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行为研究

2015-10-22 08:52徐子琳柏雨晴
商业经济 2015年8期
关键词:南京市生态旅游

徐子琳++柏雨晴

[摘 要] 当前,生态旅游已经成为世界旅游业发展的热点,其主体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与行为研究显得尤为至关重要。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生态旅游者的态度与行为在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所呈现出的特点,并根据调查结果,对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即对生态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增加景区内环境标识牌,为游客提供实践机会,保持景区的“原始性”,培养潜在的生态旅游者,等等。

[关键词] 南京市;钟山风景区;生态旅游;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环境行为;结论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 F590.7 [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式旅游,在过去将近三十年里受到了广大旅游爱好者以及环保人士的拥护,因此得到了快速而又迅猛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环保意识加强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如今以生态为主题的旅游已然变成世界各地旅游发展的新热点,市场潜力巨大。与大众旅游不同,生态旅游是以自然环境的保护为前提,强调生态自然环境地完整性与原始性。生态旅游不仅为游客提供了较好的生态旅游环境,还提供了有关生态知识的一种具有教育意义的自然环境[1]。

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可以说起步是比较晚的,但是发展的速度还是相当快,尤其是近30年的发展,无论是研究还是实践都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但是在现阶段,我国公民的生态意识还普遍较差,从目前社会现象来看,人们有关生态和环保意识多集中在对自身和家人健康的关注上,真正有生态意识并在旅游中实施生态消费的公民很少。游客在游览中对旅游资源和环境破坏的行为时有发生,各景区在管理中对游客行为的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难度。从当前国外对游客行为管理的研究来看,多集中在对游客进行环境教育,对游客环境意识的引导[2]。我国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对游客不当行为的表现及危害的探讨对游客生态意识的调查方面。但是随着我国游客人数快速增长,各类风景区在管理方面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所以对游客的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的的研究可以为旅游景区游客旅游行为的管理提供了依据,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指导。

本文以南京市钟山风景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态旅游者的旅游态度与旅游行为进行调查研究,探讨他们态度与行为在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背景下的特点,以期为旅游景区的经营管理等提供依据。

二、生态旅游者的概念

生态旅游的主体——生态旅游者,是根据旅游者生态意识的不断提高,对旅游者的一种分类[3]。当前,我国生态景区不单单只有生态旅游者参与,还包括了一般大众旅游者。两者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只有了解掌握了其中的差异特点,才有利于生态景区对不同类型的旅游者的特点进行分析、管理及制定营销手段。

大众旅游不断发展,逐渐演绎出生态旅游,然而两者之间却存在着不同。传统大众旅游者与生态旅游者的区别,前者偏爱于传统意义上的旅游观光和休闲度假,后者是体验生态美。生态旅游者旅游时,一般不会去影响旅游地的生态环境。传统大众旅游者更多的注重旅游地的交通通达度、基础设施以及娱乐场所的建设。但在生态旅游者的眼中,他们更关注的是交通通达度、基础设施以及娱乐场所的建设是否与环境资源的保护相协调,他们会直接或间接的为旅游地的生态资源保护做贡献[4]。

相对于传统大众旅游者,生态旅游者能够更好地融入生态自然环境中。他们会吃当地最淳朴的食物,而不是为了迎合消费者而改良的食物。他们会享受与传统民居的时光,出行工具也入乡随俗。传统大众旅游者旅游时,只是一味的享受自然,并没有去保护自然环境。而生态旅游者所期望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他们在享受生态自然资源的同时,也在反思自己是否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他们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报答生态环境的馈赠。

为了更深入理解生态旅游者的特征,对生态旅游者与传统大众旅游者进行了比较(见表1)[5]。

三、调查样本分析

(一)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课题组于2015年4月至5月期间进行了问卷的发放与回收工作。主要是通过在钟山风景区的随机发放及网络的定向发放两种形式进行。钟山风景区发放的问卷共100份,其中有效问卷86份;网上统计问卷有93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共计有效问卷165份。

(二)样本结构

被调查的生态旅游者中男性的比例为52.75%,女性的比例为47.25%。年龄分布情况(见图1)为以21-30岁的青年人为主,该年龄阶段的比例最高40.66%;其次为20岁以下的年龄段,比例为21.98%;41-50岁年龄段的比例为16.48%;31-40岁年龄段的比例为12.09%;51-60岁年龄段的比例为8.79%;而61岁以上的年龄段为0%。在受教育程度上,大学本科占57.14%,其次为高中(14.29%)、大专(9.89%)、研究生以上(9.89%)与初中以下(8.8%)受教育者。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学生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到42.61%,其次为公务员以及公司职员,而自由职业者、商人、离职人员、农民及其他所占的的比例较少。在月收入上,比例最高的集中在1000~2500元之间,占到59.80%,可能是因为前面调查中学生比例多的关系。其次为2500~4000元(19.9%)和4000~8000元(12.0%),最后高收入的8000以上(7.6%)较少。

四、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行为

(一)生态旅游者旅游动机

行为的产生来自于需求,需求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6]。在调查问卷中,就问及生态旅游的动机,根据有效调查问卷统计(见表2),钟山风景区的游客动机主要在于欣赏自然风光和放松紧张情绪。

