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心理资本是个体成长、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研究心理资本与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内在关系,在心理资本理论指导下探索校园文化软实力构建的具体路径方法,将有力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效,增强校园文化内涵的建设。
关键词 心理资本 校园文化 软实力 路径
“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一词最早起源于经济学和投资学等领域。美国心理协会前主席塞利格曼(Martin Seligman)指出,二战后虽然在寻找心理疾病和功能紊乱行为的有效治疗上心理学取得了重大成果,但心理学研究对健康个体的成长、培养和自我实现的关注却非常少。因此,他号召心理学家应该承担起两项被遗忘的重要使命:第一,帮助健康的人变得更幸福和更多产;第二,发挥人的潜能。由此开启了现代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理论建构和实证研究。校园文化构建中最主要的任务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协调发展”[1]。校园文化建设中所着力培养的学生的核心素质,正是积极心理学所关注的内容,两者之间存在高度内在关联性。积极心理学的心理资本理论,能为我们研究校园文化软实力构建路径提供有效的理论指导,推动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提高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一、“心理资本”(psychological capital)的概念及理论基础
积极心理学运动兴起后,积极心理学所能带给人们的帮助逐渐被认识,它使人们做事更有效率、更容易实现自我价值和更幸福的生活。在积极心理学思想框架基础上,2006年Luthans,Youssef和Avolio提出“心理资本”。“心理资本”是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积极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四个方面:自我效能(self-efficacy)——在面对充满挑战性的任务时,有信心并能积极表现和付出必要努力来获得成功;希望(hope)——对目标锲而不舍,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乐于重新调整实现目标的路线、途径和方法;乐观(op-timism)——对现在与未来的成功有积极的归因;韧性(resilience)——当被问题困扰和身处逆境时,能够坚持不懈,充满斗志并发挥创造力采取迂回途径,以取得成功。虽然中西方文化背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国内学者也逐渐开始积极对心理资本概念的本土化研究和探索。比如,柯江林、孙健敏和李永瑞认为,心理资本由两个基本成分构成,即事务型心理资本和人际型心理资本。本文所讲述的心理资本是基于中国文化背景提出的,适合我国青年学生实际情况的心理资本概念和维度。事务型心理资本涵盖自信乐观、充满希望、奋发进取与勇敢坚韧顽强,人际型心理资本涵盖谦虚诚稳、包容宽恕、尊敬礼让与感恩奉献。心理资本具有可投资性、可增长性和可收益性,把心理资本引入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关注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层面,是现代社会对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内在要求,也为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一个紧扣核心问题的视角和途径。
二、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内涵
“Soft Power”原是一个国际政治术语,被学者们译为“软实力”、“软力量”、“软权力”,是上个世纪80年代末由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教授约瑟夫·奈提出来,主要将国家实力分为软硬两方面,硬实力指有形的物质力,软实力指无形的精神力。软实力原指一个国家政治吸引力、文化感染力、价值观感召力、外交话语权、国际地位及领导人和民众形象魅力。通俗来说,硬实力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软实力是指蕴含于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的精神力量。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组织,其发展既需要硬实力也需要软实力。而具体到学校,其综合实力也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硬件建设是学校发展的物质基础,但并不是说有了气派的高楼、先进的设备、响亮的名称等硬实力,学校就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拔得头筹,而最重要的是学校要拥有优质的软实力,学校的发展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共同提升,尤其是软实力的提升。本文讲述的校园文化软实力主要指学校治学过程中,通过自身发展创新并在外部环境的作用下,逐渐积淀而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其对学校发展、社会稳定、促进师生的全面发展等方面都将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校园文化软实力包括学校的治学理念、办学风格、规章制度、师生素质、环境物质文化,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与核心。校园文化软实力体现在先进的办学理念、准确的发展定位、科学的教学管理、广博的人才资源、高效的运行机制等建设要素上,它能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理想和价值追求,体现出一所学校的凝聚力与发展潜力。因此,打造一流的校园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的问题。而从心理资本视角开展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紧紧抓住问题的关键和核心,有助于快速建设和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
三、当前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面临的问题
1.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开放性不够
当前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着亟待改革和创新的重大问题,依然是以学校为主导,教师为主体的传教模式。如师生依然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固化关系,缺乏平等开放与互相激励,缺乏互动情境;未能较好地体现校园文化与学生情感的统一、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与社会文化发展的对接,学生的主体参与性体现不明显。这导致在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过程中,未能调动直接目标对象的主动参与,因而无法让校园文化软实力走进学生的内心,这制约了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快速提升。
2.校园文化软实力正向导向效率较为低下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迅猛化的时代大背景下,民族地区间文化交流已然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和必然趋势,各种价值观念交织碰撞。并且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社会结构的不断调整,个体价值目标的选择自由度增加了,价值主体个体性特征得到激发和张扬,学生思想观念呈现多变化、差异化,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趋向多样化,这使得社会价值多元化趋势更加明显。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借助积极心理学心理资本理论培养师生拥有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开展与实践具有重大创新意义。
3.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挑战
