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阐述了强化民办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分析了民办院校大学生德育现状,提出了增强民办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要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优先;优化目标,强化师资;自我教育,提升能力;创建环境,积极发展。
【关键词】 民办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实效性
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高校德育工作者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对大学生施加德育影响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对大学生进行德育目标的程度要求和任务的完成状况。所以,增强对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是非常必要的。
一、强化民办院校大学生德育教育的意义
1、培养更多合格人才的需要
国力的强弱,经济的发展,它依赖于劳动者的个人素质和知识分子的数量和质量。只有教育做好了,人才资源才会发挥巨大优势。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多合格人才。高校教育向社会输送的一批批人才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而且要具备过硬的思想道德素质。德育的实效性,是促进生产力快速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和支持。
2、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继续坚持,经济有没有快的发展起来,国家会不会长治久安,关键在是否培养了全面发展的人。因此,必须在培养人的同时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有机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对每一个受教育的学生的必然要求。德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今天,对德性的要求更高,德才兼备已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是否全面发展的重要标准。
3、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
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当前社会风气主流是健康的,但道德失范和滑坡现象也时有发生。只有把学生的德育内容融入高校的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并塑造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才有利于带动社会更加和谐融洽。也只有强化民办院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实效性,才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和优化。
二、民办院校大学生德育现状
1、价值观念趋向功利化,理想信仰淡化
当代部分大学生因受外来文化和不良社会现象的影响,使大部分学生价值观朝功利化方向扭曲。许多大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西方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很容易使大学生产生迷茫和质疑。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容易扭曲,有的大学生的心理想法与他们的行为表现不对等,他们朝着利益目的和拜金主义不良现象发展,这给大学生的健康思想带来巨大的负面影响。理想信仰是一个人成才的精神支柱和动力。目前大学生的理想状态是社会理想淡化和个人理想突显。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在思想和他们的行为上表现出很大的缺陷,他们更多地在乎自我价值,忽视社会政治信仰[1]。
2、社会公德的养成有所欠缺
作为年轻知识分子,要始终使自己的修养坚持与时俱进,完善创新。当下,许多大学生的社会公德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在公交车上大学生遇见老人不让座位,有座位的大学生却把自己脸转向一旁装作看不见;有的大学生走在街上随手乱扔垃圾袋等杂物;在公众场合,有的大学生男女发生亲近等不雅现象。在学校不遵守课堂秩序聊天玩手机。这些都说明了部分大学生社会公德素养存在一定的问题。
3、自控能力较弱,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部分大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遇一点鸡毛蒜皮小事就吵架。如在校门口买东西,因排队先后问题出现吵架现象,甚至拿刀子闹出人命。这说明了部分大学生法制观念淡薄,遇事易冲动做出傻事。有的学生花费家长的血汗钱,花费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沉迷于网络游戏,有的大学生恋爱受挫会萎靡不振,有的大学生很难在学习与兼职中找到平衡, 以上等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正常学习和生活,阻碍了他们健康向上发展。
三、增强民办院校德育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1、以人为本,德育优先
德育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培养创新性人才。德育工作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把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放在第一位,做好一切为了学生。因此,德育工作也应该放到所有教育工作的首位。教育者要始终坚持把德育看作自己工作的中心,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技能人才的主要手段。把德育工作放在第一位是提高学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重要前提。
2、优化目标,强化师资
德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目的化的手段。德育目标要体现在教育工作的内在要求和结构形式。合理的德育目标,会给教育者指明他们该奋斗的方向和发展的不竭源泉。不合理的德育目标,就起不到这样的促进作用,随之还会产生德育的低效[2]。高校德育师资队伍是对大学生进行有效教育的主要力量。教育者自身的修养程度直接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发展。德育教育者的自我完善是提高德育教育水平的有效体现。
3、自我教育,提升能力
大學生是高校德育的主体和高校德育的一切中心。鼓励学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第一,鼓励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如爱心行动。第二,重视课堂教学对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并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第三,要把竞争激励机制引入德育工作。鼓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他们是德育发展的模范并能起到带头作用。
4、创建环境,积极发展
校园环境是大学生健康发展的平台。学校应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建设具有特色的学习生活环境。大学生自身也要很好的珍惜和利用校园环境,抓住一切机遇发展和完善自己的思想道德。学校还要利用网络提高大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素质。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能够促进学生学习和生活并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观念[3]。
提高民办院校德育实效性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作。作为一项复合体的工作,德育需要社会、学校、每个家庭以及每个学生本人积极配合来完成德育工作,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奉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学校担负着重要的任务,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思想指导,要以教书育人为工作宗旨,要以伟大的中国梦为奋斗目标,为社会培养健康而全面发展的品学兼优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深入学习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2] 田建国.以人为本与道德教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
[3] 安宝珍.师生共生德育的合理性论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7.4.
[4] 程卫平.新建民办本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思路[J].青春岁月,2012(20).
[5] 倪海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所面临的问题与思考[J].沈阳干部学刊,2007(01).
【作者简介】
刘军芳,西安思源学院助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