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文婧
【摘要】地下水水源地的勘查与评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地下水源勘查技术及其勘查方式只有不断提升和改善,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水资源需求,为人民的物质生活提供有力的支撑。这就需要仔细研究地下水源勘查技术理论,再结合地质的特点知识,做好技术分析,推进我国地质行业的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我国的地下水源地勘查工作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本文经过探讨不同的地质勘查技术和具体勘查方案原则,发挥勘查技术在地下水源地中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地下水;水源地;勘查;评价
地下水源地勘查与评价工作主要是为了查明区域地下水水文地的水文地质条件以及进行区域地下水水资源的评价。勘察人员通过勘查野外路线,并适当的配置一定的实验,从而有效地了解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为地下水源地的实地开采工作做贡献。随着长期的实践和探索,地下水资源勘查技术有了很大的提高,勘查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也有所发展,这促进了勘查企业的数字化发展,推动了信息化社会在地下水开采领域的进步,有利于我国的地下水开采企业有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这不仅进一步改善了开采的安全条件,也有利于提高矿的开采的效率,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一、地下水源地勘查概述
地下水源地的勘察与评价工作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工作也比较复杂,其中的各种因素都对最终的勘察报告有所影响,因此在进行正式的勘查工作之前,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下面笔者将从地下水资源概念以及地下水源地勘查的重要性两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一)地下水资源的概念
地下水资源主要是指有使用价值、本身有具有不断更新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的总称,作为整个地球水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总量的增加,地下水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作为一种在动态平衡中存在的资源,地下水有着可恢复性、活动性、调节性以及系统性等特点。由于地下水埋藏条件的不同,地下水的类型主要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三大类。由于局部的隔水作用,上层滞水是下渗的大气降水停留在浅层的岩石裂缝或沉积层中所形成的蓄水体。潜水是埋藏于地表以下第一个稳定隔水层上的地下水,我们通常所见到的地下水大多是潜水,当地下水流出地面时就形成泉。承压水也可以称之为自然水,它处于上层滞水与潜水层之间,埋藏的比较深,但是水压非常大,而且如果上下两个水层的隔水层是出于倾斜的状态时,承压水所承受的水压就更为强烈。在进行地下水的开采时,水井里面的水就会自动的喷涌出来,提取就较为简便。
地下水资源评价则是指科学全面的去估计并分析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以及时空分布情况和开发利用的条件。地下水质是地下水源地勘查要考虑的关键因素,也是开采企业发展的基础,对于地下水开采的前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分析了解地下水源勘查与评价具体内容的前提下,分析其具体的勘查方法,有助于从多个方面综合提高地下水的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生活用水。
(二)地下水勘查的重要性
地下水勘查技术和开采方法对于其的产量、效率有着直接的影响,如果选择错误的地下水勘查技术或方法,会直接影响勘查结果的正确性,不仅不利于开采地下水的顺利进行,而且还会对开采的的工作人员造成生命安全的威胁。所以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以及促进开采工作的顺利进行,地下水公司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身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地下水勘查技术和采矿方法,这样才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和高效的统一。另外,地下水开采公司应该不断进步,提高自身的勘查技术水平,改善采矿的方法,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才能获得高的经济效益。
二、地下水源地勘查的技术与评价分析
地下水源地勘查系统主要是质量计划指标指导地下水勘查活动的整个过程,它是各个不同的系统有计划的组合,有利于开采企业实现其质量目标。在勘查的过程中,要想达到相应的目标就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与技术。
(一)地下水源地勘查技术分析
在地下水源地勘查前,必须坚持做好规划,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降低对环境的破坏程度,坚持可持续发展,统一筹划和安排地下水源地勘查工作。首先要合理运用各种找水数据辅助地质勘查,建立先进找水体系。利用权威可靠的参考资料对各类地下水资源进行认真研究,充足的数据资料是地下水源地勘查的基础,也是提高勘查准确度的重要保障。其次要根据地质条件变化推断地下水的情况。在地质勘查工作开始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运用现代化高科技勘查仪器勘查分析地质变化情况。地下水源地勘查是一个及其复杂的程序,除了要考虑地下水源地本身的内在因素,还要考虑许多外在因素,如水源附近的人口分布、景区、文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田地河流分布等状况。只有做好合理的安排,才能将开采过程中的风险降到最低,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二)地下水源地的评价分析
地下水的允许开采量是进行地下水源地质量的重要指标,在进行地下水源地的水资源情况评价工作时,如果施工人员能够按照具体的水文地质条件,遵循地下水源地勘查的原则与程序,就能够获得良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评价方法对于评价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于水文地质单元的基本规律,地表水类型和地表水的补给情况等因素都要考虑在内。地下水资源的评价过程主要是先评价地下水形成于依存的因素,然后调查选定区域的水文地质条件,接着确定相关的水文地质参数,如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最后通过建立相关的水文地质感念模型来分析该区域的最大允许开采量。
一定区域的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水位情况已知的前提下,邱最大的允许开采量,另一种是在已知开采量的前提下,预测水位情况。前者随着不同的开采方案而有所改变,主要是计算流入抽水井的水量,从而看其是否能够满足供水的需求。后者则先要根据规划的情况拟定开采的方案,通过水井的开采量来分析水位的降深。这两种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案各有其利弊,如何选择合适的地下水资源的评价方案,还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以及相关部门的具体规划再做定夺,不能盲目的从众。
三、结语
地下水资源开采的有效性与勘查技术水平的高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地下水资源勘查技术是开采企业信息系统的基础,也是地质地下水行业最具有竞争力的部分。良好的勘查技术是地下水开采企业的最大竞争力,也是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一部分。因为我国地下水分布的复杂性,以及地质勘查技术化水平相对较低,勘查管理系统很不完善,所以勘查过程中会遇到问题也是理所当然的。对于现阶段我国的地质地下水勘查现状,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根据实际工作积极地改进地下水勘查模式、开发模式、发展趋势等相关方面的工作,使地下水勘查工作能提高精确性,从根本上减少地下水开采过程中的安全事故和环境破坏。
【参考文献】
[1] 徐海珍,李国敏,张寿全,董艳辉.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方法研究综述[J].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2009(02)
[2] 韩京龙,黄丽丽,刘春玲,李立军,马静. 数值法在磐石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分的应用[J]. 东北水利水电. 2013(01)
[3] 仪彪奇,王金生,左锐. 基于地下水水源地分类的保护区划分方法筛选[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Z1)
[4] 南天,李星宇,李鹏,王新娟,谢振华,邵景力. 应用数值模拟法研究隐伏岩溶区水文地质条件——以北京大兴研究区为例[J].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2014(03)
[5] 乔小娟,侯泉林,琚宜文,刘凯,张玉修,郭高轩. 北京张坊地区岩溶地下水运移富集的构造控制分析[J]. 中國岩溶. 20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