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小亮
摘 要:近几年广东省沿海地区的道路建设,也不可避免地碰到软基处理问题。如何处理软基问题,对工程建设已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工程实例,简要阐述几种常用的软基处理方法,依实际情况确定采用粉喷桩的方法,对软基进行处理,有效减少了桩基的总沉降量。
关键词:道路;地基处理;方法应用;比较
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公路建设如火如荼地向纵深展开。在建设中时常要遇到路基设置于软弱地基上。特别是珠三角沿海地区,筑路经常要遇上2~15m 厚的淤泥层。由此,必须对软基进行处理。而软基处理的好坏,将直接影响路基的稳定性、整体工程的营运质量,以及工程的经济性。而软基处理的费用,要占总投资相当大的比重。所以探讨道路设计中软基的处理方法,选择最经济又有效的软基处理方法,就成为工程建设方始终追求的方向。
1工程概况
某道路二期工程位珠三角地区,全长6.4km。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路基宽度40m,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50km/h。全路段近三分之二处于软土地基上。软土路段地质分层情况(由上而下):
⑴耕植土、亚粘土:软~可塑,厚1.1~2.1m,容许承载力[σ0]=100~200kPa,极限摩阻力τ0=40kPa。
⑵淤泥:灰黑色,流塑,一般厚度2.0~7.0m,少数段达9~11m。含水量ω=50.7%~95.1%,[σ0]=40~50kPa,τ0=10~20kPa。
⑶砂层,夹有淤泥质土及粘性土:厚1.4~14.6m,一般5~9m,[σ0]=100~290kPa,τ0=35~70kPa。淤泥质土:厚2.0~4.6m,[σ0]=60~90kPa,τ0=20~40kPa。
⑷风化残积亚粘土:厚1.7~6.5m,[σ0]=200~400kPa,τ0=50~80kPa。
2地基处理方法
按照加固深浅分类,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地基加固方法可以分为浅层加固方法和深层加固方法。
浅层加固可采用抛石挤淤法、清淤换填法、土工聚合物法、石灰桩法和木桩等,浅层加固深度可达到3-5米。当地基加固深度在2m以内时宜采用清淤换填法;当地基加固深度在4m以上时宜采用石灰桩法。浅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1。
深层加固方法主要有深层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冻结法、电动硅化法、水泥灌浆法、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高性能水泥土桩和高压喷射注浆法等。较常用的有深层搅拌法如水泥土搅拌法、排水固结法如真空预压法和堆载预压法、CFG桩法和管桩法等,振动沉模现浇混凝土薄壁管桩和高性能水泥土桩正在推广使用。广东地区常用的深层地基加固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见表2。深层地基处理方法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
3. 地基处理方案及比选
本工程淤泥和淤泥质土等软弱土厚度10m~18m,路堤填方平均4.5m,地基处理宽度29m~44m,長度572m,地基处理面积约21000m2。
高真空击密法因工程地质原因不宜采用。
水泥土搅拌桩干法质量难以控制、堆载预压法工期长、旋喷桩造价高不宜采用。
可以采用的地基处理方式有: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管桩法、低标号素混凝土桩(LCG桩)、水泥土搅拌桩法(湿法)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这五种地基处理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如表3所示。
4 结语
以上表明,采用真空-堆载联合预压法虽然节约成本但工期长。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的施工方法,工艺流程简单,操作方便,不但质量有保证,施工效率也大幅提高,缩短工期、节约成本,为后期施工赢得时间。
参考文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JGJ79—201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
[3]刘景政,杨素春,钟冬波.地基处理与实例分析.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8
[4]王松根,杨永顺,张玉宏,等.粉喷桩在济南绕城高速公路路基加固中的应用.华东公路.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