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宏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高,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对居住景观环境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此,本文主详细探讨了地保护性设计内涵与方法,并从场地性的角度出发,就如何处理好城市园林景观中场地设计所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设计对策与方法,以供大家交流探讨。
关键词:景观设计;保护性设计;岐江公园;永宁公园;柏丽花园
1 场地保护性设计内涵与方法
1.1保护性设计
场地的保护性设计,首先是尊重和保留场地的历史积累,要求场地在发展中得到保存。在此前提下,才是场地的修饰与改造,以及创新的设计语言与设计形式的附加,最终科学和艺术地展示场所的精神,以及更充分地保护场地,赋予其新的功能与审美需求,使其与现代生活所需保持和谐。场地的保护性设计,是对场地本身一种积极的态度,也是一种积极的设计手法。
1.2保护性设计方法
(1) 保存式设计
保存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包括场地构件、设施、大型树木等的原样保留,不做任何改动而直接成为设计目标场所的构成要素。不同于对历史文物的标本式、隔绝式的保护,保存式设计是从景观规划的视角考虑将历史遗迹自然地融入现代人的生活场所,并形成良好互动。
(2) 改造式设计
改造式设计,即对场地中原有的资源和肌理,如建筑、设施等进行一定的修缮,通过设计改造,保持或调整事物本身的功能或景观特点,从而更好地运用原有条件下的景观基础设施寻求与新景观元素之间一种搭接和贯通,作为设计目标场地的新景观元素。利用原场所中的构架进行改造再利用的做法,既科学,又能体现场所记忆。
(3) 仿建式设计
景观设计应满足不同时期、不同使用者的不同需求,改变及协调新环境下各种元素间新的融合,在原有的场所资源基础上延展出新的功能与艺术空间。仿建式设计,需要设计师在阅读和理解场所后,有效地提取场地原有的历史信息、象征精神与文化特点,并根据其特点做出定位,并仿照场所的特点定位,利用局部重建、变化尺度和造型、添置构筑物等方法,将旧场地景观复制扩大至整个目标设计场所,展示给使用者一个新的印象。
(4) 就地取材
设计师对场地的设计改造建设中,应最大限度地发挥原场地的使用效率,尽可能对场地原有材料加以利用,减少设计改造过程中对原有资源的浪费以及生产、加工和运输材料所产生的能源消耗。就地取材的方法,能够有效减少施工过程中的废弃物,并对保存场地的历史文脉、传递场所信息提供帮助,实现经济与文化的共赢。
2 场地设计的对策
为了合理地处理好场地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形成一个系统整合的设计理念,创造出具有特定场所感和人文精神的园林景观空间环境,以获得最佳的综合效益,在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2.1 与周边环境协调性
场地设计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包括场地周围的地理特征、气候环境、交通状况、建筑分布、人群特性、经济、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及露天空间特征等对场地设计的影响。要解决好人流、车流、物流、主要出入口、道路走向、停车场、建筑物的体型、层数、朝向、空间组合、竖向设计、管线布置及建筑间距、用地和环境控制指标等。其设计均应满足城市规划要求,并与周围环境协调统一,以确保其各设计内容符合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
2.2 遵循生态理念
场所性具体表现为领域性与环境认同,设计时应该强调、利用城市所在地区域环境特性,保持和维护特定区域环境及生态位的独特性,因势利导地造就复合生态位的城市人居环境景观。为了使场地内景观设计达到改善周围及内部空间的微观气候的目的,实现人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与协调,场地设计应基于合理的土地使用方式,力求对所处地区的生态系统产生最少的破坏和影响。这就要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对场地处理要因地制宜,遵循生态规律,尽量寻求约制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冲击的方法,结合当地有特色的动植物种群,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系统,以提高该区域的生态价值。
因此,在场地处理中应考虑当地的土壤、植物、材料、文化、气候、地形等条件。对交通流线方向、管线布置、竖向设计,力求充分结合场地地形、地质、水文等条件,尽量布置紧凑、占地面积小、减少对原有生态植被的影响。尤其对场地设计中的绿化布置,一定要与建构物、道路、管线的布置一起全面考虑、统筹安排,充分发挥植物绿化在改善城市小气候、净化空气、降尘、减噪、美化环境方面的积极作用。
2.3 强调内部各活动空间布局合理性
场地设计是对场地内的山石、水体、植物、广场道路、园林建筑、雕塑小品等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置,并综合利用环境条件使之成为有机的整体,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功能分区及用地布局,使各功能区对内、对外的行为能合理展开,各功能区之间既保持便捷的联系,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做到动静分开、虚实结合、疏密对比等;其次,合理布置各种动线(交通流线、人流、物流、能流)及出入口,减少相互交叉与干扰;同时,明确景点的主从关系,完善空间布置,并根据用地特点及工艺要求合理安排场地内各种绿化及环境设施等。
所以,场地内部各活动空间的布局既要满足生产、生活的功能要求,达到技术经济合理性,又要满足交通运输和卫生、安全等技術和规定的要求。设计时必须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建设条件,因地制宜,做到功能分区合理、景点设置紧凑、交通流线清晰、短捷、通畅,避免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干扰,同时又要注意各活动空间有较好采光、通风、防火、抗震、减噪的功能,达到减少工程投资和运营成本,力求技术上经济合理。
2.4 体现场所精神
场地设计是文化的表现,它反映了一个社会的形象。园林设计与文化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看成是风景园林中的文脉。由于民族文化、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美学情趣、等级观念、社会差别和传统技艺的不同,场地环境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显现出绚丽多姿的风采,并在长期的园林实践中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不同体系。一旦园林设计结合场地历史条件进行纵横围合与内外延伸,充分挖掘场所精神,必将具有不同的表现,呈现出不同地域文化、民族特色和乡土风情。纵观我国造园发展历史,无论是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还是现代园林景观建设,都是对当地场所精神进行了充分挖掘,并吸收与运用了传统造园手法,使其与山、水、环境有机地配合,表现了不同的情
调,体现出特定的文化情怀。
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充分捕捉场地场所精神,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是场地设计中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样不但能唤起人们对历史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激起人们对生活的热情,而且还能弘扬和保持当地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借以提高园林景观的文化品位,丰富园林意境。
3 结束语
总之,随着历史与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积淀成熟,场所的景观也因保存城市发展轨迹而有其特殊的精神与文化。园林景观设计的上策就是保存场所的遗留,让景观从基地中自然生长,并不断壮大,这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要求,也是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完美结合与体现,更加成为未来景观设计发展的总趋势。
参考文献:
[1]姚成丽.浅析场地分析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J].科技资讯,2006(6).
[2]张俊玲.基于场地分析的城市滨水绿地景观设计[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4).
[3]余鸿.城市公园生态设计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