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实施,新疆灌区对灌溉水力工程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利用现代化先进科技建设小型节水渠道,并且根据在灌溉中经常出现的渗漏、淤积、腐蚀等一些列问题,进行解决和处理。本文将从灌区的节水改造入手,对新疆小型渠道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研究出切实可行的节水改造方案。
【关键词】节水;水资源;灌溉;设计技术
一、渠道水力设计
1、纵坡的选择
纵坡的选择是渠道水力水机中的关键。选择时要注意纵坡所处的地质构造条件以及地形特征,要确定坡度的稳定性。同时,还要注意周围环境的含沙量,避免在水力输送时,导致泥沙淤积、堵塞管道等情况的发生。纵坡的坡度不易太大,也要注意坡度的连贯性,以保证管道的整体性能不被破坏,也从另一方面节省了工程建造的成本。
2、边坡系数
关于小型渠道边坡系数的确定,需要通过标准的技术规范来进行定夺,还要根据实际的坡度情况以及地质构造条件作出最终的决定。
3、糙率
糙率主要是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一般情况下,表面越粗糙,代表糙率就越大;表面越光滑说明糙率就越小。冬季时,由于气温过低,容易结成薄冰,这时就要注意糙率值的大小。可以选择设定该情况下的糙率值选取范围,将糙率值控制在合理的范围。
4、渠道岸顶超高、衬砌超高和渠深
对于小型渠道岸顶超高可以取衬砌超高,岸顶超高可按照规范计算确定。渠道的衬砌超高可采用0.3~0.8m,也可综合考虑渠道运行管理特点、分配水管理水平、暴雨流入量、土壤特性、衬砌材料等条件取渠道的衬砌超高高于计算确定的岸顶超高。
5、堤顶宽度
根据小型灌区节水改造经验,初步拟定堤顶宽度可以按照加大流量时水深加0.3m计算确定。一般不应小于1m。
二、目前灌区存在的问题
1、条田面积过大
传统的条田面积过大,主要是为了适用于大型的机耕机械进行作业操作,大约宽度都在300~500m之间。且条田中不再设有任何的标志物,如渠道、林带、道路等。然后这种过于宽阔的条田,由于条田过宽,对土地的灌溉和铺平作业具有很大的难度和挑战,同时不设立沟渠,使浇灌后水不能及时的排出,对土壤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2、土壤盐碱化严重
新疆是我国盐碱土地面积最大,分布范围最广的省区,新疆农业是以盐碱地为主的灌溉农业,发展农业生产最基本的两条:用好水和防治盐碱。尤其是处在各流域下游的灌区,土地盐碱重,地面坡度缓,地下水排泄不畅,据兵团垦区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兵团宜农荒地153.18万hm2,其中盐土82.66万hm2,盐碱化土壤31.37万hm2,两者合计占农用荒地的74.45%。
3、灌排系统不合理
条田面积过大,造成末级灌溉农渠间距过宽(300~500m),渠道长度过长,田间渗漏很大,在土地不平的情况下更为严重。这样,不仅延长了灌水时间,先浇的地已经干了,后浇的地还很湿,使机车不能及时下地,影响机耕作业。
4、水资源浪费严重
由于新价格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有资源并不是十分丰富。对于渠道建立的防渗漏处理则显得十分的重要。目前来看,渠道渗漏造成了水流失占据了年补给量的20%~30%,使水资源的浪费程度加重,并且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除了水资源流失浪费之外,还存在着水资源利用不当,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在进行对田间的灌溉时,没有合理的设置灌溉的时间;也没有按照田间的实际面积来估算用水量;以及灌溉技术陈旧,用水量大,从而引发水资源的浪费。
三、新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几项关键技术
根据新疆地区的实际灌溉情况,我们可以发现,不同的区域的地质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导致出现的问题也不尽相同。但是在某些技术上,存在着相同的问题和一些相似的科学技术需求。下面我们将针对新疆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具体技术进行具体的介绍:
1、灌区水循环的模拟和评价技术
水循环是指在灌溉过程中,多余的水分被土壤吸收,通过低下水的吸收和渗透,将水资源再次利用,成为一个水循环。我们可以通过对渠道的防渗漏措施老节省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对灌区水循环带来了优化和改进的作用。
2、渠道防冻涨技术
