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玮
【摘 要】 本文归纳了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分析了其成因,提出了预防高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对策建议。要持续提升校园安全文化影响力;强化设备隐患排查工作;巧妙安排“贴心”的安全信息员;提高教师安全意识,规范学校教育工作;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关键词】 高校学生;人身伤害;类型;对策建议
随着高校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依然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人身伤害风险已不仅仅局限在传统领域,正渗透入一些非传统领域。保障大学生人身安全,是高校管理者优先思考的问题。减少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对学校未来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校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类型
1、大学校园交通安全事故
现在的大学校园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校变成多校区,校区之间的往来就与社会上的交通联系更加密切了。校园内教职工的车辆也越来越多,同样带来新的挑战。高校现在对外开放“利用教学资源服务社会”,车辆杂多,管理难度大,无形中为学生埋下了安全隐患。
2、高风险社会带给新时期大学生的压力和刺激
改革开放三十余载以来,大学生承载着家庭的希望和自身的期望,但是大学生对社会了解很少,适应力有待提高。再加上目前社会经济的成本加大,遇到的事情存在着各种诱惑和挑战,对大学生的传统思想理念带来了严重的冲击,正在越来越浓的影响着新时期的大学生。
3、恋爱挫败生恨
大学生正处在青春年华、朝气蓬勃的时期,对恋爱会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渴望着恋爱,寻觅着异性,憧憬着恋爱带来的美好生活。“90后”大学生多数属于独生子女,一直在家庭的溺爱中长大,往往恋爱挫折对于大学生来说属于较大的挫折。据某网站统计在校期间能确定“夫妻”关系的仅占23.4%。某大学,大学生双双跳楼自杀殉情,同归于尽的案例很多,或因爱生恨的,把一方置于死地。
4、意外的偶发事件
由于自身或他人的粗心大意造成人身伤害的。例如,在楼上挂衣服滑落楼下等粗心大意而造成的。
5、大学生之间引发的矛盾冲突
一是缺乏正确的沟通。新时期的大学生自我意识很强,喜欢特立独行,彼此内心空虚而又外表坚硬,加上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一定程度上拉远了彼此的对面交流。二是情感因素。感情陷入就无法自拔,一味的坠落,容易产生冲突。
6、上网成瘾或学业失败造成悲剧
现在网络无处不在,大多数学生沉迷网络,甚至到了逃课的地步,再加上休息不到位,上课期间的注意力分散,影响着学业。而网络上充斥着虚幻的画面很容易被骗、被改变价值观和世界观。
7、学生违反公序良俗事件
现在校园周边,“钟点房”、“出租屋”等早恋现象蔓延,部分学生的行为已经超出了“不良行为”的界线。
8、学生患突发疾病事件
一方面在上大学前,学校会进行全面的体检,对部分疾病会通报给学院(系)做好观察,而对于突发疾病却只能做好预防。而另一方面,考前放宽了升学要求,出于多方面因素,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患病几率增加。
9、学生食物中毒事故
传统的食物中毒与学校食堂有密切关系,只要管理和监督好学校的食堂卫生,严格按照卫生防疫部门的要求执行,可以有效的杜绝学生的食物中毒现象。而现今网络上、校园周边各类外来食物,无法确定它们的来源,很容易对学生存在食品安全隐患。
二、高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成因分析
1、学生三观尚未成形,忽视安全教育
近观这些年发生的各类事件,主要是突发事件、灾难事件、心理健康、法制观念等,此类事件对大学生的个人生命和财产受到影响,往往给家庭、个人以及学校带来极大的损失。安全教育是预防此类事件的第一道屏障。
2、校园矛盾突出,教育资源紧张
1999年是高考开始扩招的第一个年头,报考大学生的人数剧增,而大学资源非常有限,在治安、防火、交通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和大大小小的安全隐患。人数众多加大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难度和压力,尤其是多校区办学的大学,问题更为突出。
3、安全经费不落实,制度不健全,整改不彻底
前几年高校都在快速发展,各类大学城、大学分校区等爆炸式的扩展,而忽视了配套的安全经费投入,往往发生火灾给学校和学生财产带来了很大损失,原因是学生人数激增,很多基础设施是超负荷使用。
4、学校安全管理落后,未达到管理现代化
某些高校安全管理体系不健全,还是实行着“人治”的传统管理方式,各主管部门的责任区分不明确,存在推诿扯皮现象。
5、大学生习惯性违反学校规定或违背老师的现象没有得到根本性遏制
大学生违反学校有关规定,按照学校《学生手册》规定应给与相应的处理,但部分高校出于教育的目的,只是简单给予说教式教育,长期以往就对大学生的管理起阻碍作用。
6、经济条件形成了大学生的自卑心态
家境贫寒,造成有些学生不合群,甚至受到了部分人的冷嘲热讽,自尊心受到伤害,从而使此类大学生的性格内向、闭塞、不善言语、交流圈狭窄,甚至多疑,随意的猜忌别人,产生了自卑心态。当这种自卑心态存在很久而未被解决时,必会像洪水一样泛滥成灾,造成大学生的伤害事件或自杀事件。
7、他人心理因素造成高校学生的安全事故
高校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准社会的一个缩影,尤其是近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大学校园里社会氛围太浓重,校园内外已没有明显的划分。“富二代”,“官二代”“Iphone 6”“有钱就是任性”等等充斥着年轻的大学生心理,很容易拉开同学们彼此的距离,产生隔阂,这种“富贵”心理极易伤害一些心理比较自卑的同学,也容易出现伤害事件。
8、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过大,使诸多大学生的心理承受不起
自1999年国家高等教育实行扩招以来,大学生逐步失去了以往的“天之骄子”的地位,就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用人单位的要求高,这就出现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使许多人因为承受不了压力而出现安全事故。
三、预防高校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对策建议
1、持续提升校园安全文化影响力
加大对高校安全教育的宣传教育,开展各类有关应急演练、防灾知识辩论以及遇到人身傷害危险时如何保护好自己或将危险降至最低程度。
2、强化设备隐患排查工作
安排专人定期对校园存在安全隐患的设备进行排查及修复工作,确保大学生使用各类实验仪器、体育器械等的安全。
3、巧妙安排“贴心”的安全信息员
结合各个学院(系)学生特点,在班级或宿舍中安排安全信息员,对班级各种“特殊”学生及时做好登记,并安排专人对学生进行生理和心理的帮扶。
4、提高教师安全意识,规范学校教育工作
高校安全工作主要是学生处、保卫处、后勤部门和辅导员承担,但忽视了专职教师的力量,专职教师对安全意识的认识和对各类应急的处置能力都能对大学生起到引导的作用。
5、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医疗保险制度
一方面能发挥社会力量,监督大学生人身伤害事故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高校的办学风险,促进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宇红.浅议加强大学生风险意识教育[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2] 王石川.我们该如何应对风险社会的到来[N].燕赵晚报,2008.11.10.
[3] 沈月娣.高校学生人身损害事故的法律责任[J].高等教育研究, 2006.8.76-78.
【作者简介】
秦 玮(1983-)男,陕西延安人,西安文理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