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对肥胖病因病机的系统认识

2015-10-21 19:51祝然然陈秋
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病机中医病因

祝然然 陈秋

【摘要】中医认为,肥胖是由于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久卧久坐、先天禀赋、体质差异、年老体衰等原因导致肺、脾、肝胆、肾功能失调,水谷精微不能正常化生,水液代谢异常,从而致使膏脂水湿痰瘀积于体内,发于肌肤腠理,而为肥胖。

【关键词】单纯性肥胖;中医;病因;病机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519-01

单纯性肥胖是由于超过正常生理需要量的进食热量大于消耗热量,且多余热量以脂肪形式贮存于体内的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生活水平、饮水结构及行为习惯的改变,超重和肥胖正迅速地在中、低收入国家中蔓延开来,并呈现低龄化的趋势[1]。单纯性肥胖成为多种慢性疾病,如高血压、2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某些癌症、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代谢综合征等的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祖国医学对于肥胖的优势渐趋明显,而掌握肥胖的病因病机则是正确辨证论治的基础本文将从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对肥胖的病因病机做一综述。

1.中医对肥胖病的病因概括

1.1 饮食不节

1.1.1 过食肥甘厚味

《素问·通评虚实论》曰:“肥贵人,高粱之疾也”,《灵枢·逆顺肥瘦篇》曰:“肥人也......其为人,贪于取也”。过食肥甘厚味之人,膏粱厚味超过脾胃的运化功能,饮食五味不得化生水谷精微营养周身,反而停滞不化聚而为膏脂水湿痰瘀,壅塞于肌肤腠理和皮下,则渐趋肥胖。

1.1.2 暴饮暴食

《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暴饮暴食或过饱易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使水谷不得化,反为膏脂水湿痰瘀停留,发为肥胖。

1.1.3 饮食五味偏嗜

《素问·生气通天论》曰:“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奶央”。饮食偏嗜,会使相应脏腑机能偏盛,久之可损伤脏腑功能,引起水谷精微化生及津液输布异常,停滞不化聚而为痰,发为肥胖。

1.2 七情内伤

七情刺激,肝气郁滞,影响肝的升发疏泄功能,而致气机升降失调,以致胆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而使浊脂内聚发为肥胖。肝胆疏泄不及或太过,上侮肺金,中克脾土,下竭肾阴,影响津液正常运化及输布。且脾在志为思,“思伤脾”,脾伤则运化失健,水湿痰浊膏脂内生。气郁化火,炼液为痰,亦可发为肥胖。

1.3 久卧久坐

《素问·宣明正气论》曰:“久卧伤气”。《望诊遵经》曰:“富贵者,身体柔脆,肌肤肥白,缘处深闺广厦之间,此居养不齐,作息无度者,易致脂肥停积而成肥人”。脾主四肢肌肉,久坐伤肉,过度安逸则耗气,导致气机虚乏、呆滞,化津运湿无力,痰浊易生。

1.4 先天禀赋

《灵枢·卫气失常篇》曰:“人有肥,有膏,有肉”。这大抵与现代医学所指出的本病有遗传倾向相吻合。据记载,双方均有肥胖者,子女70%肥胖;双亲中有一方肥胖者,子女40~50%肥胖;双亲均瘦或体型正常者,其子女肥胖约为10%[2]。若先天禀赋不足,肾气不充,元阳不振,导致肾对水液蒸腾气化不利,则水湿不化,泛溢肌肤为臃肿。先天之本不裕,肾精虚乏,可及肝及脾,导致肝脾功能失调,引起气血津液、脂质代谢输布失常,致使或加重肥胖[3]。

1.5 体质差异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将人分为金、木、水、火、土五大类型。其中土型人“其为人黄色,圆面,大头,美肩背,大腹,美股胫小手足,多肉”,水型人“其人为黑色,面不平,圆头,广胸,小肩,大腹,动手足”,《黄帝内经》认为这两种类型的人容易患肥胖。土型人属太阴湿土,阳气容易受损,容易患脾胃方面的疾病。水型人属少阴肾水,易伤肾阳,易患肾和膀胱方面的疾病。脾肾是水湿运化的主要脏腑,脾肾阳气虚弱,脾不能运化水湿,肾不能蒸腾水液,导致痰湿积聚,冲塞于经络分肉之间,发为肥胖[4]。

