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抗旱技术中的重点解析

2015-10-21 19:08安久龙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松土抗旱覆膜

安久龙

【摘要】为了切实加强在高温干旱情况下林业生产防灾的技术指导,确保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建设成果,科学开展抗旱,特制定了林业抗旱技术要点,供各地在林业抗旱中参考运用。

【关键词】林业抗旱;技术;

一、林业抗旱中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1、适地适树

在生物界,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规律,“适地适树”就是这一规律在造林中的具体体现和应用。针对林场造林地的实际,土壤水分缺乏是限制造林成活与否的限制因素。立地条件差的以侧柏、刺槐等耐干旱树种为主;立地条件较好的可适当发展一些经济树种,使该树的生态学特性与造林地立地条件相适应。选择适宜当前及今后发展的侧柏、刺槐、花椒、油松、元宝枫、杨树、柳树等树种为主要栽植树种推广栽植,彻底改变传统的不划分立地类型、不搞混交和树种搭配、造林地“一刀切”、不讲质量,千篇一律栽植同一种树种或只栽一两个树种,或者山上刺槐、川塬杨树的落后树种选择方法。

2、提前整地

造林前先整地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改善幼林生长环境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提前整地可以积蓄水分,提高土壤的含水量,同时还能够改变林地的光照和通风条件,使土壤熟化,增加土壤肥力,又可以通过光照杀死土壤中的病虫害,使整地时间提前半年,也可以在前一季或前一年的雨季整地。根据造林作业区自然条件和多年造林经验,整地方法以蓄水保土、最少破坏植被为原则,采取中鱼鳞坑整地,规格为60 cm×40 cm×40 cm。

3、覆膜造林

覆膜造林技术是提高造林成活率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可抑制土壤水分蒸发,提高土壤温、湿度,形成有利于苗木生长发育的小气候。近2年来,通过对比试验发现,覆膜造林比不覆膜造林成活率可提高15%~20%,新梢和地茎的高、粗生长,比不覆膜造林提高1.6倍和0.8倍。

覆膜方法:先把膜的一边向中心剪一道缝,栽时把穴(树坑)整成浅锅底形,穴边缘略低于地面。栽后盖上地膜,使苗木地茎通过膜中心,用土把膜四周和划破的缝压实,覆土宽及厚约4 cm,苗木根茎与地膜之间覆土略厚,约有6 cm,做到覆膜无空隙、无透气孔,形成一个倒伞形,可使雨水尽快地渗入土壤中,增加土壤温度,防止蒸发,减少杂草丛生。如果苗木根茎处覆土过薄,土壤表面温度增高到一定程度时,热气集中顺着苗木根茎蒸发而出,会直接灼伤针叶树小苗的根茎部输导组织和形成组织,致使幼苗茎部形成环状腐烂枯死。如果造林前先浇1次水,栽植后再浇1次水,然后覆膜,成活率更高,一般可达100%。

4、截干造林

由于春季多风干旱,气温偏低,大多数造林苗木梢部木质化程度低,所以栽后地上部分失水较多,加之苗木根系受到一定损失,以及风吹摆苗木使土壤透风,根系一时难以恢复,水分供应不足,地上部分蒸腾量大,导致水分代谢不平衡,致使苗木枯萎死亡。因此,生产中应大力提倡截干造林的方法,减少树木地上部分蒸腾,促进地下侧根生长,从而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经济林树种一般不截干,而是定干,针叶树一般不截干,尤其是油松,如果截干,则破坏生长点,导致苗木无法生长。截干高度一般不超过10~15 cm,山杏、山桃可适当截高一点,20~30 cm,有利于树形的形成,提早挂果。

截干造林应注意事项:一是截干时不要使苗木茎干破裂扯起茎皮,以免影响发芽生长;二是截干时要把露在地面上的茎干培土堆留出2~3 cm,以免风干,一直等到幼苗顶出土时再扒开土堆,也可常年不去土堆,既可闷芽,又可防止兔啃。

二、苗圃地及几种造林类型的抗旱管理

1、经济林抗旱管理

(1)山核桃等木本油料林。采取浅翻松土、砍草埋青等措施进行树盘覆盖,即将杂草或桔秆覆盖在山核桃树根周围直径0.5至1米的范围内,以保蓄林地水分,改善墒情。同时采取喷施抗蒸腾剂、施保水剂、叶面施肥等新技术,提高树木抗旱能力,防止落果,促进果实生长。

