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办法的探论

2015-10-21 19:38刘坤
房地产导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刘坤

【摘要】近年来,建筑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建筑人也经受着更多的新挑战。当下,建筑工程项目随处可见,工程规模也越来越大。因此,开展有效的建筑工程施工管理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实现建筑业的健康稳定的发展,建筑人需及时了解并掌握最新的工程管理技术及办法,为建筑业的发展尽一份力。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

一、土建项目施工管理内容的概述

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与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是一体的综合性工程管理模式,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管理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进度和质量。通常项目施工的管理内容包括:在保证项目质量合格的情况下,怎样高效率的完成项目目标;采取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地组织计划、协调和控制,按照其内在逻辑规律,来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及组织高效率地施工,使生产要素合理配置优化组合,保证施工生产均衡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先进的手段和管理技术以使企业获得良好的综合效益,从而实现项目目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目的:①科学有序的施工,使其工程在合同规定的时间、要求的质量、批准的费用预算、进行的全方位、过程的组织、规划、协调和控制得到实现。施工工程是工程管理的对象,根据施工项目的一次性的特点,工程管理需具有全面性、程序性和科学性,用系统工程的理论观念和方法进行管理。工程项目的目标也是工程管理的目标,项目的目标对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进行界限,即三控制二管理一协调,(进度控制、费用控制、质量控制、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和组织协调)。

二、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图纸会审工作不重视,施工资料管理不规范。当前,在很多的项目施工过程中,存在施工单位为节省成本追求工期,不断的对图纸进行修改,修改完成后仅凭自己的施工经验便马上施工,并没有严格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建造出合格的建筑产品,未达到施工目标。同时,某些项目负责人也未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图纸进行会审,对简化后的施工方法未进行思考和探讨。虽然国家规定图纸会审需要多部门进行签章,但很多施工企业都是在项目施工完成后再对图纸进行会审记录补充。因此导致项目施工过程中的问题不能被及时的发现,技术长期得不到改进,并且施工的效率也得不到提高。

2.2、监督部门对施工项目的监督不到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建筑行业的发展势头也十分迅猛,尤其是建筑行业的持续火爆及工业化发展的需求,建筑工程项目的市场越来越大,各部门的工作量也随之大幅增加,而只靠质监站的少量工作人员,已经难以满足实际工程项目监督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督的效果。而个别的监督单位为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工程管理机构人员资格不重视、各类器械配备不满足实际要求、甚至存在监督人员无证上岗的乱象。同時,项目施工现场管理系统也不完整,某些监督人员对建筑材料、组件、设备没有进行严格的审查,甚至是隐蔽工程没有有效的监管,一些项目监督机构未按规定程序组织检查很多分项、分部工程的质量验收。使其施工项目留下大量的质量隐患。

2.3、施工企业为中标,致使其标价低、工期短、资金无保证。施工企业受社会经济利益的影响,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对投标价格不断降低,缩短施工工期,为保证企业利润,导致施工方为降低建设成本、省略施工工序,同时受到合同工期的制约,使本来正常合理的建筑施工工期不能得到应有的保证,抢工期、赶进度,致使项目工程质量不能得到保证。

2.4、受传统分包工程的管理模式的影响,项目施工过程中出现很多不合理现象。在当前的科学技术与市场经济日益增强的现代化的城市之中;在工程建筑业内,依然还存在很多采用传统分包的建筑工程的管理模式,这类传统的项目管理模式不能清晰的指出各个方面的工作的具体职责和管理的范围,在实际的施工中很容易发生混乱现象,这正是由于在工程管理中分工不合理所造成的,由于各部程序比较模糊,导致各个部门不能有效进行配合与协调,从而严重地阻碍了项目施工管理的正常秩序,这在无形中又加大了工程管理的难度。

2.5、某些地区存在素质较低的施工项目管理人员。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实践起步相对较晚,培养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环境相对落后于西方国家,因此便造成了某些地区项目管理人员素质偏低的现象。在项目施工中管理不到位,以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大多偏重于承包商工程师层面,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以及资质评定等方面都比较薄弱。施工建筑单位一般多任用资质较高的项目经理参与投标,一旦项目中标,就分包给其他的项目经理,甚至有的项目经理连资质都没有或挂帅不出征,因此便造成项目经理对项目根本不了解。

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举措

3.1、针对工程建设中出现的不合理工程管理形式,相关部门需建立并完善健全的科学的管理体系。首先,建筑企业应先摒除这些混乱管理的模式,制定明确分工,各部门要互相协作,使建筑工程各个施工阶段都得以有效连接,工程操作流程能顺利的进行。其次,企业应建立健全的科学管理体系,使各部门的职责明确、工作的范围清晰、相互之间管理协调,突出团队整体之间配合的能力,从而降低了对突出能力的个人依赖性。

3.2、项目管理人员需做好材料的把关及设备的管理工作。首先,相关管理人员要做好进场材料的把关和机械设备的管理工作。材料包括施工中的原材料、配件及成品等,如果材料不能和设计要求相符,那么施工质量就很难达到预期的目标,基于这方面的问题,项目管理者应做好材料的监管工作。对于进场材料的数量、规格以及质量均需要严格考察,采购人员在采购过程中需购买最优质的材料,同时也需考虑资金的合理性,避免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其次,各部门应对图纸会审工作进行强化。在建筑图纸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需和施工现场充分结合起来,从而设计出更具规范、科学、实用的图纸,使其应用在施工过程中更具有效性。

3.3、政府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监管机构。各级地方政府应根据《安全生产法》中的要求,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监管机制,设立专门的生产安全监管机构。安全生产监督人员不但要加强对生产的监督,及时发现并彻底消除安全隐患,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还要深刻分析事故原因,严厉查处引起安全事故的责任人。

3.4、加强对工程项目施工管理队伍的建设。首先,参与施工管理队伍建设的人员一定要经常参加学习和交流,企业也应该定期开展工作总结大会和座谈会,由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提出项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通过集体讨论和探讨,针对存在的问题给予建议和指正。其次,项目施工管理者应该注重自身建设,利用业余时间自学,提升自身的职业素质和思想政治水平,尤其要注重培养自身的安全意识,通过意识监督和引导自身行为, 只有这样才能确保单位拥有一支高素质和严纪律的管理队伍,为企业赢得更好的口碑, 提升整体的形象和社会价值。

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工作,对管理人员专业要求较高,其管理内容包括项目的策划、准备、实施、竣工、验收及总结各个阶段。而期间最为复杂的就是项目的实施阶段的管理,因此,项目管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工程项目管理控制理论,并在此基础上掌握控制依据。根据控制整个项目的步骤,实施工程项目管理,通过管理,最终实现工程项目建设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杨永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与控制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3,6

[2]郭维海.浅谈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及施工质量问题处理.[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0).

[3]徐敏.浅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控制[J].科技与企业,2013,12:93.

猜你喜欢
建筑施工管理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管理的另一半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