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毅 陈于全
摘要:澳大利亚作家帕特里克·怀特是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对当代澳大利亚文学的发展与繁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着重从人物、意象和主题中分析《人树》中的圣经原型。其中,人物原型方面,主要将斯坦夫妇与亚当和夏娃原型相比较和联系;在意象原型方面,主要从“水”、“火”和“树”这三种意向来进行分析;在主题原型方面,主要从堕落、死亡和重生这三个角度来进行探讨,以发掘怀特复杂的象征意义中的写作意图。
关键词:帕特里克·怀特;《人树》;圣经原型理论
帕特里克·怀特(PatrickWhite,1912-1990)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澳大利亚作家。怀特在澳大利亚文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不仅开创了澳大利亚文学史上一个崭新的时代,也为澳大利亚文学走向世界、为世界所瞩目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人树》是怀特的成名作。叙述了斯坦·帕克一家从拓荒创业,生儿育女到最后斯坦去世的故事。斯坦早先到达的是被森林覆盖的一片荒地,但是,随着迁居来的人不断增加,垦荒的发展,荒芜之地变成了悉尼的效区。斯坦和他的妻子艾米经过了水、火、旱灾人侵袭,度过他们的蜜月,也尝过貌合神离、同床异梦的滋味。他们的儿子雷自幼乖戾,成年后堕落为罪犯,最终死于枪战之中。女儿塞儿玛顺着社会的阶梯爬了上去,做了律师的妻子,成为上流社会的一员。
原型批评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于西方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批评流派。弗莱认为文学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应该作为一个整体去研究,他用归纳的方法来考察文学本身,结果显示文学的结构是神话式的。神话原型将现代心理学、文化学、人类学等纳入文学研究的视野,极大地扩展了文艺研究的思维空间,从共时性上说它沟通了不同地域的人类情感,从历时性上说它连接了当下精神与原始心理的共通因素。神话原型批评对文学创作、文学惯例以及文学深层的奥秘,也提供了启发性的思路。圣经是最为广博的神话故事全集,从文学的视角看圣经,它不再是基督教的至圣经典,引用教义的源泉,而是以神话的方式讲述着人类生存的全部历程。用原型批评理论中的圣经模板对《人树》进行解析,可以为读者呈现一个解读小说的不同视角,为读者找到作品引起人们感情上共鸣的原因,发现文学与神话传说等原始文化的内在联系。
一、《人树》中的圣经原型人物
小说从斯坦只身一人垦荒开始,以后引入艾米,似乎世界上仅此二人,犹如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二人再世。斯坦对单纯和朴实的追求,以及內心深处不断探索生存的意义,与亚当有许多相似之处;而艾米在精神和肉体上背叛自己的丈夫,与推销商发生关系,和偷尝禁果的夏娃也颇为相似。而他们的儿女雷和塞尔玛,一个为了钱可以行骗,毫无责任心,抛妻弃子,成为罪犯,最终死于枪战,另一个则爱慕虚荣,看不起亲生父母,不惜手段进入上流社会,自私冷漠——仿佛两个人内心里都有撒旦般恶魔的一面。
二、《人树》中的圣经原型意象
这部分主要以圣经原型来解读小说中“水”、“火”和“树”三种意象。圣经中“水”的意象不但具有滋润、养育生命的作用,而且含有摧毁性的威力,耶和华的愤怒而引发的大洪水故事,多象征着人类的巨大灾难。“水”在《人树》中也具有和圣经相同的双重意义,正如帕克家族所在地生活的必需品和他们所经历的夏天的大洪水。同样,《人树》中烧饭取暖之火与致命的火灾也基本上继承了圣经中的生命之火和死亡之火。而且小说中通过洪水和火灾这些典型的意象,暗示它们是设立在人类通往精神自由之路上的地域,而跨过了它们,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小说开始和结局都提到了树,尤其是斯坦宅边从幼嫩的枝芽成长为的粗壮的大叔,象征了斯坦一家充满生机的不断繁衍,以及人类的生命不止,正如圣经“创世纪”中耶和华在伊甸园中创建的“生命树”。人类的历史犹如延绵不绝的树木,一代接续一代。
三、《人树》中的圣经原型主题
圣经中,人类由于原罪而堕落到一个周而复始的世界,在那里的每一个生命都以死亡告终,而且只有变成另外一种形式,生命才能获得更新。怀特在《人树》的创作过程中充分利用了圣经中的堕落、死亡和复活主题,如艾米由于自己的情欲和占有欲导致最终堕落到对丈夫的不贞;雷的不断堕落,最终成为罪犯;塞尔玛爱慕虚荣,冷漠自私,她的精神世界也是在不断堕落中;小说中一些人物死于自然灾害或者自杀;雷死于枪战;斯坦后来精神世界的重生以及最后可爱的新生生命小“雷”的出生。从《人树》可以反映出怀特对于现代社会中人类生活状态的思考,即在平淡的生活中探索人生的意义与出路,与此同时,肯定了人作为行为主体所具有的驾驭世界的能动力量。
通过运用这些圣经原型,怀特指出人类其实一直在重复着《圣经》中的一些故事,洪水、大火以及生活中的其它苦难是设立在通往幸福道路上的障碍,一旦跨过这些障碍,人类的精神就会得到升华。在怀特眼中,生命的体验在于不断探索和不断认识,这个过程随着人类的繁衍不息而代代延续,永无终结,而“简单”和“谦卑”其实是人类生活的本质。
参考文献:
[1]杨玲.超越平凡---评象征手法在《人树》中的运用.陈正发主编.大洋洲文学.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1991.
[2]王建华.《人树》的艺术特色及其对作品主题的反映.内蒙古:内蒙古大学,2005.
[3]程金城.原型批判与重释.北京:东方出版社,1998.
[4]朱立元.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作者简介:
钟毅(1983.4~),男,陆军军官学院外语教研室副主任、讲师,英语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外军研究工作;
陈于全(1972.~),男,陆军军官学院外语教研室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外语教学与外军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