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慧敏
(中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艺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00)
浅海移动式采油平台为钢质非自航平台。海上作业时,平台依靠拖轮以及其它辅助船在预先选定好的固定式单井平台或井组平台附近抛锚就位。从井口平台采出的原油,经采油工艺流程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后,进入1000 m3~1500 m3的储油罐进行储存;天然气再经进一步气体洗涤处理后,沿管线至火炬放空燃烧。待储油罐达到一定的限量,启动原油外输泵将储油罐的原油输往油轮运至口岸再做进一步的处理。
作为具体承担该平台的设计单位,在设计平台各科目的过程中,对海上移动采油平台采油作业造成污染海洋环境的现象,必须按照国家《海洋环境保护法》、遵循CCS 海上有关的《规范》要求,加以避免或尽量减少造成污染海洋环境的环节。为了避免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海洋生态平衡、海上养殖业繁荣昌盛,特地提出了防止污染海洋环境的研究课题。
井口平台与移动式采油平台之间一般采用栈桥的形式进行连接;由于移动式采油平台上动力机械产生晃动或震动,造成采油平台与井口平台之间的栈桥产生晃动或震动,引起原油管线连接处发生移动而变形,出现渗、滴原油流入大海。
措施:在相连接的管线部位,设计一适当大小的接油池。一旦出现原油滴、渗现象时,皆可通过此接油池来避免污染海洋。
井口平台的油井在生产过程中,特别是在油井油、气含量比较高的情况下,经单井或井组采油工艺流程分离出的天然气中,夹带着未处理干净雾状的轻质油;天然气沿放空管线冷却,待天然气到达燃烧头时,由于燃烧不完全,造成轻质油滴入海面。
措施:根据移动采油平台的使用特点,海洋工程技术人员经过多次现场调研、分析、研究攻关,设计出了一种防风全燃型新结构的燃烧头(已被国家授权为发明专利)。这种新结构的燃烧头,主要由引火管、主气管、集油管喷火头、燃烧网筒体、顶部盲板和防风罩组成。油井产出的天然气经这种燃烧头放空燃烧完全,防风能力较强。既适应于海洋经常有风的特点;又避免了天然气燃烧不完全、轻质油滴、落海面的现象发生。
胜利浅海水域的移动采油平台所采出的原油,大部分是采用油轮从采油平台运至口岸穿梭式运拉油作业的;在油轮靠近采油平台时,首先油轮要与平台上的原油外输管线接通;启动原油外输泵,将采油平台储油罐里的原油输至油轮上;待原油装满油轮,停止原油外输泵的运转,关闭原油外输泵出口管线的控制阀门。从原油外输泵出口管线的控制阀门至油轮之间的原油管线采用蒸汽或氮气扫线后,将油轮与采油平台相连的管线法兰卸开,采油平台与油轮相连的管线里,不可避免的遗留少量残油,残油可能滴入海面。
措施:在相连接的管线部位,设计适当大小的接油池。一旦在油轮与平台相连接的管线处,出现原油滴、渗或卸开连接的管线残油滴下,皆可通过此接油池来避免污染海洋。
采油平台在投产作业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油井压力过高造成采油工艺流程设施连接处、管线法兰、阀件、原油取样口等部位出现渗、滴原油流入大海。
措施:在采油平台设施周围设计围板、集油槽和集油井;一旦上述部位出现滴、渗原油现象,皆可采用所设的围板、集油槽和集滴井进行积存,然后采用人工的形式清除,避免外泄的原油顺甲板流入大海污染海洋。
该平台的发电机房及轮机所属的各动力驱动运转泵、液压站舱等;因机器底座或泵运转使用的润滑油,在交替运转或间歇运转的工况下,运转时间超过一年,机器底座或泵运转使用的润滑油遗留少量残油滴下,残油由少集多,流至平台之外滴入海面。
措施:在发电机房及轮机所属的各动力驱动运转泵、液压站舱(底座)以及经常操作的油阀等设施的附近设计适当大小的接油池或档油板、集油槽和集油井;将滴、渗出的残油集中回收,然后统一汇总采用油污水装置集中处理;避免外泄的残油流入大海污染海洋。
采油平台生活楼人员的洗澡水、生活饭菜的洗刷用水等,流入大海。
措施:将采油平台所有来自采油平台生活楼的污水、生活饭菜的洗刷用水等,选用专用的生活污水装置集中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大海;避免生活污水流入大海污染海洋。
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的浅海石油勘探、开发始终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为原则,经过多年的海上生产检验,浅海移动采油平台海洋环境保护模式,已在胜利浅海埕岛油田大量推广应用。这也是工程设计人员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以及中国船级社发布的相关《海上移动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执行实施的结果。
勘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今天,保护和避免污染海洋环境、保护海洋渔业资源、海岸、海洋生态平衡、保持海上养殖业繁荣昌盛,是我们造福后代人类的责任,海洋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人类长久居住于地球的生态环境。依法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爱护海洋资源,共同关心海洋环境保护事业,避免污染海洋环境,是今后从事勘探、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Z].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1999.
[2]中国船级社CCS.海上移动平台入级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3]中国船级社CCS.海上浮式装置入级与建造规范[S].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