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思宇
扶贫这事,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开始,到著书《摆脱贫困》,不论走到哪里,一直身体力行,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几十年来,他始终牵挂着广袤大地上的“老乡们”。特别是上任总书记两年来,无论去哪个省份调研,都忘不了看看当地的贫困户。
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了扶贫:持续打好扶贫攻坚战……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
几次会上,总书记都在“倒排工期、算明细账”。“两个一百年”中,距离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时间紧、任务重。全国贫困人口7000多万,一年解决1000万,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总的来讲,我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充满信心。同时,也非常重视在实现目标中的短板和薄弱环节。其中一项就是扶贫。”
总书记的言谈中,传递出了党中央工作重心的强烈信号。如果县(市)基层领导干部,再去忙着以GDP论英雄,而让当地扶贫工作往后排,是不是太任性啦?
今年“两会”,总书记几次下团组,一次次强调,要“扶真贫、真扶贫”。说白了,他就是希望县(市)领导干部心中常思百姓之苦,脑中要常谋富民之策。
关于扶贫,总书记要求县(市)领导干部,不要狗熊掰棒子、贪多嚼不烂。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一年接着一年干,锲而不舍地向前走。要发挥钉钉子精神,每一件事都要一抓到底,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关于扶贫,总书记要求县(市)领导干部少搞一些盆景作秀,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
关于扶贫,总书记要求县(市)领导,扶贫的钱不要打水漂、手榴弹炸跳蚤。他要求,精准扶贫,点对点地落到贫困户身上,扶贫款决不能去修了“白宫”、“长安街大道”。
由此看来习近平对于扶贫的钱,眼睛可是揉不得一丁点沙子。
对于革命老区、民族地区的扶贫总书记更是惦记得很。今年春节前,他回到梁家河,来到延安,召唤陕甘宁革命老区24个县(市)领导干部,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会上,总书记要求大家“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决不让一个群众掉队。”
做好老区扶贫工作,有两件事总书记格外上心:一件是教育的事。他要求抓好贫困地区的教育工作,把更多教育的钱投往西部、投往老少边穷地区。“绝不能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坚决阻止贫困代际传递。”还有一件是干部的事。他着眼于扶贫到位和干部培养相结合。好干部、后备干部就是要放在艰苦的地方、困难的地方,一是帮助群众脱贫,二是磨练了干部,培养了他们。
《西部大开发》杂志作为一家推动西部开发的责任媒体,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的脱贫致富。
2012年,本刊第3期西部大讲堂栏目以《论扶贫之道》为题,通过座谈会的方式,邀请发改、扶贫、社科部门有关同志及专家学者对扶贫工作的问题作了详细探讨和研判;
2012年,本刊第5期,推出“陕甘宁大融合”的发展思路;
2013年、2014年本刊连续两届组织召开“陕甘宁振兴论坛”,建言陕甘宁、服务陕甘宁。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陕西调研后,新华社通稿有多处引用本刊内容。
一年之计在于春。2015年,是“十二五”的最后一年,是实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之年,我们将继续关注陕甘宁,关注老区扶贫攻坚。同时,企盼大家认真领会总书记关于扶贫攻坚的系列讲话精神,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倒排工期、精算明细,出真招,出实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