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读书会研究现状及展望*

2015-10-24 06:09赵俊玲
图书情报研究 2015年3期
关键词:读书会图书馆研究

赵俊玲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保定 071002)

1 引言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阅读是一件个人化的事情,同时也是一项社会化的行为。近年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兴起“抱团读书”的风潮,出现了一批比较有影响的读书会,比如阅读邻居、星期天读书会等,这些读书会尽管形态不一、规模不等,却以更接地气的方式影响、塑造着我国的阅读生态,成为推进全民阅读的重要形式。作为推广阅读重要阵地的图书馆业界和学界,应该将读书会纳入自己的视野,对其进行研究,本文在梳理目前读书会研究情况的基础上,提出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以及研究趋势。

2 读书会的由来与含义

2.1 由来

读书会并不是今天才有,是伴随着人们阅读交流行为的产生而产生的。我国一直有以文会友的传统,文人团体,如竹林七贤、建安七子、竟陵八友是我国古代早期读书会的典型代表。在西方,伴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受教育民众规模扩大,出版物生产量的增加,读书会得以快速发展起来,并开始发挥其作用。在德国,“读书会是启蒙运动后期形成的社团组织,与当时的教育联合会、共济社、启蒙秘密会社一样,都是具备批判功能的公共领域”。[1]美国早期的妇女读书会,主要“以会员的自我教育为目的,同时谋求为社区发展做贡献”,[2]推动幼儿园的建立,推动童工法的制定等。在瑞典,读书会作为一种卓有成效的成人学习形式由政府强力推动,目前每年有32万个读书会在开展活动,290万成年人参与。

2.2 含义

顾名思义,“读”是指阅读行为,“书”是阅读对象,但并不局限于实体书。“会”指一群人聚在一起,对字面意思进行剖析,读书会即对阅读的读物进行分享和交流的团体。读书会,英文对应为 reading group、book group、book club、reading club等名称。在不同时期,中文也有不同的称呼,比如民国时期,很多读书会采用读书劝导会、读书互助团、读书竞进会的提法,今天则多以读书会、读书俱乐部等命名。

综观国内外对于读书会的论述,目前对于读书会并没有统一的界定,依据瑞典官方成人教育公告的解释,读书会是指一群朋友根据事先确定的题目或议题,共同进行的有方法、有组织的学习[3]。卡兰德曾以瑞典的读书会为例,指出读书会的特性在于:读书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小团体研读,参与者通过互相讨论彼此帮助,目的是理解和相互启发;虽然有阅读计划和研读素材,但并没有固定的知识或材料,也没有达成的特定目标,自愿参与,聚会时间和地点以参与者方便为原则[4]。

通过这些定义,笔者认为可以把读书会理解为以阅读交流为中心的民间组织。我国近些年出现了很多这类民间阅读组织,这类组织的核心特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民间性,所谓“民间”是指自发形成,没有政府或者机构强制作用因素;二是以阅读交流为主,读书会的核心是对阅读的分享和交流,强调互动,如北京“阅读邻居”读书会要求参与者阅读公布的书目,在活动现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每一个人都要说话,积极的参与;三是小团体,因读书会强调互动分享,一般团体规模不大,否则互动分享效果会大打折扣;四是以成员互益为主,读书会主要以成员之间互动分享使成员获益。

在我国,除了把读书会理解为一种民间阅读组织,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理解,读书会是一种民间阅读推广组织。当前,我国很多读书会已经突破了成员互益的范畴,不限于成员之间的阅读分享,同时进行很多的阅读推广活动,向大众推荐阅读书目,举办阅读推广活动,具备公益性色彩。江苏淮安的目耕缘读书会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目耕缘读书会秉承“让身边的人拿起书来,让读书的人携起手来,让同行的人负起责来”的愿景,举办了百字荐书、目耕缘讲读堂、寻找淮安的读书人、淮安好文章诵读会等活动,这些活动向民众宣传阅读的门径和乐趣,对全民阅读起到推进作用[5]。因为目前很多读书会兼具公益和互益的色彩,因此本文并不对读书会进行严格限定,文中的读书会是指以阅读交流为主的民间团体。

