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晖
(岳阳市中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CT血管造影术(CTA)后处理技术在肾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
陈晖
(岳阳市中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 对CT血管造影术(CTA)后处理技术在肾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我院114例肾癌患者,对患者的术前CT血管造影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分析患者的CT血管造影术分期情况。结果 相较于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CT血管造影术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给予肾癌患者CT血管造影术后技术处理对于肿瘤分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CT血管造影术;肾癌分期;临床应用
临床上对肾癌患者进行肿瘤分期能有效指导临床疾病治疗,而临床CT血管造影术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有较好临床意义[1]。本文就此问题对CT血管造影术后处理技术在肾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2012年5月至2013年5月于我院进行疾病诊治的肾癌患者114例,所选患者于进行相应手术治疗之前均采取CT血管造影检查。其中患者的年龄段在12~80岁,平均年龄为(52.6±10.3)岁,男性患者74例,占64.91%,女性患者40例,占35.09%。所选肾癌患者均为单侧发病,其中发病部位为左肾的患者有54例,为右肾的患者有60例。其中临床表现为腰痛的患者有24例,肉眼可见或镜下血尿患者有44例,同时出现疼痛、腹部包块以及血尿的患者有10例,腹部包块患者14例,无临床疾病症状患者有22例。
1.2方法:对所选肾癌患者的术前CT血管造影术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同时结合患者的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分析患者的CT血管造影术分期情况。临床采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检查,其中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为250 mA,扫描层厚为5 mm,层间距为5 mm。扫描范围于人体肾上极至其耻骨联合水平。对患者进行增强扫描时则采取双管高压注射器经患者的右前臂静脉进行80mL优维显团注处理,其中优维显时浓度为370mgI/100m1的非离子型对比剂,速度注射为4mL/s。将所获得图像以层厚0.625 mm,层间距0.625 mm进行重建,后对其原始横断位图像通过采取容积重组、最大密度投影或MPR技术获得最终CTA图像。
1.3分期标准:由相关专业医师对所得CT血管造影图像进行评估,参照AJCC所制定的肾细胞癌TNM分期标准进行肿瘤分期:①T1期:肿瘤最大径≤7 cm,且肿瘤局限于人体肾脏;②T2期:肿瘤最大径>7 cm,且肿瘤局限于肾脏。其中T2a期指患者肿瘤最大径>7 cm且≤10 cm,而T2b期指患者的肿瘤最大径>10 cm;③T3期:肿瘤侵及患者的大静脉或肾上腺且未超出Gerota筋膜。其中T3a期指肿瘤直接侵犯患者的肾静脉及其分支,或侵犯肾周脂肪且未超出Gerota筋膜,T3b期指肿瘤侵犯患者膈肌以下的下腔静脉,T3c期指肿瘤侵犯患者膈肌以上的下腔静脉或下腔静脉壁;④T4期:患者肿瘤超出Gerota包膜。
1.3数据处理:采用SPSS18.0软件包分析数据资料,采用例数(n)、百分数(%)表示所得数据资料,组间数据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则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中数据结果可知,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可知所选114例肾癌患者中46例患者T1期,14例患者T2期,50例患者T3期,4例患者T4期;而CT血管造影术分期结果可知所选114例肾癌患者中有45例T1期,15例患者T2期,48例患者T3期,6例患者T4期,即相较于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CT血管造影术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详细数据资料见表1。
表1 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与CT血管造影术分期情况比较
肾癌是指起源于肾实质泌尿小管上皮系统的一种恶性肿瘤疾病,其包括11种肾细胞癌亚型,肾透明细胞癌、乳头状细胞癌、嫌色细胞癌居发病率前三位。临床致病原因主要包括吸烟、肥胖、遗传、高血压及抗高血压治疗等。临床较为常见的肾癌疾病临床症状为腰痛和血尿,出现血尿时提示肿瘤已穿透肾包膜而侵入肾盂和肾盏,疼痛常由于肿瘤牵扯肾包膜所致。少数患者出现腹部肿块[2]。三个主要症状都具有着常系晚期病例。部分患者出现副瘤综合征,即临床表现为贫血、体质量减轻、高血压、淀粉样变性、血沉增快、神经肌肉病变、高血糖、溢乳症、发热、恶病质、肝功能异常、红细胞增多症、高钙血症以及凝血机制异常等改变。由相关研究结果可知肿瘤的分化程度越低,则其恶性程度越高,由于肿瘤血管内皮细胞不完整,新生血管多,通透性增加且人体癌细胞易进出血管而导致出现远处转移情况。通过对肾癌患者进行肿瘤分期可指导临床疾病治疗,有较好的临床意义[3]。
图1
图2
对于肾癌患者采用CT血管造影术(即CTA)进行疾病分期有较好的临床意义,而主要后处理技术包括容积再现(即VR,见图1、2)、平面重组(即MPR)、最大密度投影(即MIP)等,在促进提供诊断信息的同时,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十分重要的临床解剖信息[4]。其中平面重组中的曲面重组能将人体弯曲血管显示于一个横断面上,并且多角度且任意方向进行旋转,从而避免血管重叠而致使的不便,更为清晰的显示人体血管的解剖关系。而最大密度投影是由三维数据所叠加起来的图像,此法规则较简单,但很实用,有无不存在阈值,是完全客观的投影,因此信息丢失较少,在掌握患者肿瘤供血血管及周围组织关系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而容积再现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发展起来的一种较新的成像方法,建立在大数据的处理基础上,能较为明确的显示患者的肿瘤空间位置以及肿瘤与肾盂肾盏的关系[5]。对手术方案的制定和术前的讨论具有极其重要的帮助。由本次实验所得相关数据资料可知,CT血管造影术分期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有较好临床意义。
综上所述,在对肾癌患者进行肿瘤分期时,临床采用CT血管造影术后技术处理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其分期结果与组织病理学分期结果无明显差异,通过和基础图像的综合分析,能较好地直观地显示出病变的位置、分期,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影像方面的支持,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毕阳,谢宝君.CT血管造影术(CTA)后处理技术在肾癌分期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1(1):85-88.
[2] 叶晓华,周诚,杨正汉,等.容积穿梭80mm CT灌注成像并动态CT血管成像在肾癌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19(9):716-720.
[3] 吴岩,唐朝朋,周文泉,等.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2):1277-1280.
[4] 刘东明,张连华,陈伟,等.CT血管成像技术在腹腔镜下肾肿瘤保留肾单位手术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30(5):309-312.
[5] 关文华,陈殿森,李志军,等.肾癌患侧肾动脉变异及其对根治性肾切除术影响的MDCTA评价[J].放射学实践,2012,27(3):313-316.
R737.11
B
1671-8194(2015)10-014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