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媒体 FANGMEDIA
20世纪初俄国先锋派艺术家卡济米尔·马列维奇(KAZIMIR MAIEVICH,1879-1935)生平及创作的学术展览于2015年4月4日在四川美术学院(以下简称“川美”)新媒体艺术中心开幕。这次展览是去年在北京建筑大学建筑设计艺术研究中心ADA画廊首次举办马列维奇的学术研究展之后的巡回展,由川美新媒体艺术系承办,国际独立策展人方振宁策划。本次展览上最重要的内容是马列维奇年表与首次翻译为中文马列维奇“至上主义”宣言,这是国际马列维奇研究领域至今为止最为全面的年表。展览空间的布展形式犹如一部马列维奇的史诗。现场以史料照片为母本,把包括马列维奇第一幅《黑色正方形》在内的二十余幅至上主义画作做最大限度的复原。
策展人方振宁在过去27年来持续对马列维奇进行研究、资料汇总和研究,本次呈现的正是方媒体独自研究成果的一次全面展现。展览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图文并茂的马列维奇生平与创作年表,可以通览马列维奇一生作品的演变过程,也是20世纪初俄罗斯先锋艺术史的一个缩影;第二部分是马列维奇1915年在莫斯科发表的至上主义宣言的核心内容,即《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它是马列维奇所创造的至上主义的精华,也是首次被译成中文发表;第三部分是一段26分钟时长的珍贵影像《俄罗斯博物馆时代-马列维奇》;第四部分是装置艺术,在展厅一角复原了1915年彼得格勒“最后的未来主义画展0,10”的“马列维奇之角”。方振宁说:“作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艺术家之一和至上主义创始人,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的全球艺术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这种影响是随着对现代艺术流派的深入研究之后逐渐显示出来的。2015年正值马列维奇在‘0,10展上发表至上主义宣言100周年之际,同时也是马列维奇逝世80周年。在这样一个历史节点上,举办这个展览表明中国艺术家和学者对马列维奇对二十世纪艺术的贡献给予高度地重视和评价。”同时,他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马列维奇的作品广泛的影响力来自于他开放的绘画语言,有些绘画具有中国所说的“禅意”,所从事的至上主义绘画是前无古人的,给二十世纪的现代主义运动做了一个总结。
马列维奇的影响随着对现代主义艺术的研究逐步显现出来,对马列维奇的瞩目是全世界范围内的一个共识。2014年7月,位于伦敦的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 Modern)也曾推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马列维奇作品展,通过420件包括油画、素描和雕塑在内的艺术品,参观者得以全面地回顾这位现代艺术大师的艺术生涯,看到马列维奇作为当今极简主义艺术源头的影响力。而本次在川美展出的马列维奇文献展也是百年之际中国在这一领域里研究成果的呈现。川美新媒体艺术中心主任张小涛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了解构成主义和至上主义的渊源和传承,对于我们进入整个二十世纪思想史是一个通道与钥匙。 马列维奇与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黑色正方形》(1915)
只有期望在图画中看到自然一角、圣母和赤身裸体的维纳斯的思维模式被打破时,我们才能看到纯粹的绘画作品。我让形式归零,将自己从学院派艺术的泥沼中打捞了出来。 我摧毁了见识的苑囿,走出物的包围,走出囚禁画家和实物形态的见识的封闭之环。
这个该死的圆环虽然不断开拓新知,却泯灭画家的宗旨,将其推向覆灭。
只有意志怯懦、创意贫乏的画家才受谎言驱使,将自然的造型运用在作品里,生怕丢失原始人和学院派创作的根基。
再现看中的物体和自然片段,这就像小偷因脚带镣铐欣喜不已。
只有愚钝的、无力的艺术家才以真挚为借口来掩饰自己的艺术。艺术需要真理,而不是真挚。
对于艺术的新文化而言,实物如炬一般消逝,艺术逐步贴近其目标本身——创作,而这是凌驾于自然形态之上的。
至上主义宣言: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到至上主义
卡·马列维奇1915在莫斯科/2015中文版 方媒体首译
成为卡济米尔·马列维奇
卡济米尔·谢韦里诺维奇·马列维奇1878年2月23日诞生在基辅。是俄国至上主义倡导者、构成主义、几何抽象派画家,代表作《飞机起飞》、《青色三角形与黑色长方形》、《白底上的黑色方块》、《白色上的白色》等。
马列维奇有着波兰血统,其父是一家制糖厂的厂长,家庭过着小康的生活。少年时进入基辅美术专科学校学习,21岁结婚成家,1904年到莫斯科后连续三年,马列维奇都没能通过考试,始终进不去这所令人向往的全俄最好的美术学院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院。虽然无法跨入莫斯科绘画雕塑建筑学院的大门,马列维奇最初的绘画是受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影响的,在那之后他又迷上了继野兽主义之后兴起的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
自学成才的马列维奇1915年12月,在彼得格勒举办的“0,10”展览会(最后的未来主义展览会)上推出了一批“至上主义”绘画,与此同时,他出版了题为《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走向至上主义》的小册子,向世人阐释了自己的艺术理想和主张。至上主义(Suprematism)追求的是纯粹的、绝对的美术。在马列维奇的心目中,排斥了再现性因素的纯抽象的至上主义绘画代表着美术的最高境界,是新文明的开端。马列维奇反复探索纯几何形的组合,相信在这种创造性的美术活动中感觉至高无上,他之所以把自己的新创造称为至上主义,原因就在于此。在经过一系列多种几何形、多种色彩变化组合的实验后,马列维奇的至上主义绘画达到了最精美最纯粹的境界。《无题》(约1918年)、《至上主义构图:白上白》(约1918年)可以视为这种新境界的样品。马列维奇晚年的作品《运动员》(约1930-1932年)、《美术家之妻像》(1933年)、《自画像》(1933年)代表了马列维奇最后几年的绘画艺术。鲜艳明快的色彩与其晚年的那些现代主义倾向的绘画没什么两样,使这幅画具有了很强的视觉吸引力,但更引人注目的是整个形象的塑造。可以说马列维奇回归了写实性的绘画传统,细致地再现了他本人的形象。在突出庄严的基督般的意味、强化美术家的神圣感的同时,马列维奇一直没忘记刻画他特有的面貌,从而实现了个性化与普遍性的统一。马列维奇的抽象美术实验在俄国、在欧洲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美国著名的美术史家巴尔在其名著《立体主义与抽象美术》中写了以下一段文字:“马列维奇在抽象美术史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开拓者、理论家和美术家,他不仅影响了俄国大批的追随者,而且通过利西茨基和莫霍利纳吉影响了中欧抽象美术的进程。他处在一个运动的中心,这个运动在战后从俄国向西传播,与荷兰风格派东进的影响混合在一起,改变了德国和欧洲不少地区的建筑、家具、印刷版式、商业美术的面貌。”至上主义美术尽管只是马列维奇整个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阶段,但无疑是他最有价值的创造。
1934年,马列维奇被确诊患了癌症。在最后的日子,马列维奇希望到国外就医的想法也没能实现。1935年5月15日,马列维奇在列宁格勒家中去世。遵照他的遗愿,马列维奇的骨灰被埋在涅姆齐诺夫卡村的一棵橡树下。二战把这一切都毁掉了,苏联也长期不提及马列维奇,一直到了1988年,列宁格勒的俄罗斯博物馆才为他举办了纪念展,在涅姆齐诺夫卡村也为他新建了纪念碑,墓碑的设计重现了马列维奇喜爱的至上主义正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