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程实例分析桥梁检测及加固措施

2015-10-21 19:08钟日坚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加固措施桥梁

钟日坚

摘 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钢筋混凝土桥梁检测要点进行了阐述,并根据检测结果对桥梁病害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加固措施,旨在确保桥梁的稳定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关键词:桥梁;检测要点;病害成因;加固措施

1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一座简支双肋型桥梁。上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肋梁桥,桥面横向为 1.22m(人行道)+6m(车行道)+1.22m(人行道)。设计荷载汽-13,拖-60。由于这座桥设计荷载较低,通过多年的使用,发现桥梁出现了许多病害,如台身开裂、T梁竖向开裂,桥台侧墙开裂等。

2 桥梁检测要点

2.1桥面检测

本项目的桥面主要采用混凝土材料,通过混凝土浇筑而成,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桥面磨损比较严重,通过采用一些措施进行修补,但整体性仍然较差;桥面仍存存着大量破损、坑槽等病害。另外,桥面在雨水季节,其局部存在大量积水,由于水管为铁质材料,因此造成管道锈蚀严重,对边梁污染较大。

2.2上部结构检测

主梁梁肋混凝土出现蜂窝、麻面,且锈蚀现象严重。外露钢筋锈蚀也较为严重,大部分缺陷部位采用水泥修补过,但大多数部位又出现了开裂。桥梁双肋主梁和腹板的钢筋出现不同程度的锈蚀,通过检测发现,腹板竖向裂缝有35条,裂缝形状上窄下宽,宽度在0.2mm~0.35mm范围内。依据CECS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的规定要求,本工程采用单面平测法对裂缝深度进行检测,检测结果显示,裂缝深度最大为15cm,大部分为结构裂缝。

2.3 下部结构检测

桥梁全段一共设置10个钢支座,但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锈蚀。通过超声法检测后发现:1#和3#桥台翼墙结合处有4条裂缝,1#和3#桥台正中间有2条裂缝,1#台前墙下存在有1处破损。裂缝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根据检查结果显示,桥台开裂情况较为严重,裂缝宽度最大为25mm,这大大超过规范的要求。

2.4 混凝土强度检测

根据CECS02-2005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的规定要求,本桥梁在每一个结构构件上布置10个以上0.2m×0.2m的测区,且确保每个测区均匀布置。根据以上的规范要求,在进行桥梁强度检测时,采取超声回弹综合法对上部承重构件双肋梁的腹板的强度进行检测,并对每个结构构件上的测区采用进行打磨,以磨平不平整处,同时对杂物进行清除。与此同时,在结构构件测区范围内进行超声波的发射,并在接收面弹击出8个测点,同时确保每一测点的回弹值精确度控制在1左右。每个测区的回弹值需要从该测区中的16个回弹值中减去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然后得出其平均值Rm。强度推定值;fcu,e=46.2

3 桥梁病害原因分析

通过对桥梁路面、上部结构、下部结构检测分析,发现桥梁病害主要集中在主梁和桥面和桥台,而桥墩没有发现病害。

3.1 主梁病害的原因

在桥梁主梁梁肋检测中,发现梁下缘的裂缝主要位于梁跨中部,从中可以看出,这些裂缝是在受弯的情况下而所产生的,这种裂缝的产生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一是桥梁设计荷载较低,桥梁上一旦出现载重的车辆,将会给桥梁施加较大的压力,造成其承载能力难以承受车载的重量,从而加速了裂缝的产生。二是主梁表层的混凝土出现松动,这是因为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较薄,在浇筑时出现不密实,经过长时间使用后引起了钢筋锈蚀,造成混凝土开裂,以及一些有害物质的侵蚀而引起的。

