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艺程 徐天倚
【摘要】在下承式系杆拱桥中,吊杆是至关重要的结构,其张拉力、张拉顺序对于桥梁受力影响较大。本文针对贵州省某系杆拱桥工程实例,分析吊杆张拉顺序的改变对主梁和拱肋的影响,为今后类似工程项目提供参考。
【关键词】系杆拱桥 吊杆 张拉顺序
1 引言
对于系杆拱桥,对吊杆张拉力、张拉顺序进行合理的调整,能让梁和拱中的恒载内力以及桥梁成桥状态达到理想结果。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确定在不同施工阶段吊杆张拉力值、张拉顺序,这样能够保证施工阶段的安全,保证成桥的状态能够很好的控制。系杆拱桥施工过程中要达到设计状态往往需要进行多次张拉,但是减少张拉次数、优化张拉顺序,对实际施工具有重大意义。
2.工程概况
贵州省凯里市清水江大桥全长110m,主拱肋采用单圆钢管混凝土,全桥共两条拱肋,拱肋中心间距28m,主拱肋横向设有5道一字式径向横撑,
吊杆采用环氧喷涂钢绞线挤压成型为吊杆索体,极限抗拉强度为1860MPa,两端采用定型耐久性锚具。吊杆布置间距为10m,全桥20根吊杆。吊杆上锚头置于钢管混凝土拱肋内,下锚头置于系杆内。桥道系采用钢-混凝土组合梁,钢梁结构由钢纵梁、次纵梁、吊点钢横梁、次钢横梁及组合混凝土桥面板构成。
3.有限元模型建立
本文以清水江大桥系杆拱桥为实例,利用Midas/Civil建立空间模型进行分析,并根据施工过程中实际情况调整模型。Midas/Civil是国际上公认的桥梁结构分析与设计软件,能够开展静力,动力,稳定,活载影响线计算与加载等功能。
桥梁分析时,只关心上部桥梁(拱肋、吊杆、横撑、桥面系),桥面系主要包括系梁、端横梁、中横梁和纵梁。用梁单元模拟系梁、拱肋、横撑,用变截面两单元模拟系梁端部,吊杆用桁架单元模拟,桥面系用板单元模拟。本模型共计节点622个,梁单元690个,桁架单元20个,板单元372个。
本桥施工采用先梁后拱法,共简化为14个施工阶段,分别为:格子梁架设→主拱及横撑架设→灌注管内混凝土→主拱圈受力→拆除主拱支架→安装并张拉吊杆1#→安装并张拉吊杆2#→安装并张拉吊杆3#→安装并张拉吊杆4#→安装并张拉吊杆5#→拆除主梁支架→拱桥养护→二期铺装→施加收缩徐变及活载。吊杆编号分别为1#—10#,上下游、南北岸同时对称张拉。
4.吊杆张拉力确定
本文运用Midas软件建立全桥空间模型,以清水江大桥为工程背景,使用“一次成桥-倒装-正装”方法进行张拉力调试,确定成桥状态下结构的吊杆内力,并查看成桥之后主梁、拱肋以及吊杆力是否合理,再通过吊杆张拉顺序的调整,进行优化分析,最终得到最理想的张拉方案。
4.1一次成桥吊杆力的确定
针对一次成桥状态下的吊杆力,学者们提出了许多方法,主要有约束索力优化、无约束的索力优化、刚性支撑连续梁法、零位移法。本文的吊杆张拉力采用平衡法来确定。
在本分析模型中,用刚性支承来代替吊杆,然后进行全桥分析。如果该体系达到合理的弯矩状态,就可求得在恒载作用下梁的受力状态,得到一次成桥后吊杆力。
每个系梁与吊杆连接点i处的系梁弯矩 应有:
其中:
-单位力下第j根吊杆对i节点处梁的弯矩影响值;
-恒载下i节点处系梁弯矩;
-吊杆数;
-吊杆拉力。
用矩阵表示为:
其中:
-目标弯矩列阵;
-吊杆张拉力列阵;
-弯矩影响矩阵;
-恒载弯矩列阵。
利用Midas求出弯矩影响矩阵,并解得理想的吊杆张拉力。
4.2吊杆初张力的确定:
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吊杆张拉是分批次、逐步张拉的,吊杆张拉顺序会影响桥梁的变形、受力状态。系杆拱桥的内部是高次超静定的,前期的吊杆张拉力与后期的吊杆张拉力会相互影响。所以使用倒拆分析,按逆向施工顺序拆解回去,得到每个施工阶段吊杆的张拉力。
该方法原理如下:在一次成桥的模型基础上,建立反序的施工阶段、吊杆张拉顺序;依次反序拆除吊杆,可得到每个施工阶段所需的吊杆张拉力。
这样得到按一定顺序张拉的吊杆初张力之后,建立正序施工阶段分析模型,输入每个阶段的吊杆初张力,运行分析后进行主梁挠度、主梁内力、拱肋内力分析,然后根据结果进行手动微调初张力,即可得到该张拉顺序下的合理初张力。
5.吊杆张拉顺序优化
吊杆作为系杆拱桥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张拉顺序对整个桥梁的受力分布影响较大。通过对比桥梁在不同的张拉顺序下,吊杆内力,主拱内力、挠度,主梁内力、挠度的变化,证明对桥梁吊杆的张拉顺序进行优化,确定一组合适的张拉顺序,对于桥梁的受力具有重要意义。
清水江大桥在同样的主梁控制挠度下,选择不同的张拉顺序方案,通过对比成桥索力的均匀程度,得到最优的吊杆张拉顺序。如图 2所示
方案一(顺序张拉):1#→2#→3#→4#→5#
方案二(跳跃张拉):3#→4#→2#→5#→1#
图 3方案一(顺序张拉)成桥索力图
图 4方案二(跳跃张拉)成桥索力图
图 5成桥索力对比图
通过张拉顺序方案的对比,方案二的吊杆成桥索力更为均匀,合理可靠。
成桥后吊杆索力的实测值与设计值进行比较,全桥吊杆力控制比较均匀。每根实测值与目标值吻合很好,实测值与目标值的误差都在合理范圍内,从整体和布局来看都是合理的,满足通车设计要求。
6.结语
本论文以清水江系杆拱桥为工程背景,结合该类型桥的特点,梳理了该桥的建模过程,对计算过程中的重点环节一一吊杆力的确定方法进行了研究,还进行了吊杆张拉顺序优化分析,使得该桥成桥受力状态更为合理。
本桥的张拉调索是一次张拉到位,这样避免了二次张拉带来的很多不利因素,此调索方法可以为以后类似工程计算提供参考。在系杆拱的吊杆张拉施工方案确定中,采用合理的吊杆张拉顺序十分重要,如果采用不同的张拉顺序张拉,在得到同样的主梁挠度下,全桥受力状态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想要得到一个理想的成桥受力状态,吊杆张拉顺序的优化是十分关键。
参考文献:
[1] 陈宝春.《钢管混凝土设计与施工》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2] 范立础.《桥梁工程》(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
[3] 顾安邦,徐君兰.《中、下承式拱桥短吊杆结构行为分析》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