这里要说明的是,除了前面把读书会理解为一种民间团体,在我国图书馆界,对读书会还有另外一种理解,即把读书会理解为图书馆举办的读书活动,如果这样来理解读书会,把图书馆仅仅定位为活动举办者,就会限制图书馆进行阅读推广的深度和广度,因此笔者认为图书馆界不应该从活动的角度去理解读书会,应该从团体的角度去理解读书会,特别是民间阅读团体的角度。

3 图书馆界研究读书会的意义

图书馆领域研究读书会的意义,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理论层面可以深化图书馆学关于阅读的研究;二是现实层面促进读书会的发展。

3.1 理论层面:深化图书馆学关于阅读的研究

巴特勒在其所著《图书馆学导论》中曾经指出:“图书馆学不仅要研究图书在社会中的作用,同时应该研究个体进行阅读的动机,阅读行为对读者的影响。”[6]我国民国时期有不少图书馆学家开始关注阅读,之后图书馆学关于阅读方面的研究一度非常沉寂,2006年全民阅读开展后,关于阅读方面的研究开始“华丽回归”[7]。图书馆学对阅读的关注主要集中在阅读推广以及个体阅读上,阅读推广主要侧重推广方式和策略、儿童群体阅读推广的研究;个体阅读主要集中在图书馆读者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的调查,鲜有对交互阅读行为进行研究。今天,随着社会化媒体的广泛应用,交互阅读行为益发普遍,因此有必要加大对交互阅读行为的研究,而以阅读交流为目的的读书会更应该引起学术界的关注,通过对读书会的深入研究,提出图书馆学界对读书会的理解和解读,深化阅读研究。

3.2 现实层面:促进读书会的发展

读书会持久、良好的发展需要图书馆的大力支持。美国读书会能够广泛深入开展的根本原因就是得到了政府以及公共图书馆的大力支持。2007年,美国几家大的图书馆在妇女全国读书协会的赞助下,联合呼吁全国图书馆将每年10月设立为“全国读书会月”,这足见美国公共图书馆对读书会的重视和支持力度[8]。而至今台湾地区至少有15000个以不同名称出现的读书会团体,公共图书馆在其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我国大陆民间读书会近年来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支重要的阅读力量。尽管读书会是民间自发的阅读团体,但并不意味着政府和相关部门就可任其自生自灭,而是需对其进行扶持和引导。目前读书会发展中遇到很多问题,诸如寻找场地困难、活跃度低等,都需要专业的帮助。图书馆是政府引导管理民间读书会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角色已经从资源提供者和活动举办者向资源整合者和专业指导者转变,面临如何实现和民间读书会良性互动,更好的整合阅读促进资源的问题,应该在读书会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图书馆学领域需要研究如何更好地为读书会提供服务、如何扶助民间读书会、如何整合民间读书会资源等诸多问题,为读书会发展提供现实指导。

4 国外读书会研究情况分析

据对Web of Science的数据检索,笔者发现最早对读书会进行研究的论文发表于上个世纪50年代初期,主要集中在医疗领域,对作为辅助治疗方式的小组阅读进行研究,后来扩展到其它领域。使用citespace对Web of Science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关于读书会方面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学科(见图1)。教育学和心理学领域是读书会研究中最为活跃的领域,其次是图书情报学和神经系统科学,然后是社会科学和语言学。各个学科领域从各自学科角度对读书会进行分析研究,下面对读书会研究的主要方面进行分析。

图1 读书会研究相关学科分布

(1)女性和读书会方面的研究。在西方,读书会的最初形态是女性文学沙龙,女性在读书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者对读书会中的女性进行研究,这其中最有影响力的是Long。她通过长期的参与式观察,对众多不同类型的读书会的成员进行研究,发现女性参加读书会是实现其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女性读书会不仅仅是一月聚会一次的理由,已经成为女性构建自己的渠道,可实现其个人的成长和启蒙[9]。Long的研究开启了对女性读书会研究的热潮,并且从研究方法上对后续研究有重大影响。笔者对读书会研究进行核心作者分析,发现Long是影响力最大的作者(见图2)。

图2 读书会研究核心作者图

之后,Sedo关于女性读书会方面的博士论文,采用解释性群体、文化学方面的理论对女性参加读书会的动机进行解读。Sedo也采用了民俗志的研究范式,通过参与式观察收集大量数据[10]。之后相继有学者对女性和读书会进行深入揭示,比如Huberty曾对女性进行调查,试图回答参加读书会是否能够帮助女性克服参加体育活动以及提升自我价值的障碍[11]。

