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炽亮
【摘要】城市化步伐的加快促进了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行业的发展也使建筑工程造價动态管理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受到广泛关注。本文作者基于自身工作经验,结合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及重要性,分析动态管理过程中各个控制要点,提出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具体措施,望在实际生产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措施
作为建筑企业经营的关键环节,建筑工程造价目的在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为实现这一目的,工程人员需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手段加强工程造价管理,实施动态管理方法。而动态管理是指静态投资不变的前提下,工程人员依据相应的政策、市场变化具体情况,科学调整建筑工程造价,达到提高工程质量、创造经济社会效益的效果。
一、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现状及重要性
建筑工程造价指项目实施过程中包括设计单位、业主和总、分承包商等在内的费用总和,按建筑项目构成可分为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工器具购置费和其他费用。对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关注工程造价的变动因素,根据相关变动即时做出合理应对措施。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蓬勃发展,大量国外经验和技术被引进到国内,不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建筑工程分配模式。通过新型技术管理理念的引进,传统建筑行业发生变革,招投标承包制盛行,有效地建立了建筑行业内部竞争机制,提升了行业效率,使项目施工更加顺利、竣工质量更高,同时节约了工程造价成本。
作为决定项目投资效果的关键因素,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极为重要。动态管理不仅要对投资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监督,而且要精确到决策、设计、施工、竣工各个细节节点的管理,具有极强的技术性和专业性。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有效实施,有利于系统控制投资额、节约资金,实现效益最大化;同时也有利于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创造巨大的社会效益。
二、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要点
建筑工程造价贯穿建筑项目整个过程,项目各个阶段造价都需要进行动态管理。为了保障动态管理顺利有效实施,工程造价人员需要熟悉动态管理过程中的各控制要点。
2.1决策和设计阶段造价动态管理
(1)决策阶段造价动态管理
为实现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首先要从决策阶段入手。成功的造价方案实施首先取决于管理层的决策,建筑企业应注重决策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从多个角度全方位地审视、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合理估算投入资金和产出效益,对整个工程方案进行系统性评估预算,从中选择最优化方案实际运行。决策阶段的造价动态管理可以为接下来的设计、施工阶段提供科学有效的依据,有助于项目以最佳方案运营。
(2)设计阶段造价动态管理
建筑工程造价中超过1/2的部分取决于工程设计阶段,因此设计阶段造价的动态管理十分关键。设计阶段动态管理要求工程人员综合考虑工程限额和价值,保证工期和质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地减少工程造价。制定方案时,设计人员以限额为依据,在满足经济、美观、使用原则的基础上,也需要注重结构的严谨性,技术的可行性,项目的环保性。方案一经采用,必须严格执行,全程监督实施。对于方案中的不足,满足限定额度前提下即时优化,合理分配资金,保障项目正常运转。
2.2施工和竣工阶段造价动态管理
(1)施工阶段造价动态管理
施工阶段的造价管理关系到工程的进度和资金的支出。具体实施动态管理时,需注重强化合同管理,优先聘用技术过硬、制度完善、信誉良好的监理、施工单位。好的合作者会保障施工过程的管理优化,减少不必要的成本浪费。施工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极易受到国家政策和经济因素的影响,无可避免地延误施工。这种情况下更需要造价管理人员进行适时适度的动态管理,根据相应的政策和市场变动情况即时调整施工方案,降低施工成本,保障建筑施工的正常进行。同时施工阶段还需要提升整个施工团队技术人员的造价控制理念,调动技术、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密切配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的经济效益和进度。
(2)竣工阶段造价动态管理
竣工阶段造价动态管理涉及到工程造价结算,是项目建设成本统计的最后阶段。虽然该阶段的动态管理对整体工程造价管理工作无实质性影响,但也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必须得到重视。竣工阶段进行工程审计工作时,要求工程人员选择高信誉审计机构结算工程款项,仔细核实项目实施与合同的一致性,落实资料数据的可靠性,避免建筑成本统计错误导致资金浪费。
2.3材料差额造价动态管理
材料费用是建筑工程造价中比重最大的一项,达70%以上。材料差额造价的动态管理对于整个工程管理工作尤为重要。为实现材料差额造价的动态管理,造价人员必须详细掌握工程所需材料价格动态,考虑价差,防止材料购入价格过高。动态管理中,可事先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材料差额处理方法,并在拟定合同中注明,协调好差额、成本二者间的关系,预防经济纠纷的发生。
三、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实施措施
建筑工程造价控制并非一成不变,其本质上是动态的。要实现有效控制,建设单位就必须采取适应市场变化的动态管理模式,并贯穿工程始终。以下便对建筑工程造价动态管理的实施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3.1限额设计与价值工程原则
作为工程的灵魂,设计方案的质量直接决定工程造价。而限额设计和价值工程原则不仅有利于工程顺利施工,还能够最大程度降低造价。限额设计手段主要是对总体初步设计后,设计施工图,将上阶段批准投资额与工程量合理分配,再细分至各单位名下,在保障质量前提下,各单位投资总额不高于总投资限额。限额设计不足之处在于其忽视了工程功能控制,过分强调投资额。而价值工程侧重于产品功能分析,以低成本实现高功能,价值计算公式为
价值=成本/功能(V=F/C)
二者相结合则兼顾成本及功能。设计阶段进行价值分析,降低投资成本,在工程功能实现前提下,控制工程造价优选设计方案。
3.2重视合同编制
合同作为建设单位和承包单位的利益纽带,需要造价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我国的施工合同体制不健全,缺乏详尽的监督管理措施,给造价的动态管理造成了极大的阻碍。编制合同时建筑单位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如工程规模、复杂性、工期等,制定对应合同,同时制定针对本工程的专项条款,对于价格、计量、工程调整和纠纷明确规定。通过对合同编制的重视管理,有效缓解双方利益冲突点,降低工程索赔概率。
3.3严格控制材料
建筑材料种类繁多,价格跨度大,为实现造价的动态管理就必须严格控制材料,充分利用建筑工程造价管理信息网,对比各种材料价位,购进材料时采用价格要在主管部门规定价格范围内,保障质的同时,尽可能降低材料成本。在承包方施工前,要对所选建筑材料取样检验,合格方可施工。
3.4 提高施工人员素质
施工人员作为建筑工程的主执行者,其素质的高低对于工程造价也具有着显著影响。施工过程中,若施工人员素质各异,存在缺乏专业知识技能人员,容易产生违规操作现象,给整个工程带来风险,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加大造价动态管理难度。因此,建设单位对此应提高重视程度,聘用专业过硬、技术娴熟的承包单位;承包单位自身也应加强施工人员的管理培训,培养高素质技术人员。
结束语
总之,造价动态管理贯穿建筑工程全过程,直接影响着工程质量和投资成本,关乎建设和承包双方利益。造价管理人员应要主动学习造价动态管理理论,结合市场现状,探索更有效方法,实现对造价的动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