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玉玲
摘要: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迅猛发展,中国建筑工程事业正面临很大的发展机遇,其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建筑施工质量。建筑工程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建筑行业长久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意义,而建筑工程管理是实现建筑行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管理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企业相关管理部分需要针对实际工程项目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与之相符的更科学、更高效的施工管理方案,在实践中不断优化创新,优化各管理和控制要素之间有机结合,通过工程管理有效提高施工质量使企业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本文介绍了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措施。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贯穿于施工项目的整个过程,是一项科学严谨,全面,细致,规范的工作,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有企业管理层的重视和支持,其次需要工作人员的全面积极配合,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现场施工和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细致分类,全面优化,保证各项工作的切实落实,只有全面细致地搞好建筑施工时的管理工作,才能在提高施工管理工作水平的同时,提高施工工程质量,促进企业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认真对待前期准备工作
1.人员的管理与协作。在工程项目开工之前,首先要将人员配备齐全。工程项目的管理者主要由项目经理,技术员,安全员以及质量监督员组成。人员到位后,应对这些人员的身份、资质、学历、特长、技能以及人品等基本信息进行核查,登记。各项目部应对所有人员进行入职培训,施工前应充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在开工前充分的做好准备。让所有参与人员充分了解工程项目;提高安全意识;加强质量教育:对于工程技术人员,应对其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首先,要有明确的职权分工,其次,必须完善施工队伍的管理体制;第三,对工人要奖罚分明,从物质精神上给予鼓励,培养工人的凝聚力和责任心,只有各岗位职责权利明确,上下一心,才能在时间紧迫,技术要求高的工程中,保质保量的完成任务。
2.技术、材料管理。在一个工程项目中,由于涉及的分项工程较多,工艺复杂,材料品种多,数量大,并且同时施工的班组多,在这样的条件下,作为现场施工管理人员,必须提前做好各种技术和材料准备。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熟悉施工图纸,对于图纸有一个全面细致的了解,对施工中所需要的材料种类和数量,在施工前就做到心中有数。设计中的相关要求和有关规范,以及施工中使用的新材料以及材料的品牌,材质,规格,数量,要精心计算,一次到位,提前预订,合理安排进场时间。针对这些材料,做好采购供应,分类堆放、合理发放,避免对工程进度的影响。新购材料到场后,应该排料进行检查验收,整理分类,合理保存,对材料使用情况进行登记造册,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施工进度提前合理安排。
二、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经济迅猛发展的新时期,建筑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正迎来新的历史机遇,建筑工程的开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还促进了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施工过程中一些管理控制问题做不好,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并不少见。
1.建筑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问题。施工的关键在于建筑质量的控制,如果建筑质量不能够得到保证,那么这样的施工就将是毫无意义也是没有必要的。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是否严格执行,是不是符合国家的建筑要求,原材料的采购与使用是否严格按照标准等。这些问题所涉及的具体事项在施工过程中都会对工程的质量有着或大或小的影响,但由于其包含的细目比较多,再加上施工场地的开放性以及施工单位的分包模式等,往往很难都做到。
2.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成本管理问题。施工方实现利益最大化的关键在于做好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就目前的建筑行业来说,在建筑施工中很多施工企业的成本管理会计化处理不到位,项目资金管理模式往往呈现出粗放性的特点,或者是流于形式,制度约束不够。一些需要签署合同的没有及时签订,造成日后相互扯皮或司法纠纷。薄弱的成本核算制度不仅会造成施工企业收益的减少,而且会对企业日后的长远发展产生许多不利影响。
3.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人员培训问题。建筑工人是工程施工的具体执行者,因此他们水平的高低、素质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目前中国建筑行业的施工人员仍然以农村剩余劳动力为主,虽然在技术方面他们不存在问题,但是往往细节上难以做好。比如成本的节约意识,施工中的科学计划,施工标准的具体把握等,造成的施工成本加重、二次建造现象屡见不鲜,如何做好人员的科学管理与培训对施工方来说任重道远。
三、建筑工程施工与管理措施
1.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1)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对于消耗材料,特别是木料,钢材、水泥,沙石等,必须严格按定额供应,随取随用,限额领取。在材料的出入库领取,使用数额,补充和退料,以及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必须实行严格的监管。但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在每个阶段开始,由工长,材料员按材料的使用数量进行分配,但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现材料数目不够,必须提前申报给项目经理,说明材料数量不够的原因,才能领取。对于个别材料消耗大的工序,應该由项目经理直接负责,也可以对材料实行包干使用,对于节约者进行奖励,超出消耗的部分则给予处罚。
(2)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的等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对于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登记,生产中超额使用甚至过度浪费的行为,应及时发现,坚决禁止。
2.施工安全控制
(1)建立安全责任制。作为公司和项目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对施工工程的安全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也必将承担最大的安全责任。在建筑工程施工之前,相关的责任人都必须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自己在生产中的安全责任,防止事故发生后无人负责的情况发生,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相关责任人都应该承担自己的经济责任或者刑事责任。
(2)配备安全设施与安全员。因为企业法人和项目经理不可能随时在工地上,所以安全员和相关安全设施是必不可少的。这些人员和设施的设立,对于整個项目的安全控制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专职安全人员可以在整个施工过程中指导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安全设施,保证整个项目在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建设。每个施工小组也要设立相应的兼职的安全员,这些人员的设立可以避免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安全事故,一旦出现相应的事故,安全设施就必不可少,安全设施的存在保证了施工过程中突发安全事件可以得到有效控制。
(3)提高全体人员的安全意识。该项目施工进行检查,要对全体施工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加强人员的安全意识;在施工过程中,各班组之间应该做好安全工作协调,对异常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且定期对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意识的强化,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工人的人身安全。在施工结束后,应对安全方面进行总结。
3.质量控制
(1)明确工程质量目标项目。在制定企业质量验收标准时,应该高于国家的相关要求,采购的各种材料都要符合国家规范,包括相应的环保要求,以及设计要求,对所有材料进行全部或抽样检测,严把材料质量关。在执行时,执行人要明确公司的质量目标,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工作,严格执行材料验收制度。
(2)确保主体结构质量。主体结构质量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是整个工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定要抓好承重墙,框架柱等关键部位的施工,且必须满足设计要求,符合国家抗震标准。在施工过程中装饰质量也很重要,在装饰阶段,一定要在设计上有特色创新,抓好关键部位的施工,搞好细节处理。在施工的关键部位,如顶层,卫生间,地下室,楼梯走廊等地方,很容易发生质量问题,因此这些地方既是施工的难点,也是检查的重点。
(3)加强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企业要对施工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严格执行班组自检,项目部抽检,监理验收的“三检”制度,争取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工作前应对工人进行技术交底,让工人明白,工作中必须达到的质量要求以及各施工环节的技术难点,提高技术质量。
4.成本控制。为了提高经济效益,该项目施工过程中,应加强成本控制,减少浪费。对整个项目工程的成本控制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控制项目工程的材料费用;二是控制施工人员的支出费用,例如: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工作量的大小、数量,确定施工人数,根据每个人的劳动强度制定新的标准,严格控制单位工作量内的工资支出;三是减少由于失误而造成的浪费: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对质量严格把关,减少因为错误施工而造成的浪费,避免返工。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是一个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并且具有动态性,因此建筑企业应该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有效的途径和策略,用以提高建筑工程的管理水平和施工质量的控制效率,从而促进建筑行业的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凯,朱汉翔.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中的现场全过程施工管理[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17).
[2]杨涛.浅谈如何加强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5).
[3]朱四清.试析我国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措施[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