(二)生态旅游者参与生态环境行为及意识

在调查问卷中,题目8、9主要表现的是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对其他人破坏生态自然环境采取的行为倾向,因此体现出生态旅游者参与生态环境行为。题目8中:当看到别人乱扔垃圾,您会怎么做?有43%的游客选择了“不闻不问”,37%的游客选择了“自己捡起来扔进垃圾桶”,19%的游客选择了“当面劝说”,但是只有1%的旅客“严厉制止”。题目9中:当您看见有人在攀折花草树木的时候,您会怎样做?其中游客中有39%选择了“当做没看见”,27%选择了“当面劝说”,21%选择了“向景区管理员反应”,还有13%选择了“严厉制止”。通过这两个问题调查的结果,我们能够发现,有大概40%的游客对他人破坏自然环境的行为视而不见漠不关心。题目10为一道假设题,根据模拟的情景考察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生态意识与行为,根据调查结果,旅游者在对使用过的饮料瓶的处理上随意性显得较为突出,完全是为了自己方便,不顾旅游景区环境的卫生和污染。图2清晰地反应了游客的这一行为。由此可以看出游客的环保意识比较淡薄,并没有达到一个生态旅游者应有的行为标准。endprint

五、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

生态旅游者的行为与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有关,所以必须对生态旅游者的环境态度进行调查分析。在问卷的第三部分设计了有关生态旅游者环境态度的问题。

当被问到“大自然可以自我恢复,无论人类怎么做都不会破坏生态平衡,您是否同意?”时,旅游者中有74.73%表示不同意这一观点(见图3)。这表明大部分的旅游者能够正确看待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环保意识。这也对旅游者的环境行为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问卷15和16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见表3、图4),游客在看待人类改变生态环境以满足自身需求的态度上属于享受型态度,他们大部分关注自身的便捷与享受,从而忽略了生态景区的环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这也表明了我国生态旅游者大部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态旅游者,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对问卷17题的回答结果进行统计后发现(见图5),环境责任感,旅游者表现的特别强烈。生态旅游者普遍是以大自然为中心,在他们进行生态旅游时自然环境便是不可替代的,因此他们认为保护自然景区的责任不仅仅属于有关管理部门。

六、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通过对南京市钟山风景区的问卷调查以及网上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目前生态旅游者有以下几点特征:(1)生态旅游者大部分集中在青壮年,生态旅游者的学历越高,保护意识越强。(2)普通的生态旅游者大多数是以自己为中心,大多看重景区的基础设施以及舒适度,并没有像严格生态旅游者那样尊重自然,支持自然。(3)普通的生态旅游者在生态旅游的过程中缺乏自律,不能完全做到不破坏生态环境或者制止别人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与严格的生态旅游者还有相当一段距离。(4)大多生态旅游者不愿意赞助保护生态旅游景区资源以及发展保护生态旅游事业。

(二)建议

1.对生态旅游者进行市场细分。这样做有助于景区了解生态旅游市场的构成,针对不同细分市场做出不同管理方案,在景区管理中做到有的放矢。可以参考国内外划分生态旅游市场的因素进行研究。

2.增加景区内环境标识牌。游客对待生态旅游地方的了解还比较浅显,不能很好的保护自然环境。可以根据不同的市场细分,制定相对应的管理体制[7]。

3.为游客提供实践机会。生态景区为游客提供融入自然、亲近自然的机会,增加游客保护生态环境的观念,改变他们对旅游目的地陌生的态度,从而有效的防止游客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最终做到实现景区价值、旅游者与景区和谐共处。

4.保持景区的“原始性”。不能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游客的要求,而过度的开发和改造现有的自然景观,尤其是建造高档的酒店以及休闲娱乐的会所,这将使我们失去了保护生态环境的初衷[8]。

5.培养潜在的生态旅游者。景区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在课堂中学习生态保护知识,在实践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珍贵。

[参 考 文 献]

[1]黄金火,杨新军,马晓龙.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问题及进展[J].生态学杂志,2005,24(2):228-232

[2]Durst PB, Ingram CD .1988 .Nature-oriented tourism promotion by developing countries[J] .Tourism Management , 9(1):39-43

[3]Fennell DA, Eagles PFJ .Ecotourism in Costa Rica :a conceptual framework [J]. Journal of Parks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1990 , 8(1):23 -24

[4]刘雪梅,保继刚.从利益相关者角度剖析国内外生态旅游实践的变形[J].生态学杂志,2005,24(3):348-353

[5]杨桂华,等.生态旅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6]张海霞,赵振斌.基于行为与态度的生态旅游市场构成研究——以太白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0(5):34-38

[7]罗芬,钟永德.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地生态旅游者细分研究——基于环境态度与环境行为视角[J].经济地理,2011,31(2):333-338

[8]赵金凌,成升魁,闵庆文.基于休闲分类法的生态旅游者行为研究——以观鸟旅游者为例[J].热带地理,2007,27(3):284-288

[责任编辑:潘洪志]endprint

猜你喜欢
南京市生态旅游
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管理模式探讨
南京市2017年至2019年道路交通死亡事故分析与研判
吴丹
刘辉
挖藕
生态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
生态旅游与环境保护研究
京津冀将共建两大生态旅游协作区
中国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南京市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