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岭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为学生增加实践所学知识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领悟语文学习的作用,体会文化内涵,抓住语文学习的技巧和规律。写作是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有效实践,因此,教师要更加注重学生读书方法的学习与素材的积累。
对于写作,叶圣陶先生曾经有感而发说:“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由此可见,不论是作家、大文豪,还是普通的中学生,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积累。通过学生的作文,我们就能看出他在最近一段时间内所学到的知识,具有什么样的思想水平,语言学习具有多么深厚的底蕴,平常积累了什么样的素材。如果学生的作文表现不理想,没有丰富的内容,语言也极其贫乏,就足以看出该生在思想和语言方面的积累非常贫瘠。如果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积累足够的语言与素材,到写作时“临时抱佛脚”,导致他们“现买现卖”,文章的语言自然极其贫乏,作文的内容也不够丰满,无法达到教学所需的水平。
要想让学生获得丰富的积累,教师要从两个方面做起:一是引导学生形成积累的好习惯;二是教给学生一些积累的方法。习惯的形成与学生的积累意识是分不开的。从心理学上来说,积累意识是一种想要写好作文的愿望,这种愿望会形成一种强烈的心理趋向,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积累习惯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抗争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鼓励学生,让他们不要懈怠,也不要妄想一蹴而就,只有慢慢进行,每天积累一点点,慢慢地就会集腋成裘,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教师要指导学生的积累,让他们积累有法,积累得法,获得科学的积累方法。在具体教学中,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的。
一、引导学生积累语言
对于语言的积累,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由此可见,语言积累是语文学习的一个必备方法。古语有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言”就是语言的意思,这句话就是要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无论我们的想法有多好,观点是如何正确,情感是多么的丰富,也无法将我们想要表达的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在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名家的作品和与时代相符的美文,堪称经典。这些文章不仅内容非常丰富,有着深刻的思想和独到的见地,而且它们有一种催人向上的力量,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正能量”,能够开阔学生的视野,增长见闻。并且,这些文章在表情达意方面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的语言生动、确切,读来让人觉得清晰、明白,很容易领悟其语义,不会产生混淆。在指导学生的积累方法时,教师要让学生留心文章是怎样运用语言的,作者在谋篇布局方面有什么独到之处,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通过这样的方法对文章进行研读,学生势必会获得很大的收获,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
以一段话为例:“接下来……糟了,什么来着?刚才由于太兴奋,将思维搞乱了。我茫然不知所措,这回是牵着羊走进照相馆——尽出洋(羊)相了。我想,她肯定帮不了我。在失败面前,我是七尺汉子六尺门——不得不低头。面对老师等待的目光,面对同学诧异的眼神,我的脸上火辣辣的。”这段话里作者用了两个歇后语,不仅语言幽默,而且对情境的描述非常生动,让人一看就觉得很活泼,有继续读下去得兴趣。文章充满了亮色,欢快且明亮,足以看出该生在语言积累方面有着很强的修养。
二、引导学生积累更多文化知识
语文学习与文化知识的积累是分不开的。文化知识的积累不仅包括熟记一些古诗词,还要多阅读一些优秀作品,从中感悟文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在获取文章精神内涵的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品位。我经常要求学生在课下自主阅读一些经典的书目。除了新课程标准所推荐的那些诗文外,我还指导学生阅读一些杂志、报刊等,让他们的文化积累更加丰厚。
以一个高中学生的作文为例:“我的心开始与鲁滨逊在一起流浪,在孤魂野岛上凄风苦雨;我开始寻找一位吉卜赛姑娘的,体味她对加西莫多的震撼;我开始接触苔丝的温柔,柯察金的坚韧,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韵……(引用名著)。我在‘落花流水春去也中感受了李煜人生浮沉的无奈;我在‘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中体味苏轼壮志难酬的压抑;我在‘征鸿过尽,万千难寄中聆聽李清照国破家亡的心语(引用诗词)。”本段文字具有优美之姿,轻灵之态,看似绚丽,实则深沉厚重,足以看出该名学生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积累。这名学生采用了排比句式,无论是国外名著中的人物,还是我国古代的诗人、文豪,作者都能够举重若轻,随手拈来。这说明学生对名著和古诗词的理解非常深刻,在文化积累方面有着丰富的底蕴。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有效地将阅读、思考、运用融合到一起,以深厚的积累换来熟练的运用。所谓“厚积薄发”,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三、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
学生的写作与他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会加入自己对社会、对自己所生活的环境以及对人生的感悟,只有在生活中有真实的体验,学生的作文才能言之有物。由此可见,从生活中积累素材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校园、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去积累,多观察,多领会,感受生活之美,夯实生活积累的基础。
总之,只要做一个有心人,学生就能捕捉并蓄积生活中那些令人难忘的“每一细节”“每一时刻”,就能在极其平凡的事物中发现一般人看不到的鲜活。有了这样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不愁写不出内容充实的好文章。
(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