(2)关于某一个国家或者地区读书会整体情况的研究。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Hartley对英国350个读书会的研究,她分析了读书会的人员构成、内部运作、阅读读物等方面的特点[12],Hartley的研究在英国引起了比较大的反响,BBC还曾对其进行过专访。这类研究主要是描述性研究,对读书会的发展现状进行介绍,理论探讨不是其重点,但是也为研究人员了解和把握读书会这一文化现象提供了基础。

(3)关于读书会运营和管理方面的研究。随着读书会的发展以及人们参加读书会热情地高涨,关于读书会运营和管理方面的手册指南应运而生,如1995年的《建立和运营读书会完全指南》(The Complete Guide to Starting and Sustaining a Reading Group)和1999年的《阅读什么:面向读书会成员和其他图书爱好者的指南》(What to Read:the Essential Guide for Reading Group Members and Other Book Lovers)。这类成果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如何运营读书会。Jacobsohn的《读书会手册》(1998)对读书会的运营提供了详细的指导,包括读书会成员的选择、支出、讨论的技巧、建议书单、团体动力等多个方面的知识[13]。2002年Osborne出版《读书会指南》一书,内容涵盖如何在某地查找和加入一个读书会,如何运营读书会,如何选择图书[14]。这些书为读书会的运营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指导。二是对读书会选择书籍提供详细指导。Pearlmanz在其1999年出版的《阅读什么:面向读书会成员和其他图书爱好者的指南》一书中,列出30个主题的书目,涵盖科幻小说、战争、运动、传记等[15]。尽管这类图书更多是指南性图书,但是这些图书中有大量的一手资料,其中涉及到的读书会都是真实案例,比如Slezak在其书中提到了25个读书会,其中包括有76年历史的读书会,也包括美国黑人读书会、诗歌读书会等[16]。另外,随着读书会的发展,学界开始关注读书会运营中的问题,美国图书馆协会2008年曾经做过一次全国性调查,对美国读书会运营中的共性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而为图书馆如何和读书会合作提供建议[17]。

(4)关于公共图书馆和读书会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公共图书馆中的读书会为研究对象,研究读书会的功能、读书会成员的交互等,比如Walwyn等2011年对英国公共图书馆组织的三个阅读疗法读书会的成员进行访谈,探讨读书会的价值,研究发现对于读书会成员来说,参加读书会有11项益处,包括充分的认识自我、更好地融入社会等[18]。二是对公共图书馆如何发展读书会进行研究,这方面最重要的是英国阅读社进行的一项研究,该研究主要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帮助图书馆发展当地读书会的国家级框架,支持国家范围内读书会的发展从而确保全国各地的读者能够参加读书会,进而获得更好更广泛的阅读体验,让公共图书馆充分认识到读书会在读者发展、合作伙伴构建、社会包容等方面的价值。该项研究采用访谈、问卷等多种方法进行,提出了未来发展三年规划,对公共图书馆如何为读书会提供服务进行了切实的指导[19]。

(5)其他方面的研究。前文提到,读书会研究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教育学领域主要关注读书会和学习效能方面。读书会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作一种成人教育方式,因此教育学领域的学者对读书会如何提高学习效能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Parrott(2011)探讨了如何将读书会和大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从而使学生能够深入学习[20]。语言学领域则更多从语料分析出发,探讨读书会成员之间的交互。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一些学者开始关注网络读书会,Scharber(2009)对虚拟读书会进行研究[21],Cassandra(2009)对面向青少年的网络读书会进行研究[22]。

5 台湾地区读书会研究情况分析

台湾地区无论是读书会的实践还是研究都发展得比较好,因此这里单独将台湾地区列出,对台湾的读书会情况进行分析。读书会在台湾地区非常普遍,据保守估计,台湾有15000个读书会,台湾读书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得益于台湾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动,台湾教育部门曾专门制定相关政策推动读书会的发展,另外一个原因是台湾学界对于读书会研究的关注。提到台湾读书会的研究,必须要提的一个学者是邱天助,邱天助担任台湾“中华民国读书会”理事长,在其著作《读书会专业手册》中对读书会的历史、发展源流、读书会的运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讨论,奠定了读书会研究的理论基础。后来大量学者加入到读书会的研究队伍中,包括林美琴、林振春、简静惠等。台湾关于读书会的研究涉及到多个方面,下面择其主要进行介绍分析。

