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娜
阅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但是,长期以来阅读教学一直处于被忽视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往往认为学生小,无法展开独立阅读,因而以自己的主观臆断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与分析,将一篇篇优美的阅读材料按照固定的模式分割得支离破碎,使得学生没有享受到阅读的乐趣,相反只看到了阅读的机械与枯燥。这样会严重抑制学生的兴奋程度与学习热情,不仅不利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还会让学生对阅读彻底失去兴趣。现代教学非常重视阅读教学,明确提出了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理念,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此外,教师还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如何来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呢?
一、精心导入,实现学生富有兴趣的阅读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阅读只能成为学生的负担,使得学生消极应对,被动阅读,无益于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自然无法取得预期的阅读效果。唯有建立在学生浓厚兴趣基础之上的阅读,才能使学生专心对待,注意力更集中,思维更活跃,才能真正将阅读与生活结合起来。这样,学生才能产生更多的独特见解,切身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1.悬念导入。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在导入环节来精心地布置疑问,制造悬念,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诱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从而引导学生展开主动的阅读活动。如在学习《惊弓之鸟》这一课时,我是这样导入的:我们都知道有弓有箭才能把空中的鸟射下来。古时候有个叫更羸的人,他只拉弓不射箭便可以把大雁射下来。这是怎么回事呢?这样自然就可以让学生产生困惑。此时,我导入新课,告诉学生通过此课的学习就可以知晓其中原因,就使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来展开主动阅读。
2.图画导入。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比起文字,图片更有吸引力,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更能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更多的感性信息,从而为学生上升为理性认知打下坚实的基础。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课本插图以及一些图片、影视剧资料等来导入新课,增强教学的形象性,以激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动机。如在学习《火烧圆明园》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为学生播放影视剧片断。这样更能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更为浓厚的兴趣,从而使学生对文本展开积极而主动的阅读行为。
二、主体阅读,确立学生阅读主体地位
以往的阅读教学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师的分析代替了学生的阅读,使得学生眼中文章都是一样的,无非就是作者简介、主题思想、段落大意。要实现学生的个性化阅读,提高阅读水平就必须要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将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主体身份展开阅读,这样才能让阅读成为师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为此,教师在教学中不要一讲到底,而是要让学生有充足的阅读时间,让学生进行精读、细读、跳读等,使学生通过阅读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通过阅读将文本与生活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走进文本,获取更为丰富的信息,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所描绘人物的高大,景色的优美,情感的真挚,实现对文本的真正解读。
三、独立思考,引导学生产生独特的见解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阅读与思考本身就是一体的,只阅读不思考无法深入,只思考不阅读没有思考的根基,因此只有将阅读与思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透过文字达到对文本的深层次理解,才能深入文本,走进作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才能產生更多的独特见解与感受,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
1.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初级阶段,在阅读时往往只能浮于文字层面,而并不能深入。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提问艺术,以问题来开发学生智力,激活学生思维,从而引导学生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地展开积极而主动的思考与思维。这样,学生才能透过文字,深入地体会文字背后所包含的情感之真、意境之美,才能产生更多不同的见解与感受。
2.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所以,我们在阅读中不仅要让学生展开思考来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教师的批判精神与意识,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提问,敢于挑战,鼓励学生勇敢地发表个人不同见解与感受,让课堂上有更多不一样的声音,有更多的标新立异与独树一帜。这样才能避免以往千人一面的阅读,才能实现学生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实现创造性阅读与探究性阅读。
四、交流讨论,让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种强烈的意愿,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与探索者,这种心理在儿童世界中更为强烈。为此,在阅读教学中,在学生认真阅读与思考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进行不同观点与思维的交流与交汇,这样才能碰撞出思维与创新的火花,才能在讨论中达成共识,形成对文本的深刻理解。同时,教师在交流与讨论中也可以确立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交流与讨论。
1.学生理解肤浅时引导学生讨论。当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处于肤浅层次甚至是错误理解时,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如何理解,而是要引导学生交流与讨论,在交流与讨论中认识不足,拓宽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从而达到深层次的理解。
2.学生意见出现分歧时引导讨论。当学生存在不同见解与观点时,如果教师只是告诉学生哪个正确,哪个错误,学生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们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让学生收集资料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这样在资料收集与观点论证的过程中,学生就可以更加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到正确与否以及原因。这样才能实现学生的深刻理解,实现学生对文本的真正解读。
总之,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所以,要搞好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就必须要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机械讲解与分析,要以学生为主体来展开主动而有兴趣的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交流与讨论。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从而促进阅读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