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亮
(河南油田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河南南阳 473132)
工程分析是做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并且贯穿于环评的全过程。不但要详细分析建设项目的工艺流程,还要全面地对工艺过程中主要的设施设备、原辅材料用量、用水量、能源消耗量等进行定性、定量的描述[1]。工程分析的准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污染因子的判别、产排污节点的确定和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的准确计算,是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基础,直接影响环评报告编制的质量[2]。
在众多行业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采掘行业既具有一般污染型项目性质,还具有生态破坏的特性,因此,工程分析更加困难,环境影响因素更加复杂。本文结合某花岗岩矿开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对采掘项目中工程分析的要点和方法进行阐述。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工程分析的内容组成,本文将工程分析专题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建设方案相关内容、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和环保措施分析。
该部分内容主要来自项目开发利用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包括工程概况、项目组成、资源特征、开采范围及开采方案(露天开采)、采矿工艺、开拓运输方案、开采顺序、采矿方法、主要生产设备、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公用工程(包括供电、给排水、外部运输)等[3]。结合某饰面用花岗岩矿开采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将各有关参数表述如下。
该项目位于河南省南阳市,矿区面积0.5 km2,矿区范围内共有K1、K2两个矿体;保有(333)矿石量43.8×104m3,荒料量为19.7×104m3,设计利用储量矿石量30.7×104m3,荒料量13.8×104m3,开采规模为2×104m3/a,服务年限为6.9年,为小型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剥采比0.3∶1,台阶高度10 m,安全平台宽度3.5 m,每个台阶自上而下进行剥离切割开采;开拓运输方案为公路汽车运输,K1、K2矿体依次开采,产品方案为荒料直接销售;劳动定员20人,工作时间为8 h/d,年工作250 d。项目施工期6个月。
项目组成包括露天采场、废石场、运输道路、工业场地、生活区及环保工程等。露天采场分为K1矿体和K2矿体,其中K1矿体占地面积2.84 hm2,开采标高+400~+460 m,开采荒料量9.3×104m3;K2矿体占地面积1.67 hm2,开采标高+430~+485 m,开采荒料量4.5×104m3。废石场2座,分别用于存放K1矿体和K2矿体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占地面积分别为1.32 hm2和0.71 hm2。新建运输道路1.5 km连接至乡村公路,道路宽度5 m。工业场地和生活区布置值班室、配电房、休息室等,占地面积合计0.18 hm2。环保工程主要包括排水沟、沉淀池、一体化地埋式二级生化处理装置等设施。
根据矿体赋存特性和采用的开拓方案及采矿方法,全矿所需要的主要机械设备有挖掘机、潜孔钻机、空压机、圆盘切割机、装载机、运输汽车等。主要原辅材料有爆破器材(主要用于前期剥离)、水、电等。
矿山生产工艺过程主要分为:钻孔爆破、切割、装载运输等环节,采矿工艺流程见图1。
图1 采矿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示意图Fig.1 Schematic of themining process and pollution links
该部分主要是依据建设方案内容分析,通过类比分析、实测、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法[3],确定项目环境影响因素及各类污染物的产排量,定性或定量地提出项目建设产生的生态问题。
(1)施工期
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场地及废石场修建、运输道路平整、露天采场剥离等施工扬尘。施工扬尘为无组织排放,难以定量。
(2)营运期
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源:一是露天开采过程中的剥离、钻孔、切割时产生的粉尘及扬尘;二是矿石在装卸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三是废石场扬尘等。粉尘或扬尘均为无组织排放。
(1)施工期
施工期废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生活污水。该项目施工人员最高时为30人,生活污水根据当地用水定额与排污系数确定,用水定额取下限110 L/(人·d),排污系数取 0.8[4],则施工期污水量为 2.64 m3/d。
(2)营运期
采掘类项目废污水一般分为3部分:矿坑涌水、生产废污水和生活污水。该项目最低开采标高为+460 m,位于侵蚀基准面(+420 m)以上,因此,在矿山开采过程中,没有矿坑涌水生成。产生的废污水主要为矿石切割冷却水及生活污水。切割冷却水耗用量约为1 m3/h,矿山专用锯每天工作约6 h,冷却水少量被矿石吸收或蒸发(1 m3/d),剩余部分约5 m3/d。生活污水根据职工人数、用水定额以及排污系数确定,计算结果为1.76 m3/d。
(1)施工期
施工期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噪声、交通噪声。机械设备噪声可根据实测、类比、查阅资料获取。该项目施工机械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运输车辆等,噪声源强80 ~95 dB(A)[5]。
(2)营运期
营运期噪声来源于矿石开采过程中各种矿山机械噪声以及运输车辆噪声等,主要有潜孔钻机、空压机、圆盘切割机、装载机、运输汽车等,噪声源强80~95 dB(A)。由于该项目采用钻孔中灌注膨胀剂进行柔性爆破,爆破环节不产生噪声和振动。
