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浙江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十条建议

2015-10-26 21:43潘毅刚
浙江经济 2015年19期
关键词:消费

潘毅刚

促进浙江消费需求持续扩大的十条建议

潘毅刚

·前瞻“十三五”·

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市场投资着力的起点。经济稳,消费繁荣;消费稳,则经济稳定。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是稳定经济、促进投资的关键举措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从趋势来看投资的关键性支撑作用边际效用趋减,受汇率、价格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内出口增长提升难度较大,稳定经济增长的重任就落在保持消费持续增长上来了。

从历史经验来看,无论是经济周期的调整,还是结构调整转换,消费增长的稳定性是远大于投资和出口,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贡献也远大于投资。据笔者早期对浙江三大需求与经济增长贡献的测算,在1986-2006年间,浙江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每增长10%,则浙江GDP年均增长率将提高1.64个百分点,而消费则拉动GDP提高5.9个百分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要明显小于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近三年,由于投资增速的明显下滑,消费的GDP增长贡献度虽有所降低,但依然是经济增速“稳定之锚”,2014年浙江消费对GDP增长贡献率仍达到50.2%。

不过,我们也应看到,很长一个时期浙江消费增长保持了两位数以上的持续较快增长态势。但是,近年来却出现了波动态势,增幅明显减小。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已从2011年17.4%逐年下降到2014年的11.7%。2015年1-8月,仅比去年同期增长7.9%,增幅比1-7月提高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只有8.2%

分析消费增长回落主要有五大原因:一是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企业利润不佳,政府、企业和居民收入增长放缓。二是房地产和权益市场的资产泡沫挤出,居民财富有所缩水,影响居民消费支出意愿。三是消费结构不断提升,汽车、住房等大宗商品性消费趋于饱和,消费增长更多地体现为服务性消费。四是消费方式改变,网络消费异军突起,一部分消费从线下转到线上,也并不完全反映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指标中。五是消费环境仍待改善,消费品质量和服务难以满足消费者需求,部分消费外流或难以得到满足,影响消费意愿。

要看到,消费是经济循环的终点,也是市场投资着力的起点。消费增长与GDP增速无论是上台阶还是下台阶都基本同步,且互为因果关系,互相作用。经济稳,消费繁荣;消费稳,则经济稳定。因此,持续扩大消费需求是稳定经济、促进投资的关键举措。结合当前形势,提出十点建议。

(一)正确把握当前消费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当前消费发展有五大新特点:一是从空间看,城乡区域消费市场差距巨大,农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较大潜力,市场投资和增长空间巨大,从农村网购高涨和股权投资的投向可以得到验证,这也与我们认为城市是消费增长的主力,有所出入。需避免的误区是,当前农村市场并不是只有潜在需求,而没有消费能力。相反,浙江的农村较为富裕,购买力非常强大,关键是如何引导和保障。二是从内容看,从排浪式的大众商品消费向个性化、虚拟化、服务化的健康、精神层面的发展型、服务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三是从方式看,移动互联网的广泛运用,使得消费方式更多地以场景消费、线上消费、线下体验的方式实现,大型卖场、商贸综合体等传统消费业态面临严峻挑战,数据消费成为新时期的突出亮点。四是从动力看,消费增长的根本动力不仅取决于消费者的持久性收入预期,也很大程度上来自于生产者对消费的引领。萨依定律所说的供给自动产生需求失效。从苹果手机、小米等电子产品消费趋势来看,消费需求的产生对生产者提供消费品的品质、性能提出了更大的要求。并不是所有供给都能扩大消费,有效供给才是消费推动的重要动力,否则就是过剩产能。五是从分工看,政府和中介组织在促进消费中的作用更加突出,如何发挥政府有为之手促进收入分配、消费环境、信用构建乃至消费规则的公平性,加强民生、教育和人力资源培育的支出有效性,与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一样重要。

(二)把持续扩大消费增长作为中长期战略。不要把扩大消费增长作为短期稳定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也不应希望短期快速拉升消费需求。促进消费的中长期战略顶层设计的重点不是追逐消费热点,而是落脚到强化法治化的制度供给,进一步系统性界定好政府、企业、市场、消费者、中介组织、新闻媒体等在促进消费中的权、责、利关系,把制度设计的关注点放在升级产业结构、促进健康卫生、人力资本消费、养老服务、跨境消费、服务消费等与产业结构、人口结构、社会结构、收入结构变化紧密相关的重点领域,充分发挥制度和政策优化消费环境、有效监督和调节的作用。

(三)推动全体居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浙江消费发展历程表明,没有“藏富于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不可能有持续扩大的消费需求。建议要进一步改变财富向政府集中、向资本集中、向垄断行业集中的不公平合理的分配结构,通过进一步减税、减费和提高劳动所得、提高社保水平扩大居民收入,提高消费倾向。在“四个翻一番”基础上,实施新一轮浙江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精准托低,加大对困难群体和落后地区人群的转移支付,实施精准扶贫计划。加快扩中,加快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行业间工资水平差距,推行职工持股计划,加快培育壮大中产阶层。以创业带动就业,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尊重企业家精神,加大对创业创新的支持力度,搭建多层次的创业创新平台和载体,建设各类孵化器、加速器和众创空间,并进一步提高劳动和财产性所得。适度限高,在清理垄断企业、灰色收入等不合理收入来源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探索落实中央财税体制改革,削减征税项目、降低征税水平,着力解决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承担过高非税费用成本的问题,加快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税率结构和征税环节,适时出台遗产税制度,鼓励高收入人群投入慈善事业发展,用合理的制度设计,调节高净值收入人群与低收入人群的收入差距扩大。

