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2015-10-21 19:08刘浩
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 2015年17期
关键词: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建筑

刘浩

摘要:在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是经常遇到的问题,因為,裂缝的形成对建筑的质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要对出现的裂缝原因进行很好的分析,同时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更好的提高建筑施工的质量。本文对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施工;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

建筑工程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而对混凝土裂缝的防治技术,是建筑工程经济效益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是实现原材料安全性,永久性的有力手段。

一、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1、 温度变化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材料具有遇热膨胀、遇冷收缩的特点,如果外界条件或结构内部温度出现改变时,混凝土就会出现变形,假如变形遇到阻碍,就会在结构内部产生拉应力,如果拉应力比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高时,就会出现温度裂缝。在建设物建筑过程中温度应力能够会和承载应力一样,甚至超过承载应力。

2、 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在混凝土结构在浇筑、生产、建模、运送、放置、装置和吊装过程中,假如施工技术不科学,会出现纵向、横向、斜面、竖向、外表、水平方位、纵深等多种形式的裂缝,尤其是细长薄壁结构会更加容易形成。裂缝存在的位置、方向以及裂缝宽度都是由多种因素导致。

混凝土保护结构层太厚,会导致承担负弯矩的受力钢筋保护结构增厚,导致零件的有用高度降低,出现和承受方向钢筋垂直朝向的裂缝。混凝土振捣不严实、不匀称,会形成蜂窝、空洞以及麻面,钢筋侵蚀或负载裂缝的出现原因较多,例如。浇筑混凝土的速度太快,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强,在凝固之前下降不实,凝结之后下降太实,都会在浇筑之后出现裂缝。混凝土拌和以及运送的时间太久,水分会挥发出很多,进而导致混凝土的坍塌性减小,这样会导致混凝土的结构上出现收缩裂缝。混凝土最开始进行保养是因为水分太少过于干燥,混凝土和外界气体接触的位置上形成没有规律的收缩裂缝;用泵运送混凝土时,为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强水以及水泥的量,或由于别的原因增大水灰比,致使混凝土凝固时收缩增多,导致混凝土结构上存在没有规律的裂缝;混凝土分层或者分段浇筑时,接头部分处置的不完善,容易在新旧混凝土以及建筑缝之间形成裂缝。例如混凝土分层浇筑时,后面浇筑的混凝土由于停电、降水等原有没能在混凝土刚开始凝结时进行浇筑,导致层层之间的水封裂缝;使用分段现场浇筑时,如果之前浇筑的混凝土表面没有清理干净,新旧混凝土间的粘结性能不大,或之后浇筑的混凝土保养不完善,致使混凝土收缩而导致裂缝;混凝土在初期受冷,会在表面形成裂缝,或有的位置脱落,或脱模之后形成空鼓情况。

3、 收缩引起的裂缝

收缩裂缝,是混凝土因收缩而发生的体积变化,收缩裂缝根据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化学收缩裂缝、水分蒸发产生的裂缝、沉缩裂缝、温度裂缝、约束裂缝等。它主要包括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缩裂缝。塑性收缩裂缝主要发生在初凝开始,进行养护之前.此时水泥水化反应剧烈,会出现泌水和水分急剧蒸发,混凝土失水收缩。收缩时,表层受到深层混凝土以及模板、钢筋的制约,使由软变硬中的塑态混凝土产生拉应力,从而形成微裂缝。

干缩裂缝,大概在混凝土养护结束后或混凝土浇筑完后的一周左右,混凝土内外水分蒸发程度不同,最终会导致混凝土的变形不同,从而产生干缩裂缝。由于混凝土外部因素的影响,其表面的水分损失比里面会快一些,内部变化较小。表面较大的干缩变形会因为混凝土的内部约束产生比较大的压应力,从而产生裂缝。

二、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的控制技术

1、做好踏勘工作,优化结构设计

在设计之前首先对地基及周围环境做好勘察,保证数据准确,根据地质和勘察报告做好对建筑地基处理的设计,防止因地基不稳或下沉引起结构产生沉降裂缝。混凝土结构设计时,在满足使用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强度不是很高的混凝土材料,降低水泥用量,适当增加钢筋用量,避免施工中温度裂缝的产生。

