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云霞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化瘀利湿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
郝云霞
(辽宁省庄河市中医医院,辽宁 庄河 116400)
目的 探讨化瘀利湿中药外治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口服中药方剂,观察组患者应用化瘀利湿方剂灌肠,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经期腹痛、带下量多、附件包块、腰骶酸痛、子宫压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化瘀利湿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并且不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灌肠;慢性盆腔炎;化瘀利湿
慢性盆腔炎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其具有病情顽固、迁延难愈、复发率高等特点。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普遍多应用抗生素,但长期应用抗生素会使机体产生耐药性,降低治疗效果[1]。祖国医学在慢性盆腔炎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应用化瘀利湿类中药可有效抑菌,改善微循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快速改善临床症状。我院在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治疗中,采用了中药外治法,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妇科门诊在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8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符合《中医妇科学》[2]中的慢性盆腔炎临床诊断标准,年龄在17~42岁,平均(26.5±5.4)岁,病程在6个月~13年,平均(1.5±0.9)年。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4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观察组:应用中药灌肠,方由败酱草30 g,薏苡仁30 g,赤芍20 g,乳香12 g,没药12 g,皂角刺20 g,延胡索20 g,桃仁20 g,丹参20 g组成,加水煎煮,取150mL药液,待药液温度适宜(39~41 ℃),进行灌肠,在月经结束后3 d开始灌肠,每天1次,持续用药10 d,3个月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中药汤剂,方由败酱草15 g,乳香12 g,没药12 g,延胡10 g,皂角刺10 g,薏苡仁10 g,桃仁10 g,赤芍10 g,丹参10 g组成,以水煎煮,每天1剂,分早晚2次温服,月经结束后3 d开始服药,持续服用10 d,每月1次,3个月为1个疗程。
1.3疗效评价。痊愈: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无安全消失,超声检查显示子宫附件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显著改善,超声检查显示无异常;进步: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所好转,超声检查显示病灶有所改善;无效:B超检查结果、临床症状、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至有加重。
1.4统计学方法:应用软件SPSS18.0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临床疗效: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见表1。从表1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情况,见表2。从表2可知:观察组患者的经期腹痛、带下量多、附件包块、腰骶酸痛、子宫压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盆腔炎是对女性内生殖器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炎症、盆腔腹膜炎的统称。据相关资料显示[3],慢性盆腔炎患者中,有41.2%会导致不孕。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的病因包括热、湿、瘀,其中血瘀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慢性盆腔炎多因产后行经,脉络空虚,湿邪热邪趁机侵入,郁结胞宫内,阻碍气血运行而发病。临床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利湿清热为主,以扶正为辅[4]。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对比[n(%)]
表2 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
本次研究中,所用的化瘀利湿方主要由败酱草、乳香、没药、延胡、皂角刺、薏苡仁、桃仁、赤芍、丹参组成。败酱草味苦性寒,具有清热解毒、消瘀散结之功效;《医学衷中参西录》[5]有载,乳香、没药配伍,可流通经络、宣通脏腑,善治产后血瘀作痛、行经腹痛,具有活血定痛之功效;丹参可祛瘀活血,是调节女性经脉之要药。诸药共奏利湿清热、活血定痛、化瘀散结之功效。
中药外治法中的中药汤剂灌肠,充分利用了女性生殖器官血运丰富的特点,经直肠给药后,药物直达直肠静脉丛,渗透到下腔静脉,直接作用于病灶,有助于炎症的快速消退,温热的药液刺激直肠,有助于改善盆腔的血液循环,改善血管通透性,松解盆腔粘连,同时也可改善输卵管、子宫的病变情况。由于直肠给药不会经口进入胃肠道、肝脏,不仅减轻了肝脏的负担,也降低了首过效应,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用药依从性更好。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中药外治的观察组患者,其痊愈率、总有效率,以及临床症状体征(经期腹痛、带下量多、附件包块、腰骶酸痛、子宫压痛)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口服给药的对照组,P<0.05。这表明对慢性盆腔炎患者应用化瘀利湿中药灌肠,可有效改善子宫压痛、经期腹痛、带下量多、腰骶胀痛等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并且不会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理想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1] 谷风.利湿化瘀法对慢性盆腔炎大鼠血清SOD、MDA影响的实验研究[J].陕西中医,2010,31(4):496-497.
[2] 刘春丽,李伟莉,程红,等.化瘀温经利湿法治疗慢性盆腔炎20例临床观察[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0,29(1):20-22.
[3] 陶红星,谷风.针刺配合中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7):375-376.
[4] 李云波,张红,韩娟,等.清热利湿化瘀法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6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2010,29(6):438-439.
[5] 周英,李凤葵.慢性盆腔炎的中医辨证论治规律研究[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1,34(2):48-53.
R271
B
1671-8194(2015)09-022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