(四)提高社保资金统筹效率和增值效益。浙江是经济发达省份,社保水平也有必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匹配,这也是提高居民消费倾向和支撑创业创新创富的重要保障。要不断提高社保资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加大财政对社保投入的支出。发挥国有资产的公益性作用,建立常态化的垄断行业和国有企业收租分红机制。探索利用国有企业利润增长做大做实社保基金的联动发展体制,并寻找妥善投资途径,不断提高可持续的社会保障水平。

(五)促进区域性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创业创新发展环境。资本市场一头连着收入,关系消费,一头连着投资,关系未来,是促进消费繁荣,鼓励有效投资的重要载体。要加快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进一步构建完善监管体系,规范市场,提升公平性,用好资本市场的企业定价、放大投入和投资未来的作用,让资本市场不再是政策市,成为创新市,实体市,有效支持知识创富、智力创富、实业创富。

(六)多措并举积极稳定住房消费。目前来看,短期能替代住房及其衍生产品消费的大体量替代热点尚未出现。建议要保持住房消费政策的连续性、持续性,在控风险、挤泡沫的同时,要通过货币政策、信贷政策、财税政策等政策的设计,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健康发展。一是加快构建政策性住房消费金融体系。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住宅政策性金融机构,目前在开发环节已有国家开发银行介入,但在住房消费金融环节,尚未破题。要进一步探索创新住房消费金融体制机制,为广大住房消费提供低成本、长期性的金融支持,缓解商业性金融支持不足问题,降低整个住房金融体系风险。二是要进一步建立完善“宜租则租、宜买则买”的住房保障供应体系,逐步取消住房保障的户籍限制,鼓励农业转移人口的城市化,加大大中城市住房保障力度,让广大居民能够实现安居乐业。三是加快房地产税立法并加快改革。逐步降低城镇住房建设和交易环节税负水平,提高住房存量资源的流动性,进一步释放潜在的购房需求,并使房产税最终全面覆盖存量房和新增住房。

(七)改善农村居民和农产品消费设施和流通环境。一是进一步加大供水、供电、交通、通讯等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在推进小城市培育试点镇和中心镇建设中要做好商贸流通方面的规划,用足用好国家各种惠农政策,为各种家电汽车和日用消费品进入农村消费市场创造良好条件和氛围。二是打造电子商务加连锁超市的农村电子商务新模式。农村连锁店通过网络平台与总部实现开放式商品、服务管理,拓展农村连锁超市业务、服务领域,逐步形成乡、镇、村多级三农服务站。三是大力推行品牌化经营。加快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强化证后监管。加强农业领域“电商换市”。支持绿色农产品开展直供直销,积极推进绿色农业品牌产品专销柜、放心店和专业市场建设,增强市场服务功能。四是引导、鼓励流通企业向农村延伸网点,加强农村消费市场建设。加强农产品产地预冷、加工配送、冷藏冷冻、检验检测和安全监控等设施建设,加大农产品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加快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的冷链物流体系。

(八)强化服务供给积极培育新型消费热点。未来服务性消费将是消费需求增长空间最大的领域。但当前来看,我国服务性消费的需求旺盛,供给能力却不足。建议既要大力发展消费信贷,出台鼓励政策,促进新型电子产品、智能家电、节能环保汽车、环保家居建材等绿色循环商品的消费,又要适应居民消费习惯的转变,加大教育、文化、健康养老、旅游等基础设施投入,健全和完善休假制度,为培育新的服务性消费热点提供设施和制度支撑。在贯彻执行国务院已出台的相关政策基础上,重点围绕信息服务、文化娱乐、旅游休闲、体育健康服务、养老与家庭服务、教育服务等潜在需求巨大的消费热点,改革创新破除体制性机制性障碍,引进和培育高水平的服务企业,强化服务供给保障,鼓励“跨境消费”和“跨区域消费”回流。要进一步提高服务业从业者素质,加强专业化和规范化培训,提高服务消费水平,加强服务行业资质认证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服务环境建设,保障居民愿意消费、放心消费和持续消费。

(九)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在促进消费中的关键作用。一是加强消费相关的统计管理工作,特别是加强网络消费和服务性统计,将各类型的消费活动纳入统计,辅助政策决策。二是推行严格的商品消费和服务性消费质量监督管理,鼓励商品经营企业采用规范管理,健全企业进货查验、购销台账等制度,保证商品源头质量,依法严查商品质量问题。三是适应网络消费发展趋势,积极推动全省一体的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提高电商平台的准入标准,加强对网商的管理;出台相关网络诚信的法律法规。四是发挥中介组织在知识产权保护、消费维权、标准制定等方面的公平调节作用,强化消费领域的法治保障和支撑,减少供给和消费的严重信息不对称,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

(十)进一步优化中央、省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结构,保障地方民生和公益类消费政府性支出稳定增长。政府性消费支出占最终消费比重不低,当下沿海省市政府财力增长70%以上都是用于民生支出。建议加快探索既有利于中央和省级政府层面统筹,也有利于地方又好又快发展的财税分配机制,规范垂直管理部门和地方政府的关系,增强地方政府民生和公共服务支出财力保障,有效保障地方民生改善、技术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刚性支出,实现地方政府权责利的对等,提高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能力。同时,也要推动各地发挥政府的市场引导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公私合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加大对科技、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卫生、决策咨询等领域的投入力度。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猜你喜欢
消费
绿色消费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设计是消费,也不是消费!
40年消费流变
消费降级了吗?
“新青年消费”,你中了几条
消费舆情
新消费ABC
消费数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