌肉搏,山川震眩,声动江河,势如雷电,尸填街巷,血满城垣。”
在王先明的记忆里,当时战事比这更残酷,他说:“由于日军利用腾冲街巷民房,家家设防、巷巷筑堡,战斗异常惨烈。盟军从地面的参谋团到空中的‘飞虎队都加入了这场战斗。我们历经42天的‘焦土之战,才攻克腾冲城。攻城时,53军是主要力量。整个腾冲战役历时127天,所历大小战斗达40余次,毙敌6000余名,第20集团军共阵亡9168人。我们牺牲的战友都埋在腾冲国殇墓园里,如今,那里成了世界各地的远征军后人祭奠先辈和表达哀思的地方。”
王先明当时也在前线,但他使用的是笔与喇叭攻坚的宣传阵地。他说:“我是53军政治部宣传科长,我们的任务是宣传与社会服务,靠铁皮喇叭喊话、用油印机油印抗战传单,动员将士士气,鼓舞斗志。从干训团出来,我一直搞宣传工作。战时最困难时期,我们就在道路两边岩石上写标语,为抗战出力。”
抗战8年,全程参战
中国远征军缅北、滇西的反攻打通了中国西南国际交通线,将日军赶出中国西南大门,彻底粉碎了日军从西南封锁和进攻中国大后方的企图。在入缅作战时遇到的困难,王先明想起来就会两眼湿润,他说:“我们53军第2次远征缅甸,翻越雨季的高黎贡雪山时,温度只有七八摄氏度,寒风刺骨,我们没几天就吃完了随身携带的口粮。”
中国远征军既无辎重部队,也无卫生部队。在前无粮草后无援兵的情况下,只能吃野菜、竹根充饥。加上疾病流行,王先明的好多战友病死、饿死在深山密林中,永远长眠在异国土地上。即使那样,远征军将士仍冒着雪雨、风寒、雷电,翻越湿滑的悬崖绝壁,穿越了300里的无人区,去反攻腾冲日军。鼓舞他们意志的,是中国远征军第5军第200师师长戴安澜的《战场行》:
兄弟们,向前走!兄弟们,向前走!
五千年历史的责任,已落在我们的肩头。
日本强盗要灭亡我们的国家,奴役我们的民族。
我们不愿做亡国奴,我们不愿做亡国奴。
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只有誓死奋斗!
中国远征军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首次出国作战,从1942年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个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他们经历战斗之惨烈、条件之艰苦、绝境之恐怖、撤退之艰辛、牺牲之巨大都是难以想象的,有20万官兵长眠于红土地和亚热带丛林。这些中华好儿女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抗战8年,王先明几乎全程参战,没有漏掉一场战役,直到去越南受降,接受日军的敬礼认输。
53军入越受降
抗战胜利后,根据《波茨坦公告》,日本投降分两个区域,在越南北纬16度以南,归英国军队接管;越南北纬16度以北,归中国军队接管。中国战区又被分成16个受降区,在越南河内跨国受降,被列为16个受降区的第一个,也是中国唯一的境外受降区。
按照国民政府陆军总部指示,“云南王”(云南省主席)卢汉作为第一受降区最高受降长官,率领国军第一方面军第60、93军,中央军第52、53军和广东的第62军约20万人,由滇越、桂越边界分成4路开进越南,接受日军投降。
“我们53军官兵得知要成为海外接受日本投降的中国军队消息后,大家都激动万分。”回忆70年前的往事,王先明仍历历在目。他说,“我们翻高山穿密林,赶赴越南,中途还歼灭了几股负隅顽抗的日军。当军队进入河内市时,受到当地中越两国人民的夹道欢迎。有些华侨甚至提前两天就在路边等候我们了。看到自己的军队时,他们无不热泪盈眶,纷纷把水果、点心硬塞给我们手中。”
身在异国他乡的华侨备受日军欺凌,当亲眼看见中国军队入越受降,顿时感觉作为战胜国的自豪与荣耀。王先明说:“国家强大,华侨才有地位,才能挺直腰杆。当时河内彩旗招展,鞭炮齐鸣,到处都能听到用汉语高呼的口号声。”
王先明所在的53军军部驻扎在河内市七亩湖畔,接受河内、海防、谅山、北宁、富寿等地的日军投降事宜。
