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超
【摘要】三维城市模型包含了建筑物三维结构模型、建筑物纹理贴图、数字高程模型、地面纹理影像等多种数据,首先对城市的地形地物进行测量,获取建筑物和地面的结构信息,高度信息和纹理信息,再通过三维可视化软件制作成三维仿真景观模型。本文阐述了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内容与技术、三维数字城市模型的构成及分类,对三维数字城市模型的建模方法及其应用发展进行了论述分析。
【关键词】数字城市;三维数字;模型;构成分类;建模方法;应用发展
三维城市模型是以三维数字技术为基础,给城市建设带来了数字化的思维及设计方式,更为城市的规划和管理提供方便、直观、可行的平台。随着科技的发展,三维数字技术发展会越来越快,其作用也将越来越大,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 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及其内容与技术
1、数字城市建设的现状。据统计,全国有将近700个大、中城市,约有30000个小城镇已经开展了"数字城市"建设工程。"数字城市"作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环节,涉及到城市规划、管理、文化、经济等社会生活各领域。
2、数字城市建设的内容及技术。(1)数字城市建设主要包括:建立由城市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城市综合信息平台和城市电信基础平台组成的核心系统,通过该系统的正常运转实现信息的共享;建立应用系统;建立网络与信息接入设备,通过这些设备可以直接面向终端用户服务;建立政策法规与保障体系,该体系能够为数字城市的建设及运行提供法律、经济、标准、组织和管理等方面的保障;(2)数字城市建设的信息支撐技术主要包括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城市综合功能GIS技术、数字城市的管理信息技术、虚拟技术、数据库建设技术、元数据和宽带网络等,可以将这些技术进行组合应用,最终达到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分析、归纳及整合;(3)数字城市的服务对象主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以及公众四方面。
二、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的构成及分类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主要由基础数据,三维模型,运行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及三维投影设备组成。
1、模型的总体构成。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通常使用B/S模式,Web服务器可以完成数据的发布服务器与使用终端的无缝链接,并在浏览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正常的数据浏览以及查询服务。城市三维地理信息服务系统的应用体系一般由数据层,功能展示层,应用服务层构成。(1)数据层。数据层一般是利用地形数据融合软件,将遥感影像数据和高程数据融合成三维场景,再经过压缩处理后形成地形文件(MPT),再以数据流的方式被读取出来。WFS(WebFeatureService)和WMS(WebMapService)会被进行规范化处理,通常以OpenGIS数据服务接口进行规范,并提供二维数据服务。(2)功能展示层。功能展示层可以提供完整的用户界面,支持系统完成三维地理信息的浏览、查询、分析以及展示等功能。同时,还可为其他增值业务提供一些扩展接口,满足未来的业务扩展需要。(3)应用服务层。应用服务层是通过空间数据网络提供三维数据的服务接口,提供各种行业的使用服务。例如公共安全,交通国土资源,水利,虚拟旅游以及电力能源等领域。
2、模型分类。(1)地形地貌三维模型。为了将地形的高低起伏状态真实地模拟出来,通常是利用基础测绘数据,如带有高程值的数字线划图,建立地面高程模型(DEM),再根据具体的制作要求作成不同的高程模型。一般情况下,正射影像(DOM)的数据可通过一些影像的数据分析得到,这些影像具有不同的分辨率,主要影像有遥感影像、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低空摄影及近景摄影等。可以根据要求选择不同的影像数据,再根据统一的空间参考系,将正射影像叠加到地面高程模型上,这样就得到了一个真实反映地形地貌的三维模型。
(2)现状建构筑物三维模型。作为三维模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状建构筑物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类是房屋,道路,人行天桥,桥梁,隧道,堤坝,公园,绿地,树木等地物要素;另一类是路灯,消防栓,井盖,公交车站等城市附属设施。现状建构筑物模型制作时耗费的工作量大、周期长,因此,在制作模型前应先根据精度要求进行选择,制作出不同的模型。而对于一些对精度要求标准较低的规则形状建构筑物,可采用大批量机器建模生产的方法,如果建构筑物顶端纹理较为复杂,可以使用高分辨的影像,进行贴图处理。
3、规划设计三维模型。三维模型的规划设计主要是用来满足城乡规划管理的需要,规划设计师在三维软件中进行设计必须与现状三维模型融为一体,并根据现状三维模型的真实环境对具体模型进行修改、调整、替换,或在三维仿真系统上重新生成新模型,包括设计和定义位置、朝向、形状、高度、外部色调和纹理等,这些修改调整都需要在统一的空间参考系中按照比例进行。
三、 三维数字城市模型的建模方法
三维城市模型的主要任务是先对城市的三维环境进行数字化表达,然后进行可视化处理,同时,能够提供相应的操作与分析功能。目前,城市三维景观的构建有许多方法,具有代表性以及比较常用的有以下一些类型:
1、基于单纯形的3DGIS数据模型物和虚拟城市景观模型重建法。可以将城市的实体模型按照维数划分为0维、1维、2维、3维四类,相应地用0、1、2、3的单纯形来对应表示构建。同时,将地形作为城市各种建筑物的承载体,用TIN来表示,称作2.5维,用2DGIS矢量线划数据来确定建筑物的平面位置,属性高度、建筑物的侧面纹理由数字相机获取,顶部纹理由航空遥感数据获得,生成景观模型;
2、基于航空影像生成城市三维城市景观。将建筑物按照外形特征分成平屋顶房屋、"人"字型屋顶房屋和复杂房屋,并分别采用不同几何数据模型进行构建;
3、TIN表达地形法,是用BP、CSG表达以点、线、面、体形式存在的空间实体城市三维GIS数据模型,并在立体空间中逐层引入空间信息,同时,为每个对象建立属性特征和空间关系;
四、 三维建模技术应用及未来发展
1、三维建模技术应用。(1)用于城市规划。对城市的未来形态进行预演,消失的城市形态也可以重新模拟出来,并根据规划成果随时进行修改,从而获得城市规划方案调整的科学依据,使城市规划更具前瞻性。(2)用于城市管理。三维建模技术可以完成城市灾害事件和突发事件的动态模拟,实现城市各类信息的可视化查询,为政府对城市的管理和服务提供决策。
2、三维建模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由于城市三维景观主要是人工建筑物,因此,三维建筑物信息的获取与建模一直是城市建模的主要内容。近年来,一些新的建筑物三维重建方法陆续被提出来,其主要发展方向有以下三个方面:(1)数据的多元化、多线索和多信息的引入及融合;(2)提取过程中知识的运用渗透到从低级到高级处理的各个层次,在识别匹配推理过程中引入较多的人工智能理论与方法;(3)建筑物模型的多样化,如参数模型、棱柱模型、多面体模型以及构造实体几何模型(CSG)等,提取策略逐渐由单纯的模型驱动或数据驱动转向二者混合运用。
结束语
三维数字技术是在二维地理信息基础上制作出的一种三维模型,经过程序开发,已发展成为三维地理信息系统,由于它可以使城市管理者制定更加科学、人文、生态的城市规划,因此,可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城市规划、电力、电信、公安、供排水、旅游等领域。
参考文献:
[1]陈良超,向泽君,谢征海.三维模型数据标准技术研究与应用[J].测绘科学,2009
[2]肖楠 三维数字景观建模在城市规划中的主要方法分析[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