造成新疆防滲渠道破坏的主要原因是冻涨,这种状况与灌区普遍进行冬灌、秋浇等有直接关系。冬灌、秋浇一般定额较大,抬高了地下水位,特别是骨干渠道沿线的地下水位有时甚至高于渠底,致使冻涨量过大。新疆灌区渠道防冻涨问题不宜单纯依靠防冻涨措施解决,应提倡针对渠段实际情况采用综合措施解决。
3、大规模、高精度平整土地技术
高精度平整土地是提高大型灌区田间水利用率的基础,用人工和推土机进行这项工作,精度不高,耕地大平小不平,致使灌水仍不够均匀,灌水定额过大。目前提高田间水利用率的有效措施是划小畦块,缩短沟长,但不利于农机作业。激光平地在我国尚处于试验阶段,应该在灌区节水改造中推广该项技术,这符合农业现代化的长远要求。
4、非充分灌溉技术
非充分灌概是新疆相当一部分缺水灌区的必然选择,对于灌区,普遍采用非充分灌概的关键在于需要对灌溉系统功能重新定位,对灌区运行调度也提出严格要求。
5、耕地盐演化的控制技术
新孤灌区因降水稀少,蒸发强烈,以及排水工程不配套等原因,开灌后都不同程度存在盐演化问题,因此必要的排水配套措施应该是灌区节水改造的重要内容之一。
三、渠道断面设计
1、防渗设计
渠道的防渗漏设计是渠道设计中的重要环节和重要节水技术。能够在节省水资源的利用率的同时,加强地下水循环,改善水资源的浪费情况。防渗漏的技术方法也是有很多种的,通常情况下我们利用通过降低土壤的透水性的拌饭,使用土工膜防渗漏办法,将渠道进行不透水的防护检修,从而进行有效的防漏设计。
第一,卵石护面
卵石除可减少渗漏面积外,经过洪水落淤,砌石层下面和卵石間的缝隙为泥沙所充填,小孔隙亦被细粒粘土所淤填,再由于水中矿质盐类的硬化和凝结作用,形成一层稳固坚硬的防渗层,防渗、防冲效果均好。
第二,浆砌石护面
浆砌石护面不仅防渗效果好、抗冲耐磨、坚固持久,而且施工简便、可就地取材、造价较低,是目前普遍采用的防渗形式,适宜在石料丰富的地区应用。
第三,混凝土护面
混凝土护面坚固耐久、防渗效果好、占地少,可减少清除杂草淤泥的工程量。但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而发生裂缝,并易受盐类的侵蚀破坏和冻胀、地下水顶托等影响。
2、防冻胀
渠床土体产生冻胀的基本因素是负温、冻胀性土壤和土壤水,处在寒冷灌区内的衬砌渠道都存在冻胀破坏问题,尤其在地下水位高、基土为强冻胀性细颗粒地区,冻胀问题更为严重。对冻胀土基采用的主要方法是换填法或保温法;也可通过排水、填方抬高渠床位置的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防止渠基土浸湿冻胀;或采用渠旁植柳防止渠基土冻胀。
3、防冲刷淤积
在很多灌区的节水改造调查中发现:对于含盐碱较为严重的土渠,它的不冲流速比理论计算的偏小,究其原因是土壤中盐碱在运行中造成土壤的疏松,尤其对土渠两岸影响很大,所以在土渠的设计中予以重视。
4、防盐胀
在渠线地表至地下水位线深度范围内由于蒸发强烈,造成盐分积聚,普遍存在盐渍化现象。土壤盐渍化表现为表层严重,土表30cm深处以下较稳定。在渠道设计中,采取非盐渍土置换盐渍土基是最为有效的方法,但工程量大、造价高,所以应结合防冻胀等措施同时考虑置换。
5、防地下水顶托措施
有些渠道虽然地下水位较高,但仍需采取混凝土衬砌防护。在渠道停水期,地下水对混凝土板将产生较大的浮托力,为防止地下水顶托板造成破坏,必须采取相应的防止方式。
第一,排水管和排水阀组合式排水形式
适用于地下水位略高于渠底,浮托力较小的渠段。排水管可选用价廉物美的PE光壁滤管,并在外包滤料,排水阀选用塑料逆止阀较为节省。
第二,砂砾石垫层形成纵横向排水沟
适用于无排水出路渠道,在渠道边坡砼板下铺砌砂砾石料做成横向贴坡排水,集中将地下水排到渠中纵向排水体中。在有排水出路的填方渠段再设置横向排水体将水引出。
第三,设置透水体
在混凝土衬砌的渠段结合分缝每隔一段设置干砌石透水体,透水体按照反虑进行设计,可采用无纺布包裹卵石,其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排水效果好。以上几种方法可结合地形、地质条件、地下水位的综合应用,防止了地下水顶托混凝土板,减轻了冻胀破坏,效果良好,保证渠道运行安全。
6、防腐蚀措施
根据很多工程实例,灌区地下水往往存在对普通水泥的混凝土具硫酸盐结晶类中-强腐蚀性。采用抗硫酸盐水泥来解决腐蚀问题造价较高,所以设计中根据规范混凝土板的厚度应加厚,也可结合防冻胀、防渗措施采用换填或土工膜隔离等办法,防止地下水对混凝土板的腐蚀。
参考文献:
[1] 谢国勇.大型灌区节水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4).
[2] 刘群昌.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先进技术推广应用[J].中国水利,2011(11).
作者简介:席爽(1981年),女,汉族,工程师,喀什叶尔羌河勘测设计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