正式的接受日本投降的仪式在河内市“总督府”举行。1945年9月28日上午10时正,卢汉在盟军代表等五六百人见证下,接受了日军驻越北第38军司令官土桥勇逸在投降书上签字。签完以后,土桥勇逸等日军狼狈地退下,随即整个大厅里的人都鼓掌欢呼。当日本代表走出门后,越南群众看见他们的狼狈相,不住地唾骂,甚至投掷石块以泄恨。
王先明说:“我当时在总督府外执行警戒任务,当看到昔日横行霸道的日本人如今‘武士道精神荡然全无,一个个无精打采,目光呆滞地向中国军队官兵行鞠躬礼时,我真正感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战胜日本法西斯的中国军人的无比自豪!也为自己的祖国自豪。”
在河内,王先明天天都能见到胡志明,他非常平易近人,常和中国军人打招呼。53军时任副军长赵国屏的夫人阮青史还是他给介绍的越南人呢,赵国屏结婚,胡志明还送了一支拐杖作为礼品。
中国受降部队接收日本战俘3万余人,其中被列为战犯的土桥勇逸等189名日军将领,被送交中国广州行营,接受国际法庭的审判,其余的战俘和日本侨民一并都被遣返回日本。王先明所在的宣传部门负责编排名单,整理资料。王先明说:“对于人人痛恨的日本兵,我们冒着越南军民、华侨的误解,处处还要保护他们的人身安全。在遣返过程中没有发生一个日本战俘出现意外的情况,显示了中国人以德报怨的气度。”
受降部队还接收了各种轻重武器4万余件、野战炮800余门、飞机10架、弹药30余万发,以及日本侨民在越南经营的一切商行、公司、工厂、学校、地方机关和日军占领的一切公私财产,这些物资都交给了越南人民。主要送给了当时的越南共产党胡志明所部,中国人也一概不要,表现了一个大国风范。
希望永世和平
抗战胜利后,王先明随53军从越南河内撤回广州,后来乘军舰到葫芦岛,与解放军抢占东北。辽沈战役时,53军长周福成率部在沈阳起义,接受解放军改编。王先明说:“那年我30岁整,中校军衔,从此脱离国民党。1949年,我参加北京和平解放。因为我老伴儿是北京人,所以就离开部队,留在了北京。一开始做了点小买卖,公私合营后,就到北京电镀厂上班,直到退休。”
如今,王先明的老战友已经不多了,只有老军长赵国屏的子女还常和他联系。王先明说:“我以前是民革成员,‘反右时被迫离开,后来再也没有给我恢复。现在抗战老兵志愿者和黄埔同学会的人都来看过我,我住的社区领导也非常关心我,常常过来嘘寒问暖。”
王先明爱唱歌,没事就唱《义勇军进行曲》《打东洋》等抗日歌曲;要么就用笔书写当年抗战时的宣传语:有福同享,有祸承担,我与中国共生死,鬼子消灭理应当。在这些慷慨激昂的词句中,回想起那难忘的战争岁月,回想起牺牲的战友。
“我希望永世和平,不要战争,过太平日子。”王先明对记者说,“前两天我写了4句诗:美丽家园万世昌,茉莉花开满园香,圣贤书读千万卷,温良恭俭让是纲。孩子都把它们放在手机上给人看。今天的生活多好啊,你看我上午看《参考消息》,下午看《北京晚报》,其他时间还可以养养花、养养小兔子什么的,晚上还看看电视,了解国内国外新闻。”
让王先明感到欣慰的是,国家没有忘记这些曾经浴血奋战的抗战老兵,人民没有忘记这些抵御外侮、捍卫民族尊严的人。崔永元来录他的抗战口述史,北京电视台也来录他的家事。
王先明激动地说:“70年后的今天,回想起当年在越南河内亲历日本投降那些难忘的日子时,我倍感自豪!我为自己是一个中国人自豪,更为自己是一名经过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鬼子,把日寇赶出中国领土的中国军人、老战士而自豪。虽然我今年97岁,但我不服老,我还要亲自参加在北京举行的大阅兵,再体会一次70年前在越南河内接受日本投降的自豪。我还要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亲自登上台湾岛,完成已经牺牲的黄埔同仁、战友期盼祖国统一的遗愿。”
为此,王先明还专门赋诗一首,表达自己的心境:
浴血奋战八年庆胜利,
身体硬朗百岁没问题。
珍惜如今盛世人心齐,
致力联络两岸盼统一。
(编辑·麻雯)
mawen214@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