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媛
教育部在发布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笔者对于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也进行了很多的实践与摸索。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要想让信息技术教学开展得更好,教师必须在教学中使信息技术课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得到很好的体现,这样才能为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笔者的教学多是围绕兴趣展开的,在发掘兴趣、培养兴趣和激发兴趣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一、关心学生,发掘他们的兴趣
兴趣只有发自内心,才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要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找到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契合的教学方式。我经常在课下与学生交谈,和他们聊聊喜欢的漫画,经常浏览的网站,喜欢的网络游戏。每次和学生聊天,他们都特别兴奋,很想把自己的想法与教师交流。了解到学生的兴趣爱好后,我就将游戏和动漫融合到了信息技术的学习之中,不仅帮助学生顺利学到了知识,完成了教学目标,还让学生对学习的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由被动变为主动。
二、多鼓励学生,保护他们的兴趣
在初学操作时,学生经常会出现一些错误,要么误删图标,要么切换不了输入法,要么忘记保存,总之,各种各样的错误学生都可能会出现。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切不可讥讽、责罚学生,那样会使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学习产生恐惧心理,好不容易激发出来的兴趣也会逐渐消散。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多鼓励学生,以赏识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细心呵护学生的兴趣,在关心与关爱中引导学生的学习与探究,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获得成功的体验。我经常在课上采用如“真棒!”“和上次相比有了很大的进步!”“让我们用掌声鼓励一下他吧!”等鼓励性的语言,不仅保护了学生的兴趣,还让学生的自尊心受到呵护。
三、教师以角色的转变促进学生兴趣的培养
从心理学上来说,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在个人成长与拼搏进取方面有着极大的潜力。教师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全发展。学生良好心理形成的基础是建立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上的,因此教师要积极转变角色,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情感氛围,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首先,教师要努力做学生学习的合作者,这样学生才会愿意与教师亲近,教学所收到的效果才能更好,进而使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和提高。学生不知道怎样学习,教师要和学生一起探讨,帮助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不愿意学,教师就要想尽一切办法将学生的注意力和精力吸引到学习中来。这种吸引靠的是教师高超的教学水平与技巧,在教师的潜移默化下,学生也会逐渐爱上学习,能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其次,教师要如天使一样传播爱和温暖。师生之间的关系只有融洽、和谐,教学才能展现其独有的魅力。教师要热爱学生,倾注自己的热情,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尤其是对一些学困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学生对教师的关爱都是很敏感的,教师付出一点一滴,学生就能十倍、百倍地回报教师。对于教师的要求和建议,他们也会虚心接受。师生关系会在爱的氛围下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也就变得更加容易。
四、改革教学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学习信息技术之初,很多学生都对信息技术课有着很大的向往,因为信息技术课上有娱乐项目,如游戏、视频等,还有的学生是对高科技怀有一种崇拜的心理,想要亲身体验一下。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兴趣逐渐下降,到了七年级的下半年,只有不到50%的学生喜欢它了。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学习内容在逐渐加深,随之也会变得更加枯燥,学生掌握的难度较大,只有多加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为了幫助学生重拾兴趣,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教师要以自己丰富的知识来引导学生的兴趣,让他们进入到计算机的神秘领域。并且,教师要将自己的熟练操作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他们对于计算机操作的兴趣。
1.以比喻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很不在意,他们觉得这些内容枯燥无趣,没有学习的意义。其实,教师如果利用比喻,就能够有效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如把计算机比喻为一座大楼,将各个硬盘比喻为楼里的房间。
2.对差生进行个别辅导。有的学生计算机基础较差,操作能力也非常低下,教师要对他们进行个别辅导,单开小灶。并且,教师要注意呵护学生的自尊,当学生有了进步时要不吝表扬,激发他们的兴趣。
3.利用竞赛激发兴趣。初中生的好胜心都很强,竞赛是一种激发学生竞争意识的良好的形式。并且,在竞赛中,学生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对于他们掌握电脑程序的操作有着很好的作用。
4.利用小游戏激发兴趣。对于电脑游戏,学生都非常热衷,如果以游戏为载体,因势利导,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打字游戏“警察抓小偷”,鼠标操作游戏“拼诗识字”等。玩游戏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轻松地学习知识,培养技能,一举两得。
总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我们一定要努力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教学方法,不断变换教育角色,以活动为载体,以期实现最佳的教学效果。
(责编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