3.2 桥台开裂的原因

在桥台检测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桥台严重存在一些竖向裂缝,这主要是由于台后高填土的侧压力而造成的。其主要原因有:第一,从桥台裂缝的形状上看,是呈下窄上宽的。这不同于基础滑移而引起的开裂, 若是由于基础滑移引起的开裂,这种裂缝应是呈现上窄下宽的。另外,由于1#和3#桥台都出现了竖向裂缝,而2#桥墩却没有出现裂缝。假如是基础滑移引起的,那就要求两边的桥台基础都发生滑移,而桥墩基础不发生移動,这明显不符合实际。本桥桥台的高度大约在13m左右,因此给台后填土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同时在材料设计上采用混凝土,这也是造成桥台开裂的基本原因。在地基嵌固的作用下,裂缝是呈现下窄上宽的。根据现场情况分析,两岸桥台的地质条件较好,不可能发生地基滑移,在检测中也未发现有滑移的痕迹。

4 桥梁加固措施

根据桥梁病害的成因分析,主梁上部结构设计荷载难以满足现行荷载使用要求,在受到过大压力的情况下,造成桥台出现不同程度的裂缝,而桥面构件的缺损主要是由于缺乏对桥梁的养护,这些病害严重影响到桥梁的使用寿命。因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采取一些加固措施。

4.1 对主梁进行更换

由于桥梁设计荷载较低,且桥面构件缺损严重,这是需要提高桥梁的荷载等级,对桥梁局部截面进行加固。而考虑到桥梁的经济性,以及满足加固后的荷载要求,我们需要对原有主梁进行更换,改为钢筋混凝土T梁,梁高为1.4m,横向间距控制在2m左右,并每隔 5.4m设置1条横隔板,一共设置4条。在两岸桥台处各设一道伸缩缝,并对桥墩处进行连续处理。

4.2 桥台裂缝处理和加固

4.2.1桥台裂缝处理

在桥台裂缝处理中,对于宽度<0.15mm的裂缝,应采用环氧树脂进行封闭处理,而对于宽度>0.15mm的裂缝,应采用植入锚固筋方式,钢筋直径为φ16,在设置骑缝钢筋时,应沿裂缝每隔20cm设一根,植筋的深度要确保大于20cm,待钢筋植入后,还要在骑缝筋上抹一层环氧树脂砂浆,厚度为4cm,宽度为20cm,以起到防护的作用。

4.2.2 桥台加固

对桥台进行开挖,然后在台帽下缘填充泥土,并在台后设置一道100cm(高)×50cm(厚)钢筋混凝土圈梁,通过植入锚固筋,钢筋直径为φ16,深度16cm,并与桥台连成整体。为了加强桥台侧墙的横向联系,在圈梁内设置两道横向联系梁,同时在圈梁上设置长8m搭板,以分担车辆压力,确保桥头的平顺性。另外,在搭板顶面回填路基,在回填路基时,要确保桥面高度与现桥面高度保持一致;在台身外侧位置设置两道110cm(高)×20cm(厚)的钢筋混凝土围带,围带通过植入锚固筋,钢筋直径为φ16,深度15cm,并与桥台连成整体。桥台墙增设排水孔,确保排水孔横向间距大于4m,竖向间距大于3m,并采用梅花形的布置方式。

5 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结合工程实例针对桥梁检测,病害分析及加固设计措施进行分析,实践表明,在桥梁检测过程中,应结合桥的实际情况对检测项目进行选择,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握了桥梁的病害现状,根据桥梁的病害成因采取针对性的加固措施,以确保桥梁的使用性能,延长桥梁的使用寿命。

参考文献

[1]肖敏,雷昌龙.混凝土桥梁的病害防治[J].桥梁建设,2002(2).

[2]谌润水,胡钊芳.公路桥梁荷载试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加固措施桥梁
重庆桥梁发展史揭开新篇章
敢不敢接受挑战?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用提问搭建有效初中数学教学的桥梁
建筑工程结构检测及加固措施
道路桥梁结构加固措施与方法分析
浅谈公路软土地基的加固措施与施工方法
公路桥梁墩(台)基础病害分析及加固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