(1)读书会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这方面成果早期主要围绕着读书会的价值和功能进行。邱天助对台湾的读书会发展源流进行考察,在其研究最后,总结读书会共同的构成要素主要是公共领域的阅读和讨论,主要精神是言论自由和民主平等对话。读书会的发展不仅能提高台湾民众的阅读兴趣,增加阅读人口,也可以在讨论与分享过程中,扩展公共领域的参与和知识空间,提高民主素养[23]。后来也有众多学者对读书会的功能和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何青蓉对台湾地区读书会成员进行问卷调查,建立读书会功能指标体系,发现读书会的正面功能有六个层面:提升人际相处能力,助长社区/社会意识,带动家庭成长,增进阅读效能,促进对社教机构之运用,提高个人能力[24]。更有学者对读书会如何提升学习效能进行了深入研究,叶秀琴对十位已婚女性进行访谈,了解读书会吸引女性持续参与学习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读书会的运作与女性学习成效的关系[25]。在基础理论方面还有一项研究值得重视,那就是运用哈伯玛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发展读书会的对话初型模式。该项研究认为沟通行动理论提供了读书会对话机制,且有助于构架社区参与,语言符号表意系统及交互主体性,并指出了该理论运用上的限制[26]。

(2)读书会运作管理方面的研究。台湾地区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余政峰等人。余政峰(1999)结合团体动力学的理论,对读书会的团体动力因素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认为要提升读书会的团体动力,领导者和相关成员应多了解团体动力的因素,除了沟通、领导与凝聚力之外,还需要考虑经费、规范、愿景等因素[3]。游淑静(2002)对读书会召集人的领导功能进行研究,发现读书会的领导功能主要有五项核心:决策、影响力、建立关系、取得信息以及权变,并发现大部分召集人与专家非常赞成读书会参与社区及公共事务,认为如此可让读书会更加生活化,更加社会化,可形成高品质的公共论坛[27]。

(3)不同类别读书会的研究。繁运丰(1999)对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图书馆推动读书会的主要效益是有助于读书会得到场地的支援,提升图书馆形象,有助于了解民众需求[28]。张义清(2003)对高中图书馆班级读书会开展情况进行调查[29]。杨建华(2002)对桃园县小学读书会实施情况进行调查[30]。

(4)作为教学教育方式的读书会研究。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是教育界学者进行,比如王丽雅(2013)采用行动研究法设计与实施网络绘本读书会,进行幼儿自尊教育[31]。黄吉君(2010)则探讨如何在交互教学策略中融入读书会,提升国小高年级学生的阅读效果[32]。张会萍(2010)对国小利用读书会对新移民自我概念的影响进行研究[33]。

6 大陆地区读书会研究情况

近年来随着民间读书会的发展,《新京报》、《深圳特区报》等新闻媒体开始对民间读书会进行报道,这些报道以零散介绍某个或某些读书会为主。同时,读书会开始进入相关政府部门的视野,江苏省政府、深圳市政府在相关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充分发挥民间读书会的作用建设书香社会。遗憾的是,读书会尚未引起学术界的高度关注。通过对CNKI的检索,笔者发现关于读书会的相关文献以政府部门读书会、班级读书会和图书馆读书会为主,政府部门读书会和班级读书会主要是简短报道某个读书会,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研究;图书馆读书会方面的论文以介绍国外和港台经验为主,如秦鸿(2013)[34]、周立黎(2010)[35]、黄晓燕(2010)[8]的论文,另有关于某一图书馆读书会的介绍,如张亚军(2010)[36]、赵彦梅(2013)[37]、赵艺超(2011)[38]的论文,还有关于图书馆读书会如何开展的研究,如曹桂平(2010)[39]、陈思航(2012)[40]的论文。这些研究开启了读书会研究的序幕,但无论是研究深度还是研究广度上都不足以揭示读书会的发展。