(1)施工期
固体废物主要是露天采场剥离废土石方及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等。露天采场剥离废土石方计算主要是依据剥采比。根据设计利用矿石量和剥采比,确定剥离总量9.21×104m3。剥离总量中一部分为表土,根据现场情况剥离厚度取0.3 m,表土量为1.35×104m3;剩余部分为剥离废石7.86×104m3。施工人员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按0.5 kg/d,施工期生活垃圾产生量2.7 t。
(2)营运期
营运期固体废物主要来源于采矿废石及生活垃圾。采矿废石主要为矿石开采过程中的夹层和碎石。由设计利用矿石量和荒料量之差求得,该项目采矿废石量为16.9×104m3。生活垃圾根据职工人数和每人垃圾产生量计算,该项目为2.5 t/a。
生态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是根据评价项目自身特点、区域的生态特点以及评价项目与影响区域生态系统的相互关系,分析生态影响的源及其强度[6]。
(1)施工期
施工期主要生态影响源为露天采场、工业场地、运输道路和废石场等占地的地表剥离,剥离面积共6.72 hm2,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破坏和新增水土流失等。
(2)营运期
营运期主要生态影响源为矿石开采及废石场填充,影响因素主要是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主要表现为露天采场所在山体逐渐变成采坑,而废石场则由山谷逐渐变成了山间台地。
(3)闭矿期分析
工程服务期满后,露天采场、废石场及工业场地等占地区域通过覆土和植被恢复,逐渐恢复为灌草地或林草地。覆土来源为施工期的剥离表土,覆土厚度约0.2 m,除部分不能恢复的区域,植被恢复面积6.27 hm2,植被恢复率达到93.3%。
针对项目产生的各种环境影响因素,对比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污染物达标分析,由此提出相应的环保措施。该部分主要内容为污染物达标分析、环保措施分析,必要时增加场址选择、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施工期主要措施为定期对施工场地进行洒水降尘,遇大风干燥天气增加洒水次数。营运期露天采场、废石场及运输道路无组织排放扬尘,采取洒水降尘措施,同时采用湿式钻孔和湿式切割,可以有效降低粉尘产生量。
根据生活污水产生量和变化系数,在工业场地内设置1套地埋式一体化污水处理装置,处理规模3 m3/d,采用二级生化处理工艺,处理出水可以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中一级标准的要求,全部用于废石场防尘洒水,不外排。
根据切割冷却水用量和排放量,在场地内设置一座5 m3的沉淀池,水力停留时间24 h,经沉淀后的废水水质满足生产需要。
根据花岗岩矿山生产经验,高噪声源中除空压机外,均为流动施工机械。因此,噪声控制措施仅对空压机安装隔声罩和消声器,其他通过设备选型和优化作业时间减轻对环境的影响。另外,需要通过劳动保护和设定防护距离降低对职工和周边居民的影响。
施工期剥离表土全部暂存于表土堆场,用于矿山服务期满的生态恢复;矿山开采过程的废石,全部堆放于废石场内,经压实后覆土进行生态恢复。表土堆场和废石场选址应符合《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 18599—2001),设计、施工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实施。
在工业场地设置垃圾桶,生活垃圾收集后运往当地的生活垃圾转运站。
综上所述,采掘类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分析中首先应该明确建设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和生产工艺,进而确定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之后通过类比分析、实测、实验或查阅资料等方法确定各污染物产生源强,最终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花岗岩矿开采项目工程分析特点在于,其重点和难点是固体废物即废石量的计算、废石场的选址以及生态影响因素分析和生态恢复措施。
(1)工程内容描述应尽量简化,突出重点。环境影响评价中引用工程内容,是为了依此确定污染因素及源强,以便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部分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人员对工程分析中工程内容描述作用不理解,存在照搬项目开发利用方案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现象,导致工程内容过于冗杂,重点不突出。
(2)熟悉生产工艺,充分识别污染因素,准确预测污染源强。在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过程中,存在同类项目污染因素及源强照搬或同比放大的现象,而忽视了因生产工艺不同导致污染因素截然不同的问题。如在花岗岩矿开采项目中,该项目采用了膨胀剂柔性爆破方法,生产中没有传统的爆破振动,在污染因素分析中必须加以甄别。
(3)合理优化环保措施,积极寻找最佳替代污染控制方案。部分项目开发利用方案中提出的环保措施针对性不强,实施后虽然可以满足环境保护的要求,但并不是最佳方案,环保措施可以更进一步优化。如该项目的废石破碎后可作为建筑材料综合利用,也可在分采区开采时,将新采区的废石依次充填之前的采空区,从而减小废石场堆存量,减轻废石场占地对环境的影响。
[1]李安云.工程分析中几个问题的探讨[J].污染防治技术,2009(5):34-35.
[2]杜刚,宋艳红.试述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中的工程分析——以精细化工项目为例[J].北方环境,2012(2):58-60.
[3]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5-6.
[4]建设部.室外给水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4-15.
[5]胡名操.环境保护实用数据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0:251-252.
[6]环境保护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