在网络信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文化传播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带来生机的同时,又带来新的挑战。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国网民数量已达2.53亿人,其中学生所占比例是最大的,所占比例已达30%。所以,网络信息的发展正在影响着学生思想、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网络信息和文化传播的开放性和无序性,学生不可避免会接触到一些不良的信息,这将给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带来影响和冲击;同时,学校在网络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如何及时、深入地对先进要素进行接纳、融合和利用,使得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整体质量提高,使得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和接受入心入行动,是校园文化软实力提升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所以在网络时代背景下,要求学校完善其网络设备、建立健全网络学习的监管工作和制度,改革学校教育方式和学生考核形式,真正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并树立其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等,从而实现其自身的人生价值。所以要达到校园文化整体育人预期目的,校园文化建设就要积极加强与时代先进要素的对接与融合。
四、心理资本视角下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路径
1.学生心理资本教育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凝练校园文化软实力,开发科学合理的希望和愿景,创设优化心理资本培育环境,这是开展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基础。心理资本理论告诉我们,希望就是“坚持目标,为取得成功在必要时能够重新选择实现目标的路线”[2]。希望和愿景的设计,一定要从学生将来的长远发展出发,兼顾学生整体和学生个体,发挥学校教师特长,结合时代要素,具有开放性。这就要求学校领导层要经常调查研究,对学校的教师、学生,乃至于一草一木都要了如指掌,同时又要保持敏锐的时代嗅觉,主动接纳社会先进元素,这样才能做出为教师和学生都乐于参与和融入的校园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开发积极乐观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师生都学会包容,学会接受曾经的挫折、失败,坚定未来在自己的手中;懂得感恩并珍惜欣赏现在所拥有的一切,不断丰富积累自己的知识经验,锻炼提升自己的能力素质,为迎接未来的机遇和挑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2.学生心理资本培育环境的优化和创设
调动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直接核心要素——学生群体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构建校园文化的主体,这是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水平的关键要素。利用心理资本理论指导,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要求制定符合学生兴趣的、合理、明确、灵活、有挑战性的具体目标,设计校园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途径,制定消除障碍的计划和方法,调动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目标制定中要有针对困难的应对计划,以使学生能更好地克服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障碍。学校搭台,教师引导,学生实践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学校可以由校团委牵头,引导学生组建兴趣社团,用社团的目标和宗旨聚合一批学生,整合学校教师和其他相关资源,为每一个社团配备专门指导教师,开展品牌活动建设,引导支持学生开展丰富的课余文娱生活,在这些学生自行设计组织的活动中,融入学校的教育理念,让学生在体验创造、表演、参与的快乐中,体会感悟传播校园文化,引领学生成长。
3.学生心理资本增长法则的开展和创新
主动及时占领网络文化阵地,营建包容开放的文化环境和氛围,这是打造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平台。心理资本理论告诉我们,学会欣赏,学会包容,是做好教育的前提。学校层面的理念更新,对于校园文化软实力的建设十分重要。在学校营造信任、包容、乐观的大环境,是非常有利于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校园文化的。学校完全可以利用校园网络、班级短信群、QQ群、学生家长短信群等手段,营造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社会,为自己的现在和未来负责的生活理念;指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精选故事或案例,给予积极成功的心理暗示,努力提升他们的自我效能感等。先进的网络手段可以将学校和教师的关爱、指导随时随地的传达到每一个学生,同时又能为师生沟通架起超越时空障碍的桥梁,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利是远大于弊的。如果我们能够将心理资本的内容,进行通俗化转化,通过一个个活动,一句句鼓励和关怀的话语,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那么,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将会具有源头活水,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会大大提升。
4.学生心理资本实践路径的实施和加强
充分发挥显性教育的主阵地功能,积极创新隐性教育的细无声润物功能,双重途径有效结合是实现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两个抓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所以丰富的、和谐的社会关系有利于个体的全面成长和发展。通过借鉴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要求我们灵活运用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双重途径,实现学生心理资本的稳步提升。教育者既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这样显性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心理资本得到孕育和提升,也要根据教育目的和内容,选取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将心理资本的内容隐性的设置于各种细小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中,从而坚固地架起培育学生积极心理能量的桥梁,让学生学会做人懂得如何诚信与人相处,克服学生的脆弱畏难心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敞开心扉快乐地享受教育,寓教于乐、寓教于文,寓教于形式多样的不知不觉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实现学生快乐健康的成长和全面发展。
基于心理资本视角的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紧抓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的深层次目标,关注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求,营造良好校园育人环境,打造温馨亲切校园文化,让学生置身于和谐发展的校园氛围中;关注学生归属和爱的需要,塑造良好的新型师生学习共同体,引导学生懂得感恩、宽容、平等与合作;满足学生自尊的需要,激发学生的自我效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设民主决策、自我管理的开明新风尚;展现学生的个性风采,让学生真正成为自己校园的主人;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将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有机统一起来。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与时俱进,创新举措才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合格人才,对于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深刻的实践意义。心理资本视角将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提升为紧抓核心内在深层次要素,为提升校园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一个更准确更直接的切入口。
————————
参考文献
[1] 周宏.校园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2(21).
[2] 陈旭.大学生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3.
[3] 马克思.关于出版自由和公布等级会议记录的辩论[M].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申俊霞(1976-),女,河北邯郸人,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讲师。]【责任编辑 刘永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