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散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2015-10-22 06:23杨晓冬张芳容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10期
关键词:比夫乙型肝炎

夏 佳 杨晓冬 张芳容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二科,云南 昆明 650041)

逍遥散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夏佳杨晓冬张芳容

(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二科,云南 昆明 650041)

目的 探讨逍遥散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给予逍遥散和替比夫定,对照组86例,单纯予替比夫定,观察并比较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3个月的临床症状、肝功能、乙肝标志物等。结果 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水平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12.5 U/L,ALT复常率76.74%,HBeAg转阴率55.81%,HBV-DNA转阴率86.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转阴率51.16%,HBVDNA转阴率82.56%,上述指标均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逍遥散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安全有效,两药联合在肝功能恢复、HBV-DNA及HbeAg控制方面的效果远好于单纯应用抗病毒药。

慢性乙型肝炎;逍遥散;替比夫定;中西药联合治疗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改变为主的一种世界性传染病,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我国是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区[1],为观察探讨逍遥散和抗病毒药替比夫定联合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我们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至我院就诊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72例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全部患者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制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500 copies/mL,血清ALT持续或间歇性升高。排除标准:①除外甲型、丙型、丁型、戊型和庚型肝炎;②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病、寄生虫性肝病及酒精性肝病等;③排除肝硬化或疑似肝癌者;④排除未成年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86例,男37例,女49例,年龄18~65岁,平均(36.2±5.48)岁,病程2~21年,平均(13.6±6.06)年。对照组86例,男34例,女52例,年龄18~63岁,平均(39.5±8.24)岁,病程1.5~18年,平均(11.8±5.71)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治疗组给予逍遥散,药方组成:柴胡(15 g)、当归(15 g)、白芍(15 g)、白术(15 g)、茯苓(15 g)、生姜(15 g)、薄荷(6 g)、炙甘草(6 g),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随症加减药物,加水煎服,每天1剂,早晚分服,6个月为1个疗程,同时口服替比夫定片(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生产,国药准字H20070028),每天1次,每次600 mg,疗程6个月。对照组:单纯予口服替比夫定片,用法用量同前,疗程6个月。

1.3观测指标。观测时点:治疗前、疗程结束时及结束后3个月,观测内容:临床症状,包括乏力、纳差、腹胀及肝区疼痛等;检测指标,包括肝功能、肾功能、HBeAg、和HBV-DNA等。HBV-DNA检测采用荧光PCR法,HBV血清标志物检测采用ELISA法。比较两组ALT水平及复常率(降至正常及以下水平例数/总例数)、HBeAg和HBV-DNA转阴率(转阴例数/总例数)。

1.4统计学方法:研究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差异的比较采用完全随机设计的t检验,计数资料差异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统计学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ALT变化情况: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水平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12.5 U/L,对照组平均下降了87.2 U/L,前者较后者下降明显(P=0.000)。治疗组中66例ALT水平恢复至正常,复常率76.74%,对照组复常率61.63%,前者复常率高于后者(P=0.032),见表1。

表1 治疗结束时两组ALT变化情况

2.2两组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比较(%)

2.3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胃部不适2例,腹痛、腹泻1例,皮肤瘙痒1例,对照组出现恶心、胃部不适2例,腹痛、腹泻1例,症状均较轻,经对症处理后均缓解,两组均未出现肾功损害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

3 讨 论

抗病毒治疗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重点,抗病毒药物能有效抑制病毒繁殖,控制病毒感染的发生,延缓慢性乙型肝炎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抗病毒药物主要包括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替比夫定是核苷类似物抗病毒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其临床应用时间最久,适用人群广,疗效及安全性均较好,替比夫定是胸腺嘧啶脱氧核苷的自然L型对应体,其作用机制为替比夫定进入人体后磷酸化成为具有活性的三磷酸盐,然后与脱氧胞嘧啶核苷(dCTP)竞争,抑制病毒DNA多聚酶和逆转录酶活性,并对病毒DNA链的合成和延长有竞争性抑制作用,直接抑制乙型肝炎病毒DNA的复制,进而改善肝组织学病变,延缓病情发展[3-4]。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属中医的腹满、症积、黄疸等范畴。中医认为其病机为湿热瘀阻,肝郁,气滞血瘀,痰阻经络,脾胃虚弱,肝肾虚损互相混杂,正虚邪实。除肝硬变后期外,总以邪实为主,正虚为辅。本研究所用逍遥散,方中当归味甘性温,白芍性凉微寒,具有补血养血、平抑肝阳、养肝血,柔肝体,助柴胡恢复肝正常的顺达之性;柴胡疏肝解郁,以顺肝性,有调节免疫功能;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促进气血生化;甘草配合茯苓、白术以益气健脾,配白芍以缓急止痛;薄荷辛凉,助柴胡以疏肝气、解郁热;煨姜辛温,助柴胡、薄荷疏肝,助茯苓、白术以健脾胃,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扶正祛邪,健肝利湿的功效,即有改善微循环,调节免疫,改善食欲,利尿之功。通过整体调理,辨证论治,使机体气血调和,脏腑各司其职,改善机体内环境,恢复机体动态平衡,从而调动机体正气及免疫力达到清除HBV、改善肝功能的目的[5]。本研究通过逍遥散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治疗结束时,治疗组ALT水平较治疗前平均下降112.5 U/L,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00),治疗组ALT复常率76.74%,高出对照组15.11%(P=0.032),治疗组HBeAg转阴率55.81%,HBV-DNA转阴率86.05%,治疗结束后3个月,治疗组转阴率51.16%,HBV-DNA转阴率82.56%,治疗组两个时点的HBeAg转阴率和HBV-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可见,两药联合应用发挥了中西药各自优势,作用在不同抗病毒治疗靶点上,两药联合在肝功能恢复、HBV-DNA及HbeAg控制方面的效果远好于单纯应用抗病毒药。

因替比夫定停药过早可能带来的病毒反弹性大量复制,以及长期口服抗病毒药物在改善肝纤维化(逆转早期肝硬化)方面的需要,应严格按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停药标准停药,不能随意换药或停药[6]。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应坚持适当休息、合理营养为主,药物疗法为辅的原则,同时,避免饮酒、防止过劳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通过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治疗、保肝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达到抑制病毒复制,促进病毒清除的目的,缓解、减轻临床症状,减轻肝脏炎症及坏死,促进肝细胞修复,最大限度阻止或延缓病情发展为肝硬化,及减少HBV相关性肝癌的发生概率,最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1] 戴姣,戴幸平,邢之华,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胆湿热型临床观察[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8):1142-1143.

[2]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J].传染病信息,2005,18(增刊):1-12.

[3] 魏素云.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肝肝胆湿热型临床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6):64-65.

[4] 曾小飞.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6):200-201.

[5] 张清科.乙肝汤联合替比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0):112-113.

[6] 施建华.乙肝中药配方颗粒剂治疗慢性乙型肝炎7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0,2(17):33-34.

R512.6+2

B

1671-8194(2015)10-0228-02

猜你喜欢
比夫乙型肝炎
《世界肝炎日》
2011—2020年平顶山市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认知语用分析
——以《推销员之死》对话选段为例
藏医催泻疗法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期回顾性研究
世界肝炎日
世界肝炎日
替比夫定、替诺福韦酯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对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
关注肝炎 认识肝炎
替比夫定治疗 HBeAg 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 104 周疗效分析
胸腺肽α1治疗36例急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