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陈 伟
搏风斗浪弄潮时
——记上海海宝特种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沈维新
文/ 陈 伟
三十多年的商海搏浪,他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认准了的事,说干就干,不干则已,干则必成。在他心血的浇灌下,如今,他创办的苏中集团已成为一家以经营家具、建材、装饰材料、摩托车、汽车、五金、物流、矿业开发、房地产开发和铅酸蓄电池生产为主的跨行业综合经营的大型企业。现有下属企业50余家,从业人员20000多人,拥有固定资产近50亿元。
他就是沈维新,今年53岁,香港苏中集团创始人、上海海宝特种电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1980年,高中毕业的沈维新进入泰兴一家国有企业从事供销工作,负责到全国各地采购。当时地区差异、信息差异比较大,资源丰富的地方产品卖不出去,资源短缺的地方买不到货,供销人员实际上是起到了穿线搭桥的作用。初出茅庐的沈维新善于聚合资源的天分初露端倪,当时泰兴沿江一带40%的钢材、煤炭、木材基本都是由他采购调集而来。
尽管如此,现况发人深思。改革开放初期,小农经济意识还比较浓厚,国有企业在机制、思维上都有颇多限制,难以大展身手的沈维新迫切需要寻找一个新的舞台。如何打破计划经济的藩篱,沈维新的想法也越来越清晰:做一点能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事,改变中国市场,让老百姓富起来。前人的经历与教训告诉他,要实现这么一个理想,不变革、不创新、肯定不行。于是在1988年,沈维新毅然放弃了国有企业的岗位,投身建材行业。
“在商品经济时代,靠一个人的力量是难以把生意做大的,必须把共同富裕的理念、思维灌输给当地百姓,大家共同发展。”沈维新认定了这一理念,着手在泰兴建立建材家具市场,并迅速聚集了一批怀揣致富梦想和少量资金的小业主,引导他们共同经营。
沈维新旗下的商品交易市场以业界鲜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几乎每年都建成四五个经营实体。三十年日升月落,尘事更迭,几十家市场却没有一家没落倒闭,反而与更多的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了牢不可破的战略联盟。从创业到从泰兴走出来,沈维新整整用了12年。2002年,苏中集团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
沈维新所以能把企业做大做强,这与他的商业敏感分不开,他总能敏锐地发现适合他的商机。
随着时代变迁,电动车成为老百姓最喜爱的代步工具。由于其低价、便捷、无污染的优势,在中低收入人群中早已深入人心。据权威资料,目前我国电动自行车的市场保有量约2亿辆,每年新增约3500万辆。预测2015年铅蓄电动车电池销售量将达4.6亿只,每年总销售额将达460亿元。老百姓的需求就是民生,老百姓的喜爱就是市场。由此,作为电动自行车核心配件的电池市场前景应当被看好。
沈维新经过一番认真考虑,对比了美国汇森、台湾统一、日本松下、风帆、天能、超威等知名企业和一批国内中小企业后,发现国内绝大多数企业装备水平很低、环保意识薄弱、规模很小甚至是手工作坊式生产。他敏锐地作出判断,这种局面最多三五年,必将爆发大整治、大变革、大提高。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沈维新下定决心实行战略转移,集中力量向蓄电池新能源行业进军。他要做一个与众不同新能源的电池企业上市公司,给集团所有员工另辟一条生存之道,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好产品。他从贸易、房地产、交易市场等领域向全新的工业制造业转向,应当说是白手起家、从零开始。从设定这个项目开始,沈维新就以上市公司的标准、世界500强的理念来投资、经营,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成一个“百年企业”,这也是为国家、为民族转型升级、创新,打造真正的中国制造。