1.6 年老体衰,脏腑功能失调

《黄帝内经》记载,女子七七、男子七八天葵竭,肾藏衰。腎藏元阳,中年以后,肾气由盛转衰,肾中元阳不振,无力蒸腾气化水液,或肾元阳虚衰影响脾阳,则水湿不化,泛溢肌肤为臃肿。肾藏元阴,元阴收藏并濡润五脏六腑,因“乙葵同源”致肝阴不足,阴虚阳亢,肝阳上亢,气机逆乱,气郁、食滞、痰湿停留体内发为肥胖[5]。

2.中医对肥胖的病机概括

《素问·经脉别论》曰:“食气入胃,散精于肝,淫气于筋,食气入胃,浊气归心,淫精于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不管是水谷精微的运化散布还是水液的运化转输,都有赖于肺、脾、肾、肝胆的协调统一,若某一脏腑或几个脏腑功能发生异常,则会导致膏脂水湿痰瘀停留,发为肥胖。

历代医家认为,肥胖病位多在于脾,可涉及肺、肾、肝胆,致病因素多责之于膏脂、水湿、痰瘀,病性多为本虚标实,名老中医岳美中将肥胖归纳为胃强脾弱的脾约证,大便秘结、小便频数,胃强脾弱,胃强则消谷善饥、摄食过多,脾虚则水湿不化[6]。但也有医家认为尚有脾实证,为过食肥甘厚味,超过脾胃运化能力,加之好逸少动,中焦气机不畅,脾胃升降功能障碍,水谷“精微”和水液停滞,化为痰湿瘀浊,变生肥胖。临床大都表现为能食而肥,多无脾虚之证[7]。脾实证经久不治亦会导致脾虚证。亦有肾实热结,临床多表现为面红、易出汗、怕热、消谷善饥、二便不利,肾为胃之关,开窍于二阴,肾有热上炎及胃,导致胃热之易饥善食。且青少年肥胖多为肾实热结,中老年肥胖多气阴两虚[8]。

笔者认为,五脏六腑皆令人肥,非独脾也。肥胖的病机可以脾为中心,亦可以肝、肺、肾为中心。脏腑亏虚为虚,胃热、气滞、水湿痰瘀为实,可有开始以虚证为主要表现,也可以实证为主要表现,临证中应探究患者病机本质,切不可一概而论。但不管以何脏为中心,终究可导致脾的运化功能减退,日久可致脾虚。可因虚致实,亦可因实致虚,内聚水湿痰瘀日久则会反过来损伤脏腑功能,最终导致虚实夹杂的恶性循环。故对于肥胖的患者,应以脾虚为基础,探究病机本质,随证治之。

2.1 脾虚湿阻

《石室秘录》曰:“肥人多痰,乃气虚也。虚则气不能运行,故痰生之。”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脾胃一阴一阳,一升一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若饮食不节、思虑伤脾、久坐伤气,则脾气虚弱升清运化功能减退,水谷肥甘之物无以化生精微气血,反成膏脂痰瘀积聚体内,发为肥胖。脾不升清,清气不升上注于肺,水湿精微不能正常化生输布,水湿内停。此时脾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不能正常腐熟水谷,反而与内停聚的水湿酿成痰瘀,分为肥胖。