(2)其它经济林树。选用薄膜或作物秸秆对树盘、墒面、垄沟等进行土壤覆盖,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科学整形修剪,合理控制植株生长量。以减少枝、叶、花、果的水分蒸腾。叶面喷施抑蒸保湿剂,以减少叶片水分蒸腾。采取预防与医治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对枯枝、病枝、病叶、病苗,并进行清理整治,将病虫害消灭在初发期。

2、大树移植和古树名木的抗旱管理

(1)改良土壤,在树冠外围,地下埋树枝,以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待树枝腐烂后,可改善土壤的团粒结构,增强微生物的活动。

(2)在树冠上方安装喷灌、增加叶面的湿度和保持叶面的清洁,促进光合作用。

(3)对于特殊生境的古树,应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特殊的抗旱措施:在树基挖长方形蓄水槽,内填腐殖土,可形成海绵状的土层,更多地蓄积水分、使古树根系长期处于湿润状态,平时可蓄积雨水,上盖铁篦子,以防游人践踏,也可人工浇灌。经历连续高温干旱后,对叶片有萎蔫现象发生的古树名木,应于早晨或傍晚进行叶面喷雾和根部灌溉。

(4)特别名贵的树木,也可以人工输液进行抗旱。

3、苗圃地名贵树木以及林苗两用林地抗旱管理

(1)对中心苗圃、育苗基地、定點采穗圃等进行浇灌,及时添置防晒设备或搭建搭盖遮阳物,减少阳光照射、土壤和苗木水分蒸发,有条件的苗圃要早晚各浇一次水;

(2)旱季缺水期间禁用肥料,避免烧死苗木;

(3)不具备灌溉条件的地方,要采取盖膜或对苗床进行保水处理等多种措施减轻旱情。剔除幼苗基部的萌条,抹去多余的萌芽,只保留顶芽。如顶芽叶片过多,要剪除1/3的叶片;对中、大苗木在进行除萌、抹芽的同时,还要加强田间管理,开展翻挖松土,切断土壤表层毛细管,减少土壤水分蒸发。

4、新造林地抗旱管理

(1)修剪枝条:轻度受旱的幼苗、幼树,可及时剪除芽叶焦灼、叶部萎蔫但未受害的枝条,以及受旱致死已丧失发芽能力的枝条,减少水分散失,避免旱情加重。

(2)平茬:对于地上部分旱害严重,但是树干基部及根系仍然良好,且萌蘖能力强的树种,可采取平茬措施。平茬高度一般控制在距地表面10厘米左右。

(3)培土:对于因栽植深度不够造成根系吸收空间不足造成旱害的,以及旱情严重的阔叶树种,可在幼苗幼树周围采取培土措施。

(4)松土除草:对于土壤比较粘重而杂草灌木比较多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通过在树干周围松土除草,以减少土壤水分的损失;沙质土壤且杂草灌木比较少的新造林地和幼林地,可不进行松土除草。

(5)覆盖:可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多种材料覆盖地表,覆盖范围为幼苗幼树周围30-50厘米。一是覆土,厚度5厘米以上;二是就地取材,把松土除草清理下的灌草铺于幼苗幼树周围,厚度20厘米以上,对于新造林,可根据树穴大小,用碎石覆盖在树基部周围;三是对造林地墒情尚好的地块,用塑料薄膜覆盖于幼苗幼树周围或整个行间。

(6)灌溉补水:对有灌溉条件的幼林和新造林地,尽快采取灌溉措施;旱情严重且价值较大的幼苗、幼树应采取人工浇水措施,尽量做到“不浇则已,一浇则透”。

结语

苗木栽植后,要落实林权,要精细抚育,包括浇水除草、施肥施药、整形修剪等,要加强管护,防止人畜毁坏,确保成活成林,尽快发挥其应有的效益。

猜你喜欢
松土抗旱覆膜
玉米秋覆膜技术要点
不同覆膜时期和种植密度对马铃薯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
论玉米覆膜高产栽培
清晨
云南:抗旱保苗促春耕
倾力支持农民抗旱浇麦保丰收
温室栽培黄瓜的土、肥、水管理技术
文山抗旱赋
在庄稼地里松土时我发现一小节骨头
中原众志成城驱旱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