2006年,沈维新带着团队开始做苏中电池,并在既定的理念下坚持做高品质。2011年,国家组织开展了业内称之为“环保风暴”的涉重行业专项整治行动,大量企业被责令关闭、搬迁或停产整顿,苏中电池先后两次经受环保部门和华东督查中心的实地检查,均一次性通过并获好评,江苏省500多家涉铅企业经整治后在网上第一批公布能继续正常生产的仅36家,苏中电池位列其中。2012年,国家推动涉重企业环保核查,国家工信部公布了新的准入条件,全国上报的第一批生产电池的企业,通过核查并正式公布的只有10家,苏中电池是其中之一。2013年,十家企业中第一批通过新准入条件审核验收的企业只有6家,苏中电池又是其中之一。近年来,由香港苏中集团收购的海宝电池已被国家环保部、工信部吸纳为制定相关标准和政策的征询单位之一。截至2015年底,未通过环保核查和准入审核的企业,将作为落后产能予以淘汰。也就是说,当其他众多企业还在为核查验收而苦恼甚至煎熬时,海宝电池却可以一心一意上产量、求发展。
海宝的员工来自全国各地,分散在五湖四海,每个员工的背后都有一个家庭,众多的家庭构成了一个不小的社会层面。“企业的良性健康发展全靠员工,员工收入稳定,心情舒畅,就可以很好地维系一个家庭,进而就维系了一个社会的和谐安定。”在沈维新看来,这是当今的企业和企业家们都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必须具有的胸怀,海宝电池也不例外。
如今,员工早已把海宝当成了自己的家,有些外地员工已在本地定居,普通员工购买私家轿车已达几百辆,他们对海宝已经难以割舍了。“如果是因为我们经营不善让企业倒闭,让几千个员工流离失所另谋出路,甚至到政府上访讨要工钱,让数千个家庭断了生计。这是我和我的团队从来都不敢设想的场景。”如此强烈的责任感给了沈维新巨大的压力,而且随着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职工收入越来越高而与日俱增。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就是他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企业做得更强、让海宝走得更远。
从做专业市场到转型制造业做电池,沈维新始终坚持“消费者利益永远第一”,数十年从未改变。
当年做市场之所以发展异常迅猛,一是先行赔付。选择质量过硬的品牌,商户进场时先交质量保证金,而不是先交房租。移场还要再交保证金,一年后没有人投诉才会退还。合同约定如果消费者投诉产品,如一周内不能及时解决,苏中市场实行先行赔付。二是杜绝假货。消费者在苏中集团的任何卖场发现假冒伪劣产品都可以举报,一经查实对经营户罚款1万,其中2000元发给举报人作为奖励,8000元发给没有弄虚作假的商户。因为假货影响了商场信誉,损害的是大家的利益。三是比价退差。同质量、同品牌、同型号商品如果价格高于任何一家市场,苏中市场三倍返还差价。四是服务到位。100公里内免费送货、安装、调试。如此用心经营,把消费者的需求全部落地。
从市场流通领域转入制造业后,用心服务已成为沈维新的核心理念。在他看来,制造业是最艰苦的,责任也更为重大,这个转型跟他的个性、信仰紧密相连。他不断地思考:制造业的精髓是什么?做产品的意义、目的在哪里?产品为谁而做?那么多产品,为什么要买我的?做产品不能盲目地做大,要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做人们真正需要的产品。生产消费者需要的产品,才有生命力。从工艺配方到原材料采购,从精细化管理到产品检验,海宝电池以严格的流程、规范和标准,确保了产品的质量。与其他品牌相比,海宝电池因退货率、返修率最低而深受青睐,也验证了用沈维新这样的思维方式去做产品,产品才能在老百姓心中真正生根开花。
沈维新还坚持认为,合作伙伴的利益大于自己企业的利益,要在保障合作伙伴利益上自觉承担责任。“只想自己不想别人肯定干不好,没人跟随你。要别人跟随你,就要处理好利润分配。”这是沈维新的切身体会。在电池生产销售中,要保障合作伙伴也即经销商的利益,除了价格、供货、三包服务等因素以外,最重要的还是确保产品品质过硬。在所有铅酸蓄电池中,动力型电池是最难做的。在技术、工艺上,海宝电池与知名院所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研发、攻关,使生产过程中关键点的技术参数和工艺控制始终处于高端水平;在生产设备方面,引进并使用精密的自动控制系统、机电一体化连续生产系统,以保证和提高过程产品的一致性。坚持产品创新和品质升级,使产品比一般企业容量高、使用寿命长、耐高低温性能好。在沈维新的认知中,“如果是因为我们自己经营不善而导致企业倒闭,致使数百上千个代理商三包电池拿不到,货款要不到,前期投资打水漂,蒙受巨大经济损失,对于制造企业来讲,这是最大的耻辱、最大的罪过、最大的不负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