2.2 胃热湿阻

由于长期饮食不洁、摄食肥甘,导致肥脂内聚而酿生湿热,伤耗胃阴则消谷善饥,摄入的水谷精微超过了脾的运化能力,水谷精微不得化而聚为水湿痰瘀,发为肥胖。

2.3 肝郁气滞

肝主升发,喜条达恶抑郁,调畅全身气机。肝郁气滞,气机升降转输失常,以致胆不能正常泌输精汁,净浊化脂,而使浊脂内聚发为肥胖。肝气条达,则脾气健运,气血津液输布正常;肝气郁结,木郁土壅,木克脾土,导致脾胃运化及气机升降失常,致使痰湿瘀浊内滞而发为肥胖之症。肝气郁滞,亦会导致气滞络阻而致瘀,张景岳曰:“津液者血之余,行乎脉外,流通全身,如天之清露,若血浊气涩,则凝聚不行”,气滞血瘀,水湿不化,凝聚成痰,发为肥胖。气郁化火,肝火犯肺,肥失宣发、肃降,行水功能失常,水液不能正常布散及下输,而聚成痰湿瘀浊内滞而发为肥胖。

2.4 脾肾两虚(脾肾阳虚)

肾藏元阴元阳,为先天之本,亦为脏腑之本,温化水饮。若肾阳不足,温化失职,难以化气行水,就会导致水湿痰饮内停,溢于肌肤,形成肥胖。肾阳虚衰损及脾阳,火不暖土,脾運化无力,水谷精微不能化生精气,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反而转化为膏脂痰瘀,积聚体内发为肥胖。

2.5 肝肾阴虚

肾阴不足,阴虚则内热,阴不敛阳,虚火上扰,移热它脏,内扰脏腑妄动,腐熟加强,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则热中善饥,摄纳倍增[9]。肾精不足,阴液亏虚,不能濡养肝阴,肝阴不足又下劫肾阴,阴虚内热消烁津液,致痰浊膏脂瘀血内生,发为肥胖。

2.6 肺脾气虚

肺为“华盖”,主行水,以宣发肃降为基本运行形式。肺气不足,则不能通过宣发作用为脾散清,亦不能通过肃降作用为脾降浊,致使谷气与津液在体内潴留停滞,而形成膏脂痰湿,蓄于肌肤,发为肥胖。若肺气亏虚,子病及母,或素有脾虚,母病及子,母子同病,则水谷不能运化,水液不能正常输布,反而转化为膏脂痰瘀,积聚体内发为肥胖。

结语

综上所述,五脏六腑皆令人肥,非独脾也。肥胖以饮食不节、七情内伤、久卧久坐、先天禀赋、体质差异、年老体衰等为病因,病机则可以不同的脏腑为中心,但日久必以脾虚为基础,最终形成虚实夹杂的症候。膏脂、水湿、痰瘀为病理基础,贯穿整个肥胖的始终。对于肥胖的病因病机,祖国医学尚没有形成公认的辨证标准,因此对于肥胖的治疗也往往自成一派,经验多于事实,故形成一个明确、统一的认识及一套可重复、疗效好、易掌握的治疗方法,将成为日后的重点。

参考文献

[1]胡晓梅,麻柔,许永刚,等.青黄散在恶性血液病治疗中的应用[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1,33(6):568-570

[2] 上海医科大学《实用内科学》编委会. 实用内科学(第9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667-668

[3] 卢思俭,王芬芬.肥胖及其病因病机探讨[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6,12(3):216

[4] 龚海洋,骆斌.浅谈《黄帝内经》对肥胖的认识[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6,29(3):149-151

[5] 刘兴郡,张晓冉,陈秋.中西医对肥胖的认识[J].山西中医,2014,30(3):61

[6] 陈可冀,等.老年病施治经验续谈.上海中医药杂志,1982,(8):6

[7] 华青.肥胖症的病因病机初探[J].陕西中医,1990,11(2):72

[8] 张炬.肥胖症一例病案讨论[J].河南中医,1985:33

[9] 孔凡涵,孔祥琳.邹议中医对肥胖的认识及早期辨治干预的意义[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21):8

猜你喜欢
病机中医病因
老年眩晕患者的病因分析及治疗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汉字小门诊系列(六)
汉字小门诊系列(五)
燥邪致泻说
《伤寒论》恶寒症探微
糖尿病从脾论治探讨
对病机十九条中“心”与“火”的质疑
寻找发热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