7 未来研究展望

通过分析发现,国外和台湾地区关于读书会的研究比较成熟,研究内容比较丰富,大陆地区关于读书会的研究刚刚起步。一方面是读书会的蓬勃发展,一方面是系统研究的缺失,导致我们对国内读书会知之甚少。在这种情况下,学术界首先需要对读书会进行探索性研究,笔者认为当前应该着力研究以下几个问题。

(1)读书会的本质及发展源流探寻。图书馆人只有切实把握了读书会的本质,才能更好的进行有关读书会方面的服务和工作。因此学术界需要追问读书会的本质,对我国读书会的发展源流进行分析,探索读书会的发生、发展,总结读书会发展中的规律。从我国读书会发展的基本过程来看,民国时期读书会有一个比较快速的发展,建国之初以及80年代改革开放之初也曾见证了读书会的发展,需要对这几个时期的读书会进行深入考察,以得出我国读书会发展的规律。同时学界也需对国外读书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究,比较中外读书会发展过程的异同,归纳读书会发展的普适性规律。

(2)当前我国民间读书会发展的现状考察。目前国内关于读书会的研究并不能很好地揭示当下我国读书会发展的宏观整体情况以及微观运作情况,因此需要对我国读书会的类型构成、参与人群分布等特征进行分析,并且深入探讨读书会运作模式、运作中出现的问题。

(3)读书会的社会功能及影响因素分析。我国读书会近年发展很快,这些读书会在社会中到底发挥了什么功能和作用,哪些因素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等诸多问题需要学术界进行关注,学术界应该从多个角度,从功能作用对象(个人/文化机构/社会)、功能作用方向(正向/负向)、功能来源(本体/衍生)等多个层面对读书会的社会功能和价值进行研究,并探寻影响读书会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4)读书会发展的引导扶助模式研究。图书馆是政府引导管理民间读书会的重要载体,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的角色已经开始向资源整合者和专业指导者转变,应该从政府、图书馆两个层面考察如何对民间读书会进行引导、监督和管理,以促进民间读书会的发展。根据民间读书会的发展阶段提出适合不同情境下的引导扶助模式。

从研究范式上来说,未来应注意两点:第一点是多学科视角。读书会作为一种民间团体,一种文化现象,单纯从图书馆学的理论和角度出发,或许不能全面深入的揭示其本质,因此学者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可以借鉴社会学、公共管理、团体动力学等方面的理论,从而全面揭示读书会。第二点是多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综合应用,从多个方面去接近、探寻要研究的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普遍采用的范式,对于读书会的研究亦如是。目前国内对读书会的研究主要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法,未来应该重点采用民族志的方法,实地参与读书会,了解读书会成员对于阅读读物的分享行为,了解阅读对个人生活产生的影响以及带来的价值。同时由于对读书会的研究尚未系统开展,可以考虑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对影响读书会功能发挥的因素进行实质性理论构建。总之未来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应该是多维的,综合的,只有这样,才能全面科学地认识读书会。

8 结语

国内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活动近些年来如火如荼,阅读推广的框架已基本确立,未来面临的问题就是阅读推广的深化,读书会是图书馆深化阅读推广的重要途径,图书馆学界应该关注读书会。此文系笔者抛砖引玉之作,希望能够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的梳理,引起更多学者对读书会的关注和研究,更好地推动读书会的发展。

[1]邱天助.国内外读书会的传统与理念之探讨[OL].[2015-05-10].http://www.docin.com/p-432517555.html.

[2]Taylor J B.When adults talks in circles:book groups and contemporary reading practices[D].Urbana-Champaign: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2007.

[3]余政峰.读书会的团体动力因素之研究[D].嘉义:国立中正大学,1999.

[4]邱天助.什么是读书会[EB/OL].[2015-05-10].http://m.douban.com/group/topic/37426571/?session=2c5aeef6.

[5]目耕缘读书会.目耕为缘、书香致远 凝聚有深度有温度的读书人[OL].[2015-05-10].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4/10/31/022403047.shtml.

[6]John V,Richardson Jr.History of American library science:its origins and early development[EB/OL].[2015-03-12].http://polaris.gseis.ucla.edu/jrichardson/ALS.pdf.

[7]国家图书馆研究院.国内外图书馆学研究与实践进展(2007-2008)[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09:15.

[8]黄晓燕.美国图书馆读书会对少儿阅读的影响[J].图书馆学研究,2010(8):83-88.

