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菲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对原有课程体系和观念的彻底变革,在改革的浪潮中,英语课程和其他课程一样,经历着一场全面的洗礼。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和传统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发生激烈的碰撞和冲突,而第一个遭遇问题的人就是处于教育第一线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教师。教师作为改革的直接参与者,某些习以为常、驾轻就熟的东西需要加以改变,新的教育模式尚未建立,又要放弃自己熟悉的某些教学方式,这使得许多教师感到困惑和不适应。笔者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现简要分析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英语教师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一、新课改中英语教师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观念改变缓慢
在这部分教师中,有的是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以胜任新课改,而有些则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英语教师,其中不乏已经评上高级职称的教师。他们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改变缓慢。这些教师本可以成为课改的引路人,可是有些人却成了课改的“绊脚石”。还有的教师在有人听课时,使用新课改的模式,而平时的课堂教学还是老样子。
究其原因,在这部分教师中,由于长期生活和工作在相对稳定、变化不大的学校环境中,他们已经习惯于照章办事,按部就班,存在着求稳怕乱、不愿担风险的思想。走出舒适地带便意味着改变了原来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需要重新获得新的技能,这就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问和精力,难免产生某种不安全感,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二)不能合理使用教学手段
在十几年前,幻灯片、录音机、教学挂图和各种教具就已经进入课堂,如今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逐渐进入学校。但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却较少使用这些先进设备,上课时还是只靠着粉笔和教材。这样的课堂,即使备课充分,也不甚符合时代对课改的要求。教师使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效果,更好地落实和贯彻新课改的理念。
另一方面,有的英语教师不惜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精心制作大量课件,尤其是在各种公开课中,常常为展示课件而占用了大量教学时间,挤掉了本该学生讨论研究的环节,造成本末倒置,喧宾夺主。
(三)课堂教学流于形式
设计课堂情景,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活跃课堂气氛,可是有的情景设计和要讲的内容关系不大,还有的课堂导入给人感觉很牵强。有的教师上课,组织学生讨论流于形式,有些重要的有助于训练和培养学生技能的问题一带而过,而一些简单的没有必要的问题却要组织讨论,导致教学重点不明确,课堂时间分配不当。还有的教师上课,表面看起来教学手段多样,可是一节课上下来,积极发言讨论的就是那么几个同学,课堂上的学生参与度不均衡。
这些现象说明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有偏差,以为新课改要的只是一种模式,只要按照这种模式上课,就是新课改了。其实,新课改更重视讲课的实质内容,没有了内容,新课改也就无从谈起,更不要说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了。
教师必须清楚,新课改不是单纯追求一种热闹的气氛,不能只是简单的模仿。任何一種课堂模式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学生主动参与,并学有所得才是新课改的本质。
二、解决对策
(一)唤醒教师自觉改革的意识
走进课堂,不难发现教师们总在开展各种活动,进行课堂重组,调整教学行为等,关键在于这些活动的展开应该符合他们的教学需要,而不来自外在力量的强迫。所以,应该动员广大教师积极面对深层次的思想、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变革,而非给予太多的批评和指责;应该更多地为一线教师从心理上提供导向,而不能靠发布多少具体的课程操作指令;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参与课程改革,赋予他们在课程运作中更多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参与规划、实施和评估而不让他们游离于课程之外,妨害其自觉意识的萌发和繁荣。只有观念改变了,教师才会自觉自愿地投身到新课改的活动中,主动学习英语教学的新理念,新方法,课改才会有动力。
(二)提供合适的教师培训
新课改注重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个体发展。这就要求广大教师要深入学习和研究英语教学改革的基木理念、目的和动机,要真正确立起与素质教育相适应的教育观念。通过培训和学习可使教师充分认识自己在英语课程改革中的角色和作用,教师不仅要做知识的传播者,而且要做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新课改以来,我县举办了各种课改培训学习。只是培训偏重于理论方面的学习,实践相对较少。各学校各学科之间发展不均衡,课改培训的具体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如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扩大教师培训的范围,增加各校学科带头人和专家示范课等实践内容,效果一定会更好。
(三)加强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新课改要求教师能够充分驾驭教材,开发教材,利用教材提供的素材尽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现行中学英语教材中很多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机会。其内容包括历史、环境保护、自然灾害、名人传记、人际关系、行为规范、音乐体育等。这部分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把课本知识和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相联系,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不能把教材当成现成的教学资料,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材,教师还要根据学校间的差异,对教材进行取舍重组。
另一方面,教研是实践新课改和快速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如要求每位教师至少上一次新课改的“过关课”,并作为一个制度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教师之间的“同课异构”也是一种很好的教研活动。同样的内容,每一位教师各用不同的教法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充分体现教师个人对课程的自主开发能力和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当然,校外的听课和参观学习等,也会极大地推动教学的进步。
(四)建立改革的激励机制
任何一项改革都不能回避利益分配的问题,教师对改革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给自己所带来的损失和利益的权衡。恰当的激励有助于给教师参与改革提供动力,激励机制不但要考虑物质因素(如工资、福利、工作环境等),也应包括教师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的责任感,还包括尽可能满足教师的内心需求,使其体验到成功后内心的喜悦等心理与精神上的因素。课程改革要冒些风险,正因为如此,更应当鼓励教师参与课程改革。即使失败,也要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尽可能地为教师参与课程改革提供便利条件。
三、结语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正在深入开展,新课改的优势也在不断显现出来,只有解决好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教师问题,新课程改革才能取得成功。