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维铮
(福州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福州350001)
江田水库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市江田镇南洋山麓,距长乐市区约30 km。流域内灌木丛生,植被覆盖率高,水土保持条件较好。流域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侯区,雨量充沛,条件优越。水库以灌溉、饮水为主,受益区包括江田镇及3个村,灌溉面积133.33 hm2。
所在河流为南洋溪,水库坝址以上集雨面积5 km2,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供水等综合利用的小(1)型水库。
水库于1971年动工兴建,坝型为砌石单曲拱坝,由于种种原因分2 期实施,Ⅰ期工程于1973年基本完成,1975年12月竣工,水库总库容92 万m3,溢流段总长41.7 m,右岸基础座落在强风化岩基上,但出露高程很低,设计重力墩连接。
随着江田地区工农业生产的发展,该地区需水量日增,库容已不能满足用水需求,建设单位着手进行Ⅱ期工程续建。
经多方案比较,Ⅱ期工程坝体加高5 m较合适,坝顶高程99.46 m,最大坝高18.46 m,总库容为170 万m3,比现状增加78 万m3。
因左岸基础出露高程以及基岩等高线与坝轴线交角太小,采用部分重力墩;右岸在原重力墩基础上继续加高,可满足要求。大坝平面布置图详见图1。
图1 江田水库大坝平面布置图
工程地质情况包括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2部分。
2.1.1 地形地貌
坝址位于江田镇,为低山丘陵地貌,坝址处河床较窄,河谷呈不对称“V”字型,两岸山体雄厚,植被茂盛,但山坡较陡,坡度左岸约35 ~50°,右岸约25 ~40°,两岸可见基岩出露。
2.1.2 地质构造
场地内地层简单,区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燕山期(J3)花岗岩。第四系地层主要为坡残积和冲洪积堆积,坡残积层主要分布于山坡上,厚度0.5 ~2 m,冲洪积层主要分布于河床及冲沟口,为砂砾卵石,厚度1 ~4 m。第四系地层不整合覆盖于花岗岩之上。
工程续建时先对坝体加固灌浆。在新旧接触面进行锚筋钻孔(深约1m)时,发现坝体空腹现象较严重,浆砌胶结材料大多采用黏土混合草木灰砌石,且在溢流坝外可见漏浆痕迹,据此可以判断原工程存在较严重的质量问题[1]。
经参与建设的村民了解,由于当时管理体制,有的建设者为节省劳力,将草木灰代替水泥从山下挑到山上水库工地,工程存在隐患。坝体加高后将危及大坝安全,须先灌浆加固才能加高。
但砌体透水性强,不易灌浆,浓浆不能透过,压力不能太大,否则会发生抬动[2]。最佳的浆比为2:1。砌体中混凝土极为疏松,部分混凝土圆柱状芯样中存在严重的骨料分离现象,芯样表面粗糙,普遍存在气孔,砌筑不够饱满,局部只有砂浆,无骨料。条石间混凝土多为碎块状。
此外,在局部地方发现粗骨料堆填,在钻孔过程中发生坍塌、卡孔现象;甚至个别孔中发现孔洞及回填土。
1)在桩号0 +010-0 +021 及0 +053 以右至山体,发现全风化岩(花岗岩全部风化后经地质挤压成为石英砂的密集物),此种为花岗岩全风化物,呈棕白色石英砂状,基本不含黏粒,密实,钻具不能压入,但搅动后会散掉,水冲不下去[3]。透水性、抗渗性不定。
因未挖槽处理,砌体与风化接触面薄弱。在灌浆过程发现在1.5 m渗径、0.2 MPa压力下很易向上游击穿。多次发现,即使浓浆也无法止漏。后在低压力(0.08 MPa)、较浓的浆比(0.6∶1)才堵住。
2)其他出露的岩基较好,基本上是微风化花岗岩,呈肉红色夹白色点状斑晶,碎块状,质硬脆。
从灌前压水试验来看,孔距为4 m(溢流坝段),5 m(非溢流坝段)时,吸水率普遍属极强透水;经加密(实为Ⅱ序孔),吸水率明显降低。
溢流坝段从Ⅰ序平均q =76.7 Lu降到Ⅱ序平均q =28 Lu,经过检查孔又降为平均q =9.7 Lu。水泥单耗也从Ⅰ序83.1 kg/m降到Ⅱ序47.3 kg/m。经过检查孔又降为33.5 kg/m。