2、 加强温度控制

温度裂缝的预防手段关键是加快施工中混凝土浇筑时间和速度,在浇筑过程中控制温度。混凝土施工温度最好要在二十八摄氏度以下,如果一天的平均最高温在三十摄氏度以上时,最好在早上或夜间进行施工,同时使用集料降低温度、加冰降低温度等手段控制混凝土入仓温度,使其小于等于二十八摄氏度;如果建筑现场温度在三十五度以上时,要立即停止施工。并且完善混凝土裂缝,充足改善集料的配备,适量的加入添加剂,尽量使用干硬性混凝土展开施工,减少混凝土内的水泥含量。在混凝土的拌和过程中,在适当的时候将水洒在碎石上,达到冷却碎石的目的,从而降低了混凝土浇注时的温度,适当条件下,可在混凝土内部敷设降温水管,达到全面降温混凝土的目的。对于施工工序的安排,必须时间合理。对于混凝土暴露面积,要适宜,选择高性能的混凝土,增加抗裂效果,避免表面干缩程度大的混凝土应用于施工中。在混凝土中添加减水剂,能避免泌水,增加了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 施工工艺的控制

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对配合比进行确定时,要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质量检测以及混凝土的和易性进行确定,对混凝土中的水灰比以及水泥用量也要进行控制,在监理过程中要保证监督的力度。对材料的质量进行控制,对级配良好的砂石以及砂的粒径以及含量都要进行控制,同时,也要加强混凝土的抗裂强度。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对振捣的工序不能出现遗漏的情况,不能出现漏振和过振的现象。对混凝土的流动性也要进行控制,防止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出现裂缝。混凝土在浇筑完成以后要进行及时的养护,采取必要的措施,避免出现水分蒸发过快的情况,在高温情况下进行施工,要进行浇水养护,降低其出现裂缝的可能性。

4、加强混凝土结构的养护

混凝土浇筑后的养护工作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又一重要环节。适当的养护温度和湿度可以有效降低混凝土结构内外温差,防止内外温差大引起的裂缝,还能降低混凝土结构自身温度应力,减少温度裂缝的产生。尤其在大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水分流失过快,容易发生干裂造成收缩裂缝,因此要对混凝土进行覆盖洒水养护。遇到雨雪天气时,可搭设防雨防雪棚,同时还要注意雨水的排出,防止雨水流入到基坑之中,影响混凝土浇筑质量。

5、对已形成裂缝的修补

对建筑工程混凝土裂缝不仅要预防,还要对已经出现的裂缝进行治理,修补,避免病害发展扩大造成更大的质量问题,对建筑工程安全耐久性产生危害。裂缝根据性质可分为表面裂缝、深度裂缝和贯穿裂缝三种,对裂缝的治理修复可针对裂缝种类进行。对表面裂缝可以做涂层封闭处理,再利用混凝土材料处理细微的裂缝和网状裂纹,使其通过毛细作用慢慢吸收修补浆液,达到有效封闭的目的。对深度裂缝要进行灌浆处理,利用高压设备将预先配制好的修补浆液压入到裂缝当中,形成强度,使裂缝闭合。对于贯穿裂缝等较大裂缝要进行封堵处理,先将裂缝内杂质清理干净,再利用高强水泥砂浆进行填充和封堵。

总之,建筑工程施工中的混凝土裂缝问题作为质量通病一直存在,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裂缝问题还需要设计人员、施工人员、监理人员等各方不断研究努力,也是建筑企业不断追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肖春.混凝土裂缝抑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江西建材,2014(01)

[2]周扬,刘鸿福.现浇混凝土早期裂缝防治措施探讨[J] .经营管理者,2014(09)

[3] 燕华.浅析建筑物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预防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2,(05):98-99.

猜你喜欢
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建筑
蛋鸡育雏育成舍环境控制技术
TiN夹杂物形成机理研究与控制技术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高速列车车内噪声预测与控制技术研究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裂缝的产生和控制
探析港口施工中水泥混凝土裂缝成因
建筑施工中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的探讨
浅谈混凝土裂缝的研究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