[9]Long E.Book clubs:women and the uses of reading in everyday life[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2003:7.

[10]Sedo D R.Badges of wisdom,spaces for being:A study of contemporary women’s book clubs[D].Burnaby:Simon Fra-ser University,2004:8.

[11]Huberty J,Ehlers D,Coleman J.Women bound to be active:differences in long-term physical activity between completers and noncompleters of a book club intervention[J].Journal of Physical Activity&Health,2013(10):368-378.

[12]Hartley J.The reading groups book[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5.

[13]Jacobsohn R.The reading group handbook[M].New York:Hyperion Books,1998:10.

[14]Osborne S.Bloomsbury essential guide to reading group[M].Lodon:Bloomsbury Publishing PLC,2002:7.

[15]Pearlman M.What to read:The essential guide for reading group members and other book lovers(revised edition)[M].London:Perennial,1999:3.

[16]Slezak E.The book Group book:A thoughtful guide to forming and enjoying a stimulating book discussion group[M].Chicago:Reviews Press,2000:11.

[17]Megan M,Guest C.Book group therapy:a survey reveals some truths about why some groups work and others my need sometime on the couch[J].Reference&User Services Qurateyly,2009(4):122-127.

[18]Walwyn O,Rowley J.The value of therapeutic reading groups oaganized by publibraries[J].Library&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2011(4):302-312.

[19]A national public library development program for Reading groups[EB/OL].[2015-05-30].http://readingagency.org.uk/about/Programme_for_reading_groups.pdf.

[20]Parrott H.Using structured reading groups to facilitate deep learning[J].Teaching and Sociology,2011(4):354-370.

[21]Scharber C.Online book clubs:bridges between old and new literacy and practices[J].Journal of Adolecent and Adult Literacy,2009(2):433-437.

[22]Cassandra M.Online book clubs for preteens and teens[J].Library Review,2009(3):176-195.

[23]邱天助.台湾地区读书会的现状与未来发展[J].社教双月刊,1995(4):6-15.

[24]何青蓉.读书会功能指标之建构[J].高雄师大学报,2001(12):23-50.

[25]叶秀琴.已婚女性持续参与读书会学习之原因与成效之研究[D].高雄:国立高雄师范大学,1999:5.

[26]何明芬.运用哈伯玛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发展读书会[D].嘉义:国立嘉义大学,2001:6.

[27]游淑静.读书会召集人领导功能之研究[D].台北:国立政治大学,2002:8.

[28]繁运丰.公共图书馆读书会实施现况之研究——以台北市立图书馆为例[D].台北:国立台湾大学,1999:8.

[29]张义清.高中图书馆办理班级读书会之调查研究[D].台北:国立台湾师范大学,2002.

[30]杨建华.桃园县国小读书会实施现状之研究[D].新竹:国立新竹师范学院,2002.

[31]王丽雅.以网络绘本读书会实施幼儿园生命教育“人与己”自尊课程之行动研究[D].新北:台湾辅仁大学,2013.

[32]黄吉君.部落格与交互教学策略融入读书会运作模式与辅助国小高年级阅读学习效益之研究[D].台中:国立台中教育大学,2010.

[33]张惠萍.读书会活动对国小高年级新移民子女自我概念影响之研究[D].台中:国立台中教育大学,2010.

[34]秦 鸿.欧美图书馆读书会经验及其借鉴[J].图书情报工作,2013(12):88-92,142.

[35]周立黎.借鉴国外和我国港台地区经验建立和运营图书馆读书会[J].图书馆论坛,2010(5):125-127.

[36]张亚军.对大学图书馆读书会的实践与认识——以贵州大学图书馆为例[J].贵图学刊,2004(2):12-14.

[37]赵彦梅.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的探讨:以南京图书馆陶风读书会为例[J].图书馆研究,2013(1):79-81.

[38]赵艺超.深圳少儿图书馆每周上演“喜阅”读书会[J].公共图书馆,2011(2):43-44.

[39]曹桂平.公共图书馆开展读书会活动的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0(2):152-154.

[40]陈思航.图书馆亲子读书会的组织与管理[J].图书馆学研究,2012(19):74-77.

猜你喜欢
读书会图书馆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战火纷飞中的读书会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昆虫读书会
当“读书会”成为一门生意
神奇的统计表
图书馆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