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杨
摘 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职能也面临着转型的挑战。因此,系统研究和探讨如何加强和改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建设;基层党组织;农村
中图分类号:D267.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90X(2015)27--02
1 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与作用
1.1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
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农村基层党组织应适应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证[1]。
1.2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导者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总把手,需要进一步明确和调整自身职责和职能,努力做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主导者;要发动农村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积极投身新型城镇化建设,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情,共同建设新农村。
1.3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执行者
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执行者,要把它的领导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体现到城镇化建设的具体实践中,领导和组织广大农村党员摆脱自由、散漫的个体状态,形成强大合力,使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都有条不紊地展开[2]。
2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现状与挑战
2.1 服务意识淡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价值观趋于多样化、复杂化。其中,许多党员的价值观也发生了转变,呈现出不符合党员先进性标准的几个趋势。
2.1.1 党员理想信念不够坚定,思想入党标准有所放松
有的农村党员政治信念开始退化、迷失,导致其个人信仰出现滑坡。这不仅影响了党员对组织的感情,也极大削弱了党组织在青年队伍中的吸引力。
2.1.2 党员的党风不正、党纪不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农村基层党组织对党员的管理方法、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党员队伍缺乏有效建设,这些状况使整个党组织形象打了折扣,不利于党群关系和谐[3]。
2.2 服务能力不足
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可以理解为党组织维护好群众根本利益的能力。党员服务能力主要体现在党员知识水平、视野广度等能否符合带领群众发展、为民排忧解难的需要等方面[4]。现阶段,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水平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党组织还是党员,均遇到了服务能力不足的瓶颈问题,急需进一步提高服务能力。
2.3 权责配置与制度建设不完善
在实行村民自治之后,一些地方出现了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地位被削弱甚至有些地方被村委会所取代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职权不清”“资源”减少和历史遗留问题等,造成村“两委”工作不够顺畅。
3 加强和改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基层党组织作用建设对策
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历史进程,农村基层党组织能否发挥作用,不仅关系到党在农村各项工作的成败,更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关键。
3.1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思想建设
目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工农之间等方面存在很大差距,突出表现在农村相对落后,农民收入相对较低,这种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新形势下,在农村加强思想建设应从以下几方着手。
3.1.1 增强党组织的服务意识
首先,基层党组织要发挥好桥梁作用,既为上级了解民情提供真实情况参考,又满足群众需求[5]。其次,基层党组织要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要保障党员的选举权与被选举权,保障他们的知情权,保障党员党内监督的权利。
3.1.2 增强党员的服务意识
首先,要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素养,不断增强工作责任心。其次,用服务的思想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政治素质。 最后,党员要情系群众,把为群众排忧解难当成一种工作任务,一种价值取向,一种政治责任。
3.2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建设
农村基层党组织既是党和国家的代理人又是农民的代理人,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必须把农村党员队伍建设放在首位,切实把党员队伍培养成为促进农村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主力军,以适应推进农村改革,实现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目标。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3.2.1 选优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
侧重选拔那些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和能够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农村人才,作为党组织的带头人,从而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3.2.2 坚持以党员为本
党组织内部团结和谐是党组织高效运行的重要保证。要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采取多种措施关爱党员,切实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不断提升党组织的感召力和凝聚力。
3.2.3 积极探索和完善农村党组织的设置模式
面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农村基层党组织设置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只有适时调整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才能充分发挥农村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3.3 完善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建设
江泽民同志曾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要从根本上扭转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的情况,就要深入调研,摸清底数,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建立健全基层组织建设的制度和机制。
3.3.1 加强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推动农村文明发展
创新农村党员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探索实行新的农村社区制度和村长、镇长直选制度,通过试点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健全,促进农村政治文明的发展。
3.3.2 加强农村管理体制改革,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
通过调整和改革农村的社会事务管理制度,整合各方力量,带动农村治理的发展。要畅通农村社情民意的表达渠道,建立健全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机制,妥善化解农村社会的矛盾,保持农村安定有序。
3.3.3 无职普通党员的资源利用制度化
从人力资源开发的角度,对党员进行多层次的培养和开发,按照农村的实际情况分组设置党员岗位,争取使每位农村党员在不同的岗位上各自发挥重要的作用,增强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归属感,使社会主义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实践稳步推进。
参考文献
[1]安虎森,皮亚彬.半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研究[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3(3):5-10.
[2]刘士林.关于我国城镇化问题的若干思考[J].学术界,2013(3):5-13.
[3]杨昌鹏.贵州城镇化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4]刘勇.中国城镇化发展历程和未来战略构想[J].改革,2012(9):18-30.
[5]陈波平.从生态足迹看城镇化[J].中国改革,2013(7):91-92.
(责任编辑:赵中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