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即时通讯空间认知

2015-10-24 20:03宋明玉
科技传播 2015年16期
关键词:即时通讯身份验证被访者

宋明玉

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北武汉 430000

1 研究假设与目的

研究者假定每一个传播信息的媒介因各自的设置与表达形式的差异,在人们试图通过它们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形成了性质与形态各异的空间。本文挑选即时通讯工具这一典型人际传播媒介,分析文本与表情类型中QQ聊天中延伸出的空间,其中QQ聊天过程中的语音与视频不在讨论范围内。

这份研究的目的在于解释在即时通讯软件交流过程中延伸出的空间具有怎样的特点,怎样对使用者现实空间造成影响的。意义在于,帮助人们更全面本质地理解软件使用,建立起实时通讯软件的基本规则和共识。

2 研究方法与范式

本次研究以思辨的方法将以往使用QQ的经验过程抽象出一套假设,这套假设是——在网络即时通讯中延伸出了一个和现实空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交流空间。研究者将整套假设操作化,设计了一套调查问卷,又因不能触及到能够代表整体的样本,因而以问卷为访谈的基本框架,访问了7个QQ重度使用者,得出研究结果。

本次研究采取诠释经验主义范式,试图用科学的方式解释世界,认为人的行为在于对事物的诠释,这种诠释是主观的,并认为我们无法对人的经验进行量化测量,但是却可以对其中的意义做出诠释。在研究的过程中,价值的影响不可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少,或者说明这种价值的存在。

3 研究维度

以下综合QQ软件本身的设置和个体的人际关系,从身份验证、在线状态、使用过程三个环节进行阐述。

3.1 身份验证:新空间的准入

设定身份验证的使用者能够将QQ好友的增减严格地控制在自己意志范围内;不设定身份验证的使用者则把自己完全暴露在QQ的环境中。绝大部分被访者都不想被骚扰,表示自己设定身份验证。不设定身份验证的使用者是为了方便信息传递。

人们从身份验证开始就意识到,即使影响微弱,每同意一个人加自己为好友都会改变空间形态。这说明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对待陌生人的态度和现实中一样高度戒备。但也有人认识到网络带来了新的规则。

3.2 在线状态:新空间维护

在线状态指的是,QQ使用者在登陆QQ之后在他人QQ窗口中的状态。

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呈现出鲜明的性别差异,女性几乎都表示采用隐身或忙碌的状态;受访问的男性一般采用在线状态。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男性都选择在线,也有部分男性选择隐身。状态的选择更与性格有紧密的联系。

3.3 使用过程:新空间交流法则探寻

1)现场感与压迫感。

被访者们对延伸出的交流空间的感知各有不同,把登陆QQ作为习惯的被访者从不关注有哪些朋友在线上,也有被访者和自己关系非常亲密的人同时在线时就会有向对方发送消息缓解压力的倾向。被访者还表示并不总是在看到信息的第一时间回复,在结束谈话时,并不采用结束语。

2)反应速度。

多数被访者会认为如果交流时对方的反应速度比较慢的话,通常还在做着其他的事。如果自己在专注地聊天则会认为自己不受到重视。

4 研究结论

4.1 新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美国社会学家格兰诺维特将关系分为强关系和弱关系,认为能够充当信息桥的关系必定是弱关系。强关系维系着群体、组织内部的关系,弱关系在群体、组织之间建立了纽带联系。以下分别从强关系与弱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即时通讯中的新空间与现实空间的关系。

1)强关系:补充。

由于交流双方在现实生活中已有大量交流,并且大多数在现实交流多过通过即时通讯的交流,或在通过即时通讯之前,已有熟悉自然的重复模式。新空间对现实关系的塑造十分微弱。交流双方对于彼此已经十分了解,交流十分随意自然,可以随时开始及终止,即使交流出现问题,双方也会不在意或者有强劲动力通过其他方式解除,跨越出这一空间,通过电话,或面对面解决问题。

2)弱关系:塑造。

即时通讯使许多未曾谋面或者只有一面之缘的人们保持联系。这意味着人们在这种情况下必须通过这一延伸出的新空间了解彼此,即彼此脑海中对方的影像完全来自双方丢入这一新空间中的所有信息的积累。从而交流双方的词汇量,文字表达能力,生动性,鲜活性,多媒体的使用习惯,都直接转化为人的影像本身。

4.2 新空间的基本规则与应当达成的共识

即时通讯为人际交流提供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交流障碍。

当网络延伸出的空间成为双方认识彼此及培养感情的唯一空间时,这些交流障碍表现最为凸显,即局限于弱关系条件中有待发展的强关系。典型情境为在现实或网络中产生,并主要通过网络发展并维持的现实恋爱关系。特征为,交流双方具有形成强关系的强烈愿望,但只具备弱关系的交流条件,比如见面机会甚少,无法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的声音,举止去充实丰富形象,而只限于个人化的对文字及文字中空隙的解读。

访问材料显示常见的细节包括“回复不及时”、“回复过于简短”,“有一搭没一搭,好像还在做什么更重要的事”等,将这些细节抽象化并探寻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原因。

1)在线并不意味着在场。

QQ使用者常常在忙着其他的事情,所以即使是在线状态,也和现实生活中的在场性质完全不同,这意味着信息发送出去之后是否到达何时到达,发送者并不能确定,再加上信号强弱带来的延时干扰,交流的节奏难以把握。

2)被消解的沉默。

在即时通讯交流中,只有被文字能够被无损的传达,而面对面交流过程中的面部表情、语调、身势语,甚至对话间隙中的思考与沉默都被消解。肢体学的先锋人物阿尔伯特·麦拉宾发现:一条信息所产生的全部影响力中7%来自语言(仅指文字),38%来自声音(其中包括语音、音调以及其他声音),剩下的55%全部来自无声的肢体语言。在QQ对谈中,沉默往往被解读为正在做别的事情,而不是沉思。

3)被鼓励的分心。

一个QQ账户上通常都会有超过一个可供联系的好友。这样的设置是为了方便使用,但同时也意味着,它容许并鼓励同一时间与多人交谈,即分心。将一人在QQ上同时与多人交谈的场景直接搬入现实中,就会出现上一秒在和恋人说情话下一秒在和老师讨论学习问题再接着一秒与发小忆当年。而这种极端古怪的场景在即时通讯中却完全不显得吊诡,自然无比。

4)必须人为结束的对话。

即时通讯具备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有传达信息的条件,这一状态并不存在一个终结的点。即意味着有随时接收到信息的可能,但并不同于使用者随时随地在场。这使得虚拟空间的开场与收场都是完全是由信息发送者信息发送这一行为达成的,成为并不含有物理变化的仪式。现实生活中的见面与分别都伴随物理位移,自然而然地带来心理变化。而通过口头仪式结束的对话缺少物理空间的自然过渡,对于只具备弱关系条件而强烈欲望发展为强关系的个体而言,何时结束,如何结束是合适得体的,更使人为难。

[1]刘海龙.大众传播理论:范式与流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2]李彬.传播符号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3]安东尼·吉登斯,李康.社会学(5版)[M].北京大学出版,2009.

[4]袁方.社会研究方法教程[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猜你喜欢
即时通讯身份验证被访者
被访者驱动抽样法在中国退役运动员群体调查中的应用
人物新闻采访报道应用情感引导的策略分析
民事诉讼中即时通讯记录的证据采用进路
即时通讯软件发展模型的实证研究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Endogenous neurotrophin-3 promotes neuronal sprouting from dorsal root ganglia
身份验证中基于主动外观模型的手形匹配
ASP.NET中的Forms身份验证的研究
一个保洁员的生活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