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雪莲
(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效果的临床观察
刘雪莲
(大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吉林 大安 131300)
喜炎平;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为鼻腔至咽喉部的感染,是一种儿科常见疾病[1]。引起感染的病原体多数为病毒,少数为细菌。以流清鼻涕、鼻塞、咽部疼痛、发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临床实践中,常选用利巴韦林这种药物,但疗效不甚满意。为探索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安全有效的药物,笔者采用中成药喜炎平注射液治疗50例患者,并与利巴韦林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前者治疗患儿疗效满意,改善症状较快,安全性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以笔者最近治疗的1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患儿77例,女患儿63例;年龄1~10岁,平均(3.5± 1.5)岁;86例患儿发热3 d内入院就诊,其余3 d后就诊。所有患儿均符合上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均伴有咽痛、流涕、咳嗽、鼻塞等症状,除外合并心肌炎、脑炎和泌尿系统感染等并发症的患儿。按照随机化原则将患儿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5例,两组患儿的性别构成、平均年龄和入院就诊时间比例等影响因素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按照100 mg/kg体质量剂量利巴韦林注射液加入到100~200 mL 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研究组患者按照5 mg/kg体质量的剂量喜炎平注射液加入到100~200 mL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天。两组患儿治疗3~5 d,并观察治疗效果。
1.3观察项目:观察两组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的时间,按疗效判定标准分别统计两组患儿各等级的人数。
1.4疗效判定标准[2]:治疗完成后,按以下标准将疗效分为3个等级。①显效: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均消失;②有效:患儿体温明显下降但未降至正常值范围内,临床症状明显减轻;③无效:患儿体温未明显下降,临床症状未明显好转甚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有效)/观察例数×100%。
1.5统计方法:两组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的平均时间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采用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分别比较两组患儿疗效和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2.1两组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时间的比较:经观察计算两组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的平均时间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时间(d)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的平均时间之间的差异均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咳嗽t=17.10,咽痛t=10.04,发热t=15.87,P均<0.01),治疗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2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治疗结束后,按照疗效判定标准,治疗组65例患者中,显效43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0.77%;对照组65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24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6.92%,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疗效的比较
假设检验表明,两组疗效之间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Zc=3.08,P<0.01),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总有效率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0,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
上呼吸道感染是小儿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各种病原体通过鼻咽喉侵犯引起上呼吸道炎症,具有非常广泛的传播途径。小儿呼吸道的特点决定了易引起感染。临床实践表明,导致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很少部分为细菌。感染后出现发热、咳嗽、头痛、咽痛、鼻塞、流涕等症状。由于小儿自身免疫能力不健全,机体抵抗力相对较弱,发生高热时,或导致惊厥甚至其他并发症。临床治疗常选用抗菌药物,但是在未合并细菌感染前应用该类药物并不能真正减轻症状,也不会缩短病程[2]。由此可致抗菌药物的滥用,耐药菌株升高,并引发较多的不良反应。儿童应该控制使用抗菌药物,且在单纯病毒感染时绝对不应使用抗菌药物。
临床实践中,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利巴韦林、更昔洛韦等,尽管后者抗病毒效果明确,但不良反应较多,价格较高,不适宜儿童使用。利巴韦林属于广谱抗病毒药物,药物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降低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含量,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抑制了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对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具有选择性的抑制作用、免疫作用及中和抗体作用;抗病毒效果显著,但会引起粒细胞降低,并且不能提高退热作用和患儿的免疫能力。
喜炎平注射液属于中药制剂,具有广谱抗病毒和抗菌作用,主要成分为穿心莲内酯硫化物,能够解热镇咳、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其药理作用表现为:①抗病毒:体外试验表明,该药对腺病毒Ⅲ、流感病毒甲Ⅰ、流感病毒甲Ⅱ、流感减毒甲Ⅲ、RSV等有灭活作用;②抗菌:对致病性大肠杆菌、伤寒杆菌、肺炎双球菌、流感杆菌等革兰阳性细菌以及金黄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杀菌和抑菌作用;③解热消炎:对多种内毒素、肺炎球菌、溶血性链球菌的发热有解热作用。其口服300 mg/kg的解热作用与同等剂量的阿司匹林相当。对多种炎症模型所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巴豆汕出血性渗出等具有不同程序抗炎作用;④镇咳,舒张气管、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平滑肌痉挛,抑制浆液分泌,祛痰镇咳;⑤增强机体免疫,提高血清备解素水平,增强白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脾内T、B细胞密度、促进免疫球蛋白形成。喜炎平注射液稳定性高,安全,不会产生耐药性,静脉吸收良好,还会促进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抗病毒作用,提高机体免疫力。与同类药物比,活性强,疗效好,不良反应小、安全性好。疗效确切,使用安全,不良反应小,临床应用广泛。喜炎平注射液在治疗H1N1甲流、手足口病等重大传染性疾病中,取得了很好的疗效验证,这些疾病的患者中以儿童居多。临床上主要用于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性肺炎、支气管炎、小儿腹泻、菌痢及急性热性疾病等的治疗。
但应注意喜炎平注射液在儿童群体应用的不良反应。2011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喜炎平注射液涉及14岁以下儿童患者病例报告达1048例,占整体报告的71.00%;其中严重报告28例,占整体严重报告57.14%。儿童报告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发绀、呼吸困难等。有关喜炎平注射液过敏性休克病例共10例,其中5例为儿童患者。所以,在用药前详细询问患儿的过敏史,对穿心莲类药物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儿童、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用量给药,不得超剂量使用。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缓慢滴注,特别是开始30 min内要密切观察用药反应,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并采用积极救治措施。
本文观察表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和总有效率优于利巴韦林,患儿咳嗽、咽痛和发热缓解的平均时间均明显低于利巴韦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周玉琴.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12,31(12):2-3.
[2]蔡建英.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观察[J].中国药业,2011,20(12):62.
R272
B
1671-8194(2015)20-0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