非溢流坝段从Ⅰ序平均q =70.4 Lu降到Ⅱ序平均q = 33.6 Lu,经过检查孔又降为平均 q=14.3 Lu。
水泥单耗Ⅰ序与Ⅱ序相差不大,但在检查孔又降为23.2 kg/m。
1)坝体采用水泥补强灌浆。①钻孔孔径,取样孔采用Φ75,其余采用Φ56;②应钻进基岩0.5 m,但若遇到砌体是在全风化基础上时,应钻进2.0 m;③灌浆进程若遇孔洞等,应采取适当措施及时处理。
2)左岸山体采用风钻布孔,孔深4 ~6 m,孔距2 m,排距1.5 m,用水泥灌浆,浆比≥4∶1。
3)右岸山体与黏土心墙之间开挖宽1.5 m ×深1 m以上的结合槽。,开挖至要求后回填C20 混凝土(埋石率25%)。
1)由于砌体与岩基石质一样,或有特大的岩石在岩基,难以界定砌体与岩基的接触面,个别孔未打到岩基。
同时因设计揭示的情况与实际岩石有出入,造成钻孔灌浆未能分清段长,会影响灌浆效果。
2)左岸坝体较好,基本达到要求,可不作处理。右岸按5m 的孔距,梅花型布置,无法达到设计要求,经过打Ⅱ序孔(加密)之后,质量有所改善。这时所布孔位呈方块状,因此把检查孔布在方块之中,仍未达到要求。便在方块之中再补一排,这样右岸相当于布置三排,实践证明这样的布置较好。
3)溢流坝段,经过处理有所改善。在高程87m以上,平均q <10Lu,质量好于下段,建议在坝后平台进行钻孔,进行水泥灌浆。以典型剖面上可以看出,在溢流坝的高程87 m以下,再加钻一排,孔深7 m左右,顶角10°倾向上游。
4)坝后表面仍有个别漏水,估计钻孔未触及到有关裂隙,须进行处理,可采用凿孔,埋管进行灌浆。
1)因存在全风化基础,特别在拱坝的溢流坝段,建议在计算拱坝的承载力过程中,考虑基础的抗压、抗剪、抗渗情况,特别是抗渗情况。
2)在Ⅱ期施工过程中,只对坝体进行补强灌浆,未对基础进行固结和帷幕灌浆。坝体基本达到设计要求。右岸山体与砌体之间发现强风化花岗石,须 处理以防止绕坝渗漏等问题。
表1 灌浆成果统计表
1)本坝体在补强灌浆前,砌石间砂浆(或混凝土)质量低劣,结构疏松,密实性差,且在溢流段支撑部分设置干砌石,对全拱段整体性有重大不利影响。所幸原坝前防渗混凝土质量甚好,抗渗性强,尚未形成坝体重大渗漏。本次扩建前进行一次全面的补强灌浆是十分必要的。
通过本次灌浆,增强了坝体的密实性。主体部分压水试验检查及加密后,已使q <10 Lu,可作为密实性参考数据。
2)坝基溢流段有宽度10 m,非溢流段有20 m,深度下限不明的全风化层,混凝土垫层未形成整体且厚度仅5 ~10 cm,这在坝基与基岩接触面上形成薄弱环节。
虽然本次钻进对此类全风化岩体的承载力、抗剪性能及抗渗性未能界定,但可判断其物理力学性能强于土类。
3)在高程87 m平台,对干砌区施灌时,采用孔口敞开自流式注浆,人工孔口掺砂,砂料随浆液流入孔内的方法。
此种方法是依靠进孔浆液形成的浆与砂料混合,加砂过程不能太快,最好是随浆管出口射流带入砂料,灌注中一般不发生干料堵孔情况。如被堵塞,以3/4 水管插入孔内略加疏通即能恢复灌注。所注入掺砂浆液已发现可扩散至相邻孔。
4)本次灌浆不断调整分段及灌浆参数,取得较明显的效果,至于未能将吸水率降至5 Lu以下,在于孔距难以满足必要的要求。经过灌浆后,回访多次,工程运行正常。
1)灌浆仍是种较好的处理坝体渗漏的方法。特别是对于早期建设的小型水库,由于缺失必要的地质资料。
在灌浆过程中,特别是灌前压力的确定,有利于检查坝体的工程质量,及早发现坝体情况。在灌浆后,也能分析灌浆效果。
2)前期地质工作很重要。建议做好地质勘察工作,以利于工程设计、施工,保证工程质量。
[1]刘大力. 灵芝湖水库坝基处理工程帷幕灌浆施工[J]. 黑龙江水利科技,2008,36(05):178.
[2]黄育华,卢宾. 余庆桥水库高压喷射灌浆防渗处理工程的施工[J]. 西部探矿工程,2005(S1):287-288.
[3]曹兴山,陈志猛,陈厚军. 帷幕灌浆在坝基防渗处理中的应用—以新疆乌什